沈海燕
一、“互聯網+”語境下對大學思想政治教育產生的影響
1.“互聯網+”影響了大學生的思想
當代大學生基本都是“95后”,他們是在互聯網環境中成長的一代,而且在成長的過程中,這一階段是重要的價值觀碰撞時期,對于精神世界和現實世界的很多因素,在交流和碰撞的過程中會對其產生影響,而教師在進行思想政治教育的過程中又無法給出準確的答案。除此之外,在互聯網的發展下,信息傳遞更加方便快速,娛樂方式也更加多樣化,因此學生對事物的認知和行為都容易受到影響,思想可能偏激,因此給大學思想政治教育帶來了非常嚴峻的挑戰[1]。
2.“互聯網+”影響了傳統思想政治教育的信服力
在互聯網的影響下,很多學生長期活躍在網絡平臺上,更容易接受網絡平臺上言論,忽視學校的思想政治教育,從而削弱了大學思想政治教育的權威性。除此之外,網絡平臺上信息比較復雜,存在很多的不良信息,這些不良信息會對大學生產生一定的消極影響。再加上傳統的思想政治教育所遵循的體系一直都是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毛澤東思想等,因此在教育的過程中學生會感覺到枯燥,難以激發學習興趣,也影響了傳統思想政治教育的信服力[2]。
3.“互聯網+”沖擊了傳統思想政治教育教學的效率
一般情況下,在大學思想政治教育過程中,教師開展思想政治教育的方式都是通過班級授課和講座的形式,這種集中單向的思想政治教育方式忽略了與學生的溝通和交流,無論是在知識傳播范圍上,還是在效果上都不理想。而互聯網的方式更加開放,學生可以自由發表看法,也不會感受到壓迫感,更加容易讓學生接受。除此之外,傳統的思想政治教學由于學生的從眾心理和對教師角色的定位,會嚴重影響思想政治教育的教學效果。
二、“互聯網+”語境下的大學思想政治教育策略分析
1.改變傳統的思想政治教育觀念
高校要改變傳統的思想政治教育觀念,充分利用網絡平臺,收集與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相關的資源,并通過合理的方式,將收集到的信息進行整理和分析,以便在教育過程中使用。除此之外,還要充分了解當代大學生對思想政治教育的態度,從而掌握大學生的真實需求,以學生更容易接受的方式,來解決思想政治教育過程中存在的問題,改善傳統的思想政治教育方式。
2.為學生營造一個“互聯網+”的思想政治教育環境
目前,在“互聯網+”背景下,教師要充分結合網絡環境對大學生思想政治方面產生的影響,為學生營造一個“互聯網+”的思想政治教育環境,搭建有效的思想政治教育平臺,通過學生常用的微信、微博等交流方式,開展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從而提高思想政治教育的主動性和交互性,充分利用師生的碎片化時間,將線上教育與線下教育結合起來,最大限度地發揮出大學思想政治教育的效果。
3.加強高校思想政治教師隊伍建設
學生對教師的認可程度直接影響著思想政治教育的效果,因此高校需要加強思想政治教師隊伍建設工作,加大對相關教學內容的研究力度,提高教師自身的政治素養和專業水平。除此之外,還要提高教師的互聯網平臺應用能力,通過多樣化的方式建設好線上交流學習平臺,提高線上平臺對學生的吸引力,還要充分利用網絡平臺評估教學效果,以便對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進行改進。
三、結語
互聯網時代的發展對當代青年產生了非常重要的影響,對大學生的思想政治教育提出了新的發展機遇和挑戰。因此,大學必須跟上時代的發展,在互聯網背景下有效開展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充分利用互聯網的優勢,提高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的質量和效率,從而提升大學生的整體素質。
參考文獻:
[1]范迎波.論“互聯網+”時代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方式的轉變[J].云南行政學院學報,2017(3):76-80.
[2]張桂華.“互聯網+”背景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內容優化與質量提升[J].學校黨建與思想教育,2017(14):54-55,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