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勇 葛倩
習近平指出“做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要因事而化、因時而進、因勢而新。要遵循思想政治工作規律,遵循教書育人規律,遵循學生成長規律,不斷提高工作能力和水平”。黨的十九大提出,中國的發展已經進入了新時代。大學生群體在成長成才方面出現新的特征。本文從習近平青年觀視域出發探討新時期大學生成長成才的規律。
一、研究新時期大學生成長成才規律的意義
大學生成長成才規律是指大學生這個特定群體在成長過程中具有的不斷重復出現的本質聯系,構成這些聯系的各要素之間相互作用、互相影響,決定著大學生成長成才的發展趨向,共同促進著大學生的成長與成才[1]。觀察大學生在成長成才過程中出現的新變化,探尋其規律才能為做好大學生成長成才指導提供參考。
1.增強思想政治工作針對性
思想政治教育領域目前存在兩種研究范式:一種是理論建構范式,側重于思想政治教育體系和學科體系的構建;另一種是經驗總結范式,側重于開展對思想政治教育實踐活動的探索和實踐經驗的總結[2]。不同的研究方式,前提都建立在準確把握學生成長規律的基礎上。信息技術的發展,網絡的普及、社會的變革深刻地影響了新時期大學生的思想、行為和心理,思想政治工作如何具備針對性,體現工作成效,需要深入探尋新時期大學生的成長成才規律。
2.為高校培養大學生提供參考
培養對象是動態變化的,了解大學生成長成才規律是做好人才培養的前提。恩格斯指出“表面上是偶然性在起作用的地方,這種偶然性始終是受內部的隱蔽著的規律支配的,而問題只是在于發現這些規律”。發現大學生成長成才規律至關重要,高校的人才培養方案應順應時代發展和大學生成長規律的需要而實時修訂。
二、習近平青年觀視域下大學生成長成才規律
大學生群體成長的歷程不同于其他的同齡青年群體,其有文化、有思想、有活力、有創新精神等決定其人生價值的實現。筆者從習近平青年觀視域角度出發,探尋新時期大學生成長成才規律體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1.個人和時代的融合
總結歷史經驗,個人只有遵循歷史發展規律和順應時代潮流才能取得成功,自我價值才能得到實現。第一,個人需要認清自身的歷史定位和作出符合客觀實際的人生抉擇才有可能取得成功。習近平多次強調了大學生個人與時代的融合,需要大學生對自身定位和社會發展階段有正確的認識。大學生的成長成才離不開時代所提供的舞臺和所應承擔的歷史責任,當代大學生要認識到的就是我國在國情上目前處于全面建成小康社會階段。第二,積極自覺融入新時代。只有把握時機積極自覺地融入時代才有可能成就事業。《論語·陽貨》有“日月逝矣,歲不我與”。大學生身處人生成長的黃金階段,把握好這個階段,積極行動,“把遠大抱負落實到實際行動中”才能干出事業。
2.特殊性和普遍性的辯證統一
列寧認為“在認識論和在科學的其他一切領域中一樣,我們應該辯證地思考”。大學生的成長成才規律只是這個群體的一般規律,具體的個體大學生的成長成才又含有其自身的規律性。在習近平青年觀中,更多地闡釋了大學生群體在成長成才方面的普遍性內容:從歷史發展中大學生群體的歷史定位到未來大學生群體在國家民族歷史中的使命;從大學生群體應該具備的基本素質到各個層面對大學生群體成長成才平臺的搭建;從大學生群體成長成才一般規律的認識到國家對大學生群體成長成才大政方針的調整等。人各有所長,成才者大多善于遵循規律、揚長避短。作為個體的大學生,了解和把握群體成長成才普遍性規律的基礎上和自身的特殊性相結合,從歷史和現實、全局與整體出發全方位多層面立體式地分析和把握,揚長避短,形成自己發展的獨特優勢才有助于自身的成才。
3.內因和外因的合力作用
恩格斯曾用“合力論”解釋社會歷史的發展,他講“歷史是這樣創造的,最終的結果總是從許多相互沖突中產生出來的,而其中每一個意志,又是由于許多特殊的生活條件,才成為它所成為的那樣。這樣就有無數相互交錯的力量,有無數個力的平行四邊形,由此產生出一個合力”。社會歷史發展如此,人生的成長也如此。新時期大學生所處時代與以往不同,但綜合合力的作用規律依然是主導大學生成長成才的重要規律。習近平在多次談話中就強調從多方面支持和促進青年大學生成長成才。
從內因來講,大學生自身的綜合發展是成長成才的基礎。首先是科學的理想信念。“理想指引人生方向,信念決定事業成敗。”科學的理想信念是當代大學生人生成長的指南針。其次是過硬的本領、勇于創新。練就過硬本領才能與時俱進,才能成為時代的“弄潮兒”。再次是投身實踐。“實踐出真知”,積極投身社會實踐是大學生成長成才的重要步驟,也是檢驗大學生成長成才程度的重要環節。最后是高尚的思想品德。習近平青年觀中提出“立德樹人”的觀點,提出青年的道德水準和精神風貌關系著民族的文明素養。從習近平青年觀視域角度觀察,當代青年大學生成長成才的內因驅使就是對自我的全面提高,從思想、理念、實踐、品德等多方面全方位地培養和塑造,為大學生建功立業提供豐富的內涵和原動力。
從外因來講,家庭、學校、社會、國家等是大學生成長成才的條件。第一是要有良好的組織領導和育人環境。從多個層面對青年大學生的成長成才提供良好的育人環境,其一是為大學生把好人生成長方向。大學生要成什么樣的才是根本要素,從組織領導層面為大學生成長提供保障。其二是為青年提供先進的思想理念,從思想層面為大學生成長成才提供理論指導。其三是為大學生做好思想政治工作,促進大學生全面成長。其四是培育優秀的教師為大學生成長成才提供指導。高校教師要“擔起學生健康成長指導者和引路人的責任”。其五是通過完善高校內部治理結構,為大學生成長成才提供優良的校園環境。第二是要匯集力量,為大學生成長成才提供支撐。其一是黨和政府對青年大學生成長的關心和支持。從了解當代大學生的心理需求到成長環境的構建,從了解大學生成長規律到成長舞臺的搭建等都需要從黨和政府層面予以支持。其二是共青團等青年組織為大學生成長成才服務。為大學生成長成才搭橋牽線,提供對口服務。其三是家庭的培養和引導。其四是社會的熔煉。社會是大熔爐,社會環境對大學生成長成才有直接的影響。因此,營造良好的社會環境,才能為大學生成長成才提供優質平臺。
三、新時期大學生成長成才的思考
1.遵循規律把握方向是大學生成長成才的前提
當代大學生要成長成才要充分認識到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已經進入新的時代。大學生需要在此背景下自覺規劃好自己的人生成長目標,順應時代的需要,把自己融入社會主義建設的洪流之中,擔負起民族復興夢的歷史責任。目前,大學生的成長成才在一些方面出現了問題,例如,不愿意到偏遠地區就業、不愿意到基層一線工作等,在一定程度上凸顯了部分大學生對人生價值實現的偏差。國家政策鼓勵大學生到基層和一線工作,基層和一線等需要人才,成長舞臺也很大。因此,大學生能否看清形勢、成就自我是大學生成長成才的前提。
2.全面提高大學生綜合素質是成長成才的基礎
馬克思主義的基本原理提出了“人的全面發展”,這個理論是我國現行教育方針的重要理論基礎。新時期習近平繼承和發展了馬克思主義關于人的全面發展的學說,指出要“讓學生成為德才兼備、全面發展的人才”。2013年5月4日在同各界優秀青年代表座談時的講話中從多個方面指出了當代青年成長成才所應該具備的基本素質,從樹立科學的理想信念到積極投身社會實踐;從練就過硬本領到矢志艱苦奮斗;從勇于擔當時代重任到積極創新創造等作了詳細的闡釋。從當代高等教育人才培養來看,當代青年大學生培養已經不再是精英教育,而是走向大眾培養。在人才競爭激烈的時代,綜合素質是大學生成長成才的基礎。
3.把握人生成長的關鍵時期是成才的保證
大學生入學年齡大部分在18歲左右,是人生成長的黃金時期,也是為成才奠定基礎的關鍵時期。在此階段,大學生一方面要認真學習、積極參與社會實踐,全面提高自我的綜合素質;另一方面也應該對人生目標和價值追求作出思考和選擇,正確剖析自我,為自己作好科學的人生規劃,設定近期目標和長遠目標,自覺將自我追求與時代需求結合起來。把握好了人生的關鍵階段有助于成就事業,正如習近平所講“每一代青年都有自己的際遇和機緣,都要在自己所處的時代條件下謀劃人生、創造歷史”。從歷史的角度看,取得成功的人大部分把握好了青年階段的成長,有清晰的人生追求目標。當代大學生擁有接受高等教育的良好外在條件,更應該抓住機遇,把學習作為大學期間的主要任務,為自己成才打好基礎。
4.形成合力綜合培養是大學生成長成才的關鍵
促進大學生的成長成才需要從多個方面予以支撐:從大學生自身來講就是要全面提高自我的綜合素質;從家庭來講需要為大學生提供一個和諧和具有優良家風的氛圍;從學校來講就是通過教育引導培養學生成為一個德才兼備、全面發展的人;從社會團體來講就是從多個方面為大學生成長成才提供平臺,關心幫助其成長;從國家來講就是為大學生成長成才提供環境、物資、政策等保障,各個方面各有側重。習近平在多次講話中就強調大學生成長成才內在所應具備的要素和外在所應提供的條件等多個方面形成合力來促進青年大學生成長成才。
參考文獻:
[1]林伯海,張軍琪.當代大學生成長規律探究[J].思想理論教育,2017(8).
[2]萬美容,思想政治教育方法發展研究[M].北京: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20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