陶紅苗
一、教材分析
1.教材的地位和作用
“成人護理”是護理專業的一門核心課程,主要是培養學生解決臨床護理實際問題的能力。“成人護理”共198課時,在第三和第四學期開課。
該課程選用的是李晶、江領群主編,高等教育出版社出版的《成人護理》(第1版)教材。該教材緊緊圍繞人才培養目標,以整體護理觀為指導,以護理程序為主線,體現以“人”為中心的護理理念,適合高職高專護理人才的培養。
2.內容選取
本課是《成人護理》上冊第三章循環系統疾病第二節心力衰竭(以下簡稱心衰)病人的護理,選取第二部分內容:急性心衰病人的護理。心衰是多發病、常見病。同時,心衰也是護士資格證考試的必考內容。因此,本節在整本教材中的地位非常重要。
二、學情分析
授課對象是2013級護理專業二年級學生。經過一年級基礎課程的學習,學生已經具備了扎實的理論基礎。但因未接觸過臨床,對未知充滿好奇和興趣。因剛接觸臨床課程,在學習方法、思維模式方面尚有欠缺。因此,在教學過程中要充分考慮這些問題。
三、教學方法
為了培養學生學習興趣,提高臨床思維能力和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本堂課主要采用案例教學法。結合學生的實際情況,在新課教學過程中,遵循化被動為主動,化抽象為直觀、化枯燥為趣味、化繁雜為簡單的教學思路讓學生在“說一說、看一看、想一想、記一記”中以點帶面,突出重點、攻克難點,達到學通知識的目標。
四、教學過程
1.導入新課環節
為了吸引學生注意力,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和求知欲望。筆者給學生看了一段視頻“死里逃生的產婦”,讓學生邊看邊思考:這位產婦是什么病?她是什么原因引起的心衰?(病因和誘因分別是什么)為什么病人要接受心臟瓣膜手術?等等。
2.新課講授
針對學生的實際情況,教師圍繞重點和難點進行了教學設計,具體做法是:①身體狀況評估是教學重點,也是難點。教師讓學生利用自己所學知識,在教師的引導下一步一步推導出急性左心衰竭的主要癥狀和體征,充分發揮學生學習的主體作用,從而培養學生的臨床思維能力和自學能力。②為了使教學直觀化,給學生播放錄像,讓學生身臨其境,邊看錄像邊思考:該病人急性肺水腫發作有哪些典型表現?③學生在護理過程中,用藥護理是難點。教師可以采用比喻的方法,讓學生自己歸納出抗心衰正確的順序:利尿、擴血管、強心。這樣極大地提高了學生學習興趣。④為了方便讓學生記住急性心衰病人搶救護理重點,筆者編了一句順口溜,坐起來打三針(嗎啡、速尿、氨茶堿)。
3.課堂練習
為了讓學生能夠學以致用,展示自我,體驗成功,筆者把學生帶入第三環節。筆者在原有的病例基礎上增設了兩個情景重點,培養學生對病情變化進行觀察及初步分析的能力和健康教育的能力,初步達到教學目標。
4.總結、布置作業
為了反饋教學,使教學獲得進一步提高,筆者設計了兩個以小組為單位的課后作業:一旦發生心源性休克,該如何搶救? 了解今天新入院(心絞痛)病人的病情。
總之,說課是教師針對某一觀點、問題或具體課題,口頭表述其教學設想及其理論依據。說課要求教師用語言把自己的教學思路及設想表達出來,這在無形中鍛煉了教師的組織能力和表達能力,這是提高課堂教學效率和教學質量的一種有效途徑。說課具有教學研究和教育科研的性質。教師以科學的教育理論為指導,鉆研教材,設計教學程序,選擇最佳的教學方法。既教好課,又能從理論上認識事物規律,從而提高教學水平和理論水平。
參考文獻:
[1]朱 林.淺析說課對教師專業素質的影響[J].新課程(上旬刊),2018(1).
[2]惠 蘭.“有效說課”的要求及方法[J].新課程導學,2017(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