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隨著新課程改革的不斷推進,新課程的理念不斷地深入學生和教師的心中,在教育教學中,到處可以看到新課程理念的嘗試。作為教育教學中堅力量的教師,更應該在自己的教學中不斷地實踐新課程理念。但是,怎樣在新課改的背景下很好地轉變自己的角色,使自己從傳統的“教書匠”的教師向“專業型指導型”的教師轉變將是我們的教師面臨的最大的困難,怎樣轉變自己的角色,使自己更好地適應新課改的教學是每位教師必須要思考的問題?;谶@個困惑提出新課改背景下教師角色的轉變的問題,并且提出自己簡單的看法。
關鍵詞:新課改;教師;角色;轉變
新課程理念的核心思想是“為了每一位學生的發展”,這成為評價新課程課堂教學的主要標準。作為學校教學主體的教師,為了更好地實現這一理念,就要從傳統的教學模式向新課改轉變,其中,教師如何進行自己角色的轉變就顯得很關鍵。以下就是我對新課改背景下教師角色轉變的一些淺顯的認識。
一、由“課堂的主導者”向“課堂的指導者”轉變
新課程的課堂要求最大限度地發揮學生的能動性,充分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讓學生自己提出和找出不懂的問題,在教師的幫助和指點下學生可以自主解決這些問題,而不是教師一節課不停地講解,學生被動地聽講,這樣不僅無法實現新課程理念,而且會傷害學生學習的自主性,導致學生的懶惰。
二、由“導師”向“學友”轉變
新課程倡導專家型的教師,但是絕對不是說教師就是權威,什么都知道,什么時候都是對的。古人云:“三人行,必有我師。”教師要有當學生的勇氣,要向學生承認自己同樣有不懂的問題,可以和學生主動在一起商量解決教學中的疑問,與學生共建課堂,與學生一起學習,一起成長,一起分享學習的快樂。教師不僅要成為學生的良師,更要成為學生的益友和學友,和學生一起進步。
三、由“高高在上”向“平等CEO”轉變
在我們傳統的課堂教學中,教師一直是高高在上的,可以說是課堂的統治者。新課改要求師生之間的關系應當是平等的。教師不要把課堂當成理所當然只屬于自己的課堂,而是要把課堂還給學生。在課堂上,教師不能再是高高在上的角色,而是應該和學生站在同一個平臺上互相討論、共同發展,在討論中做一名“裁判”,做一名可以完全掌控討論程度的“CEO”。
四、由“園丁”向“引路人”轉變
社會上總是把教師比作是“園丁”?!皥@丁”的工作是辛苦的,但是有時候卻是令人惋惜的。園丁在給花草樹木施肥和澆水的時候,還要給它們修剪枝葉,但是這種修剪是按照自己的喜好進行的,有時候就會遏制一些學生的個性發展,使學生失去發展自我的機會。在新課改的背景下,教師應該允許學生缺點的存在,應該允許奇才,怪才,偏才的發展。教師應該給學生的成長引路,成為他們前進道路上的引路人,不應該過分限制學生的發展空間。教師應該多關心那些問題學生,給他們必要的引導,讓他們感到溫暖。
五、由“權威性”向“學習型”轉變
在傳統教育中,教師就是權威,教師說的就是正確的,教師是學生知識取之不盡,用之不竭的資源寶庫。但是在新課改的背景下,知識的結構發生了巨大的變化,時代發展了,教師以前儲備的知識有的就過時了,這個時候就要不斷地學習,要不斷地更新自己的知識,以適應時代的發展和更好的教學。
六、由“靈魂的工程師”向“前進指導者”轉變
一直以來社會上把教師比作是“人類靈魂的工程師”。這是對教師工作的一種肯定評價。但是在新課改的背景下,教師不應該是學生靈魂的設計者和主導者,我覺得教師應該成為學生學習動力和激情的發動者,而不是預設者;教師應該是學生靈魂的凈化者,讓學生知道在自己前進的道路上什么是對的什么是錯的;教師應該是學生靈魂的升華者,讓學生適時對自己進行一個飛躍。
七、由“春蠶和蠟燭”向“碩果累累的果樹”轉變
中國的傳統文化把教師比作是“春蠶和蠟燭”,這個光環聽起來很偉大,實際上卻是一個悲劇。其實,無論是春蠶還是蠟燭,在把自己的一切奉獻出去的同時而毀滅自己。作為新時代的教師,不應該再做“春蠶和蠟燭”,而是要不斷地為自己補充營養,不斷地學習新知識,用最新的理念武裝自己,成為“碩果累累的果樹”,不斷向自己的學生傳授知識,而不是在吐完絲后就把自己完全燃燒,最后成為灰燼。
總之,為了適應新課改的要求,作為一名教師,我們必須改變自己原來的角色,不斷地學習和發展自己,以更好地適應現在的教學。
參考文獻:
孟美穎.新課程與教師角色轉變[J].教育與職業,2007,5(8).
作者簡介:王海斌(1982.02—)男,籍貫:甘肅天祝,最高學歷:本科,職稱:一級教師,研究方向:高中英語教學,尤其擅長語法和寫作,郵編:733299,單位:甘肅省天祝藏族自治縣第一中學。
編輯 馬曉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