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文化傳承和理解是語文核心素養中的重要組成部分,教師在高中語文教學中要積極構筑文化課堂,促使學生感受文化的魅力。通過研讀文章能讓學生感受如何追求完美的人格;通過多元對話能讓學生了解作者的入世情懷;通過學科整合能讓學生感受自然之美。這些方式都有助于創設文化課堂,并提高學生的語文核心素養。
關鍵詞:文化課堂;語文核心素養;高中語文
文化傳承和理解指的是教師要在語文教學中積極構筑文化課堂,促使學生繼承優秀傳統文化,學會借鑒其他民族和地區的優秀文化,并擴展文化視野,提升文化自信。在高中語文教學中,教師要嘗試在課堂中滲透文化因子,讓學生提升文化素質和品味,進而提升語文核心素養。
一、 深度研讀,領悟人格追求
不少語文課本中都有鮮明的人物形象,這些人物形象展現了高尚的人格魅力。教師在指導學生學習時可以鼓勵學生深入研讀,體會這些人物的偉大人格。除此以外,教師還可以鼓勵學生展開思考,探究這些偉大的人格對于自己的人生有什么啟發意義,自己要如何追求高尚的人格。
在閱讀《琵琶行》時,除了可以讓學生分析作者如何用文字展現音樂,描繪琵琶的聲音以外,還可讓學生嘗試分析作品中如何展現出白居易的高尚人格。教師可以先給學生介紹一下文章的創作背景,了解白居易當時處于無辜被貶的狀態,并對白居易的創作理念有初步的了解。其次可以逐步鼓勵學生分析詞句,感悟其人生追求。如提出問題:“白居易和琵琶女的身份差距有多大?”學生認識到白居易雖然處于貶謫的狀態,但是和琵琶女之間身份差距依然很大,在這種情況下白居易依然十分關心琵琶女的身世,這說明白居易有著關懷民生的偉大人格。教師還可以鼓勵學生思考:“白居易因何會產生憤懣之情?”這讓學生意識到白居易被琵琶聲觸動,感受到自己被人陷害,不能報效國家的悲憤抑郁情懷。教師最后還可以讓學生了解一下白居易的創作風格,白居易在新樂府詩作中經常展現自己對于民生的關注。通過這樣的分析,學生逐步認識到了白居易高尚的人格。
借助語言文字學生能體會到人物的人格追求,同時也認識到要提高自己的道德修養。教師要嘗試從課文中汲取精華,鼓勵學生穿越時空,和圣者對話,感受其偉大的心靈,進而促使學生提升自己的人文修養,提升自己的語文核心素養。
二、 多元對話,體驗入世情懷
《語文課程標準》提出教師要鼓勵學生進行多元對話,進而提升對于文本內涵的理解能力。不少作者雖然仕途不利,但是都有著一種入世情懷,想要利用自己的才學報效國家、建功立業。教師可以鼓勵學生在閱讀文章的過程中和作者進行對話,和文本對話,進而感受作者的入世情懷。
在學習《師說》時,教師可以讓學生分析一下作者在何種背景下創作了這篇文章,作者為何要創作這篇文章。學生發現,這是作者寫給學生李蟠的一篇文章,但是仔細閱讀卻可以發現,作者似乎并不是只對李蟠一人說話,通過對話文本可以發現作者這篇文章其實是寫給世人的。教師引導學生分析文章的結構,探究作者在文章中闡述了什么觀點。學生發現作者說明了從師學習的重要性,并講述了如何才能更好地選擇老師。教師還鼓勵學生探究作者想要通過這篇文章達到怎樣的目的。學生認為作者想要通過這篇文章起到改變民風的作用。作者想要讓世人認識到求師重道的重要性,進而改變恥于從師的錯誤觀點。教師又讓學生分析作者因何會有這樣的想法。學生意識到作者認識到了士大夫之族恥于從師的觀點對于社會有不良的影響,他認為這樣對國家發展不利,因此才會創作此文。這樣就促使學生從文章中感受到了作者的入世情懷。學生閱讀了其他背景資料后發現,作者之所以會掀起古文運動,主張“文以載道”,其目的也是為了改變世風,改變國家的面貌,這也體現了其入世情懷。
在多元對話的過程中,學生能體會到“天下興亡,匹夫有責”的入世情懷,繼而了解到這是中華民族傳統精神中的重要部分,這能促使學生梳理人生理想,樹立為國效力的使命感,提升社會責任感,進而提升文化傳承和理解方面的語文核心素養。
三、 學科整合,觸及幽遠自然
和諧的語文課堂能讓學生增加愉悅感,教師可以適當在教學中進行學科整合,融入音樂、藝術、歷史等其他的學科,讓學生品味能展現傳統文化魅力的作品。這樣能讓學生觸及幽遠自然,在濃厚的文化環境中更深刻地體會東方文化和諧含蓄之美。
在學習《荷塘月色》時,教師可以采用學科整合的方式,將音樂、藝術等融入教學中,促使學生更深刻地感悟文章的內容。教師可以用多媒體課件給學生展示荷塘月色的美景,讓學生的內心中產生向往之情。其次,還可以結合文章中的句子引導學生進行深入感受。如可以拿出“像亭亭的舞女的裙”的句子,并用圖片展現舞女翩翩起舞的狀態,讓學生嘗試說出兩者之間有什么共同點,作者為何要用舞女起舞的狀態來形容荷花的葉子。又如,可以展示文章中的句子“仿佛遠處高樓上渺茫的歌聲似的”“如梵婀玲上奏著的名曲”,給學生展示飄緲悠遠的音樂聲,讓學生嘗試分析“縷縷清香”和“渺茫的歌聲”之間有什么相似點,“塘中的月色”和“梵婀玲上奏著的名曲”又有什么聯系,這能讓學生在音樂的幫助下體會幽遠的自然。
教師可以讓學生結合音樂、藝術、歷史等各種學科,促使學生深入感受中華傳統文化的精湛。這樣能讓學生形成熱愛中國文化的情感,同時也能讓學生感受到中華文化的博大精深,進而提升語文核心素養。
在高中語文教學中,教師要避免語文教學服務考試的問題,而應該積極構筑文化課堂,讓學生的精神得以升華,促使學生感受到中國傳統文化之美,繼而深刻挖掘文章的文化內涵,在靜心閱讀中回味作品中魅力。
參考文獻:
[1]鄭軍亮.論高中語文課堂文化的構建——以《最后的常春藤葉》教學為例[J].中學語文:大語文論壇(下旬),2014(4).
[2]時粉鈞.高中語文教學中課堂文化的追尋路徑[J].語文天地:高中版,2011(9).
作者簡介:
李曉琴,甘肅省武威市,甘肅省民勤縣第三中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