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在高中語文教學中教師要充分利用各種流行的時代文化,積極構筑文化課堂,讓學生感受文化的魅力。探究網絡語言有助于學生學習修辭手法;賞析音樂歌詞能讓學生提高表達能力;播放影視作品能讓學生感受其中的內涵。這些方法都巧妙地鏈接流行時代文化,并能讓學生的語文綜合能力得到提升。
關鍵詞:時代文化;文化課堂;高中語文
流行文化指的是在某時代被普遍認可并追捧的一種生活方式,包括網絡用語、流行歌曲和影視作品等多種。這種流行文化也是文化中的一種,感受流行文化能讓學生了解當今社會相關知識、信念、道德、風俗,進而提升文化認同感,提高語文綜合素養。教師在高中語文教學中可以積極借鑒流行時代文化,積極構筑文化課堂,讓學生提高文化素養。
一、 審視網絡語言,學習修辭
語言隨著時代的發展而發生變化,因此每一個時代都有自己獨特的語言特點,網絡能讓各個不同地區的人們展現自己的語言特點,并通過符號創新和縮略、諧音、借詞等方法創造新的語言。教師可以鼓勵學生嘗試審視網絡用語,思考網絡語言中常用的修辭手法,并選擇一些貼近生活的例句讓學生分析其用法,嘗試在作文中運用。
在學習《拿來主義》時,教師可以提出綜合性學習的課題,讓學生思考:“隨著時代的發展,出現了不少網絡流行用語,那么對于這些語言我們應該如何對待呢?是拒之門外、視而不見,還是全盤接受呢?又或者我們要批判性地接受呢?”在教師的引導下,學生首先上網搜集了近兩年流行起來的網絡用語,如“囧、藍瘦香菇”等。其次,教師組織學生圍繞這些網絡用語進行分析,嘗試探究網絡用語如何形成,這其中運用了哪些修辭手法。學生發現,網絡用語中最常見的修辭手法就是諧音,如“和諧”的諧音“河蟹”等。其次還常常使用借代的修辭手法,如用“范跑跑”濃縮了事件和相關人物的特點,用來指代某一類人。網絡用語還常用反諷的修辭手法,如“城市無業閑散人員”就是此類。教師繼而又鼓勵學生分析這些網絡用語的實際例子,分析其中哪些修辭手法能讓文章更為生動,更“接地氣”,而哪些用語含有污穢、侮辱的成分,在寫作時要盡量避免使用。
利用網絡用語讓學生學習修辭手法能促使學生感受到修辭手法的顯著特點,同時也能消除學生的抵觸心理,能讓學生更積極主動地投入到學習中。學生可以在更為歡快的氛圍中完成相關修辭手法的學習,并認識到如何自覺抵制低俗污穢的網絡語言,提升自己語言使用的品味。
二、 賞析音樂歌詞,指導表達
流行音樂具有音樂性強、情感豐富、娛樂性強等特點,教師可以在構筑文化課堂時積極運用經典的流行音樂,讓學生嘗試賞析音樂歌詞,探究流行音樂歌詞的語法特點和修辭手法特點,并思考作者如何雕琢詞匯,探究其用詞的精妙之處,品味其中的隱含意味,感受其豐富的意象。
在學習《雨巷》時,教師可以圍繞其中的重要意象“丁香”引導學生進行深入分析。在分析時可以嘗試將流行音樂融入其中,如給學生播放流行歌曲《丁香花》,分析其歌詞的特點,探究作者想要通過此歌詞表達怎樣的情感。學生在教師的引導下發現:“《丁香花》這首歌的歌詞給人一種淡淡的哀傷,表達了一種憂郁、多愁善感的情緒。”教師此時可以給學生展示其他含有“丁香”意象的歌曲,如許巍的《丁香》。學生發現:“這首歌詞中的丁香意象同樣給人一種哀傷的感覺,詞句中用到的‘你就會凋落等句子也展現出這一點。”教師繼而可以給學生介紹“丁香”這個意象其實在古典詩詞作品中也往往展現哀傷、愁緒。在教師的引導下,學生借助流行音樂的歌詞更好地感受了“丁香”這個意象。此時教師再安排學生閱讀《雨巷》,分析其中的“丁香”意象,學生便會有更為深刻的感受,能更好地體會到其中的隱含意味。
教師可以鼓勵學生嘗試對比音樂歌詞和古典詩詞作品,分析兩者在意象、詞句的運用等方面有何異同之處。這樣學生能感受流行音樂的豐富情感和深遠意境,并思考流行音樂歌詞如何從古典詩詞作品中吸取養料。
三、 播放影視作品,挖掘內涵
在高中語文課本中,不少經典的作品都被改編成了影視劇作品。教師可以鼓勵學生對照影視劇作品分析課文,嘗試挖掘其中的深厚內涵。教師可以讓學生思考影視劇作品如何將文字內容展現出來,如何體現人物形象,展現人物精神品質,探究影視劇改編后能否很好地展現原作的主旨。
在學習《鴻門宴》時,教師可以給學生展示影視劇《鴻門宴》中的片段,讓學生展開對比分析,說說影視劇作品對原作進行了哪些改編。學生挖掘出了不少改編之處,如:“原作項莊舞劍是很重要的部分,但是在電影中卻并未詳細描繪,反而增加了范增、張良對弈的場面。”教師又引導學生分析影視劇中的人物形象,看看和原著有什么區別。有學生發現《鴻門宴》的電影版雖然人物形象和原著有些不同,但是基本還是展現出了原作的人物特點。如項羽給人的感覺是勇猛有余,但是智謀不足,而且不懂得知人善用。劉邦給人的特點就是十分沉穩老練、知人善用。教師可以鼓勵學生展開對比分析,說說原著和影視劇作品的差別在哪里,談談自己喜歡原著中的形象還是改編后的形象。如有學生提出:“雖然故事改編后有所不同,但是也展現了原作的主旨,體現了作者對于英雄的觀點。”
現代學習理論倡導體驗性、探究性的個性化學習,而影視劇作品能輔助學生更好地感受文章的魅力,有助于學生挖掘其中的內涵。
在高中語文教學中,教師要積極鏈接時代文化,巧妙地將網絡用語、音樂、影視等流行元素融入文化課堂中。這樣的教學順應時代的發展,能表現時代的文化精神,因此能更好地結合傳統和時尚,讓語文課堂展現出生機。
參考文獻:
[1]施春雨.流行文化融入高中語文課堂教學的探討[J].語文教學通訊:學術(D),2016(9).
[2]王超越.流行文化融入高中語文課堂教學的策略研究[J].現代語文:上旬·文學研究,2015(2).
作者簡介:
陸賓,甘肅省武威市,甘肅省民勤縣第三中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