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崴
北京小學紅山分校是北京小學教育集團中的一所新建學校。在教育集團引領下,學校積極探索,逐步形成了集團化學校分校建設的基本思路。
1.價值認同和文化引領是集團分校發展的根本
集團化辦學的目的就是要滿足人民群眾享受優質教育的需求,打造優質學校群。
文化是集團學校的共同標識。一所優質校,被大家普遍認可的一定是學校全面育人的高品質,這種高品質就是學校品牌的核心價值。名校辦學的高品質往往是經過相當長時間的累積,由多種因素共同作用促成并穩定存在的。而文化是其中最重要的因素,可以這樣說,名校辦學最大的優勢就是文化,因為文化的影響是會持續發揮作用的。因此,一所分校實現自身快速發展的必然選擇,就是最大限度地營造與集團本校相近的文化。
價值認同是集團分校發展的重要前提。分校辦學首先要與集團本校達成理念共識,就是要認同一致的目標,遵循共同的標準,也就是統一學校辦學的價值觀。為保證分校辦學的高起點和高站位,分校在辦學之初就堅定地與教育集團本校一同走在“全面育人”和“素質教育”的道路上。本校積極倡導的“創造適合的教育”,多年來秉承的“實”與“活”的教育思想,“尊、敬、創、公、和”的核心價值觀等為分校奠定了堅實的思想基礎。
本校提出“一個好教師就是一種好教育,一個好團隊就是一方好文化,一個好學校開啟一段好人生”,幫助分校新組合的教師團隊凝心聚力;“腳踏實地做事,頂天立地做人”的校訓,“做最好的自己”的主張,以及“學習自主,生活自理,行為自尊,健康自強”的“四自”教育理念,為學生明確了價值追求和努力方向。
有了明確的方向和共識,分校辦學的發展道路才會順暢,發展腳步才會堅實有力。
2.資源共享和經驗移植是集團分校發展的基礎
一所名校經過多年的辦學實踐,提煉和積淀的寶貴辦學經驗有很多是可以直接移植、“拿來就用”的。分校迫切需要共享的最核心、最重要的就是智力資源和智慧成果,比如高水平的教師資源、強有力的專家資源、豐富的課程資源等。當然,這樣的共享首先基于集團本校博大的胸襟和氣度。這樣的胸懷一方面來自于對分校的有力扶助和包容,另一方面也來自于本校優質辦學的足夠自信。只有具備了相當的原創、研發能力,擁有優質資源的本校才不會因為對分校資源和經驗的注入而造成自身優勢的稀釋。
人力資源是集團共享的最重要的資源。在分校創建的起步階段,本校直接選派干部、教師充實到新組建的學校團隊之中,保證了分校師資力量的高水準。教育集團每年開展新任職和新調入教師的培訓,幫助教師盡快與集團本校的先進教育理念形成認同和共識,有效凝聚了教師隊伍。教育集團內的教師交流為教師創造了有利的發展條件,近兩年,分校與教育集團的成員學校互派8名教師交流,教師在以下四個方面獲益良多:感受文化——深入了解、體驗真實情境中的集團文化;認同標準——全面了解集團各項工作的實施標準;情感交融——與集團各校的教師建立良好的合作關系,在情感上相互融通,增強歸屬感;專業發展——在教育教學專業領域獲得更有力的專業指導和支撐,更有效地促進自身的專業發展。
課程是教育集團共享的最核心的資源。遵循集團本校“落實國家課程,融合地方課程,創新校本課程”的課程建設原則,分校在集團的指導下積極推進課程建設。本校研發的具有鮮明特色的“四季課程”毫無保留地向分校開放,經過兩年的實踐,“春天里的律動”“夏日里品書香”“秋日的收獲”“歡歡喜喜過大年”等“四季課程”已經成為分校的特色課程。
制度分享是集團學校最重要的經驗移植。借鑒本校的促進教育家長委員會制度,分校與家長建立了密切的聯系,使得家長不僅是學校工作的監督者、評價者,更成為學校工作的促進者和建設者,家校協同、緊密聯系、有效互動,形成了良好的家長文化。本校多年來有效實施的年級負責制、扁平化管理、個性化班級建設等先進經驗,具有很強的適切性與可操作性,不僅使分校具備了更多與本部相同的管理元素,更是在辦學與管理上保證了分校發展的高起點和高品質。
3.變革創新和特色建設是集團分校發展的必由路徑
變革創新是集團分校發展的必由路徑。教育集團中的分校無論是并入還是新建,在地理位置、環境設施等方面與集團本校的不同是顯而易見的,而師資、生源等核心要素的不同,往往是更需要正視和面對的。所有的移植必須通過融合之后的自我生長,才能真正成為自身的組成部分。
學校所做的變革和創新更確切的表述應當是“微改造”和“微創新”,是源于實際,基于需要,所做的局部的調整和變化,使之更接地氣,更易達成,更顯效果。
以本校的“四季課程”為例,分校根據只有一、二年級學生的實際,沒有完全照搬本校的“四季課程”,而是借鑒“四季課程”的學程模式和組織形式,通過對“四季課程”的校本化改造,體現出適合低年級學生的淺、簡、顯的教學特點。
教育集團本校體育教學“三姿三球三傳統”的要求(三種泳姿、三種球類項目、三項傳統體育技能),對于場地狹小、沒有泳池的分校而言難以實現。分校借鑒本校開設游泳課的經驗,充分挖掘課程資源,成功開設了游泳課。盡管只有低年段的學生,分校還是積極開設了自主選擇、混合編班、走班教學的多門類選修課程,滿足了學生多元的學習需求。
4.平臺托舉和機制建設是集團分校發展的保障
教育集團通過集群的方式將各個分校聯結起來,集團構成的寬廣平臺是分校成長和發展的又一重要依托。教育集團每學期舉辦高水平的教育教學專題研討活動、科研月活動,為教師搭建了業務交流平臺和成長發展平臺;教育集團的運動會、藝術節成為集團成員校學生幸福歡聚的平臺……
保證集團各個成員學校有序運轉、協同聯動、穩定而持續地發展,需要一整套運行機制的支撐和保障。為此,教育集團成立之初就制定了集團主任辦公會制度,由各個成員單位的主要負責人共同研究、協商教育集團的發展和建設問題。教育集團還相繼成立了集團管理研發中心、集團教育文化研發中心、集團課程教學研發中心,高位、立體地統籌和謀劃集團發展。教育集團建立了集團教學研討交流制度、學生交流制度、新教師培訓制度、資源共建共享制度、年度優秀教育工作者表彰制度等,為集團高效的組織運行提供了有力的制度保障,也為分校的發展奠定了堅實基礎。
5.互促共進和品牌增值是集團分校發展的目標
“理念共識、資源共享、優勢互補、品牌共建”是教育集團秉承的基本原則。只有每個分校獲得了自身的發展,凸顯了辦學優勢,才能與其他集團成員校形成互補。因此,集團成員校在自身發展的過程中,需要在競爭中互促,在共建中共進。
教育集團中既有住宿管理的校區,也有走讀管理的分校;有優質辦學的小學校,也有蓬勃發展的幼兒園;各個分校獨有的管理、課程、品牌活動、學生社團等特色,使得分校有機會學習和借鑒不同的辦學經驗,開展深層次的學習、交流與研討。
利用分校與幼兒園毗鄰的優勢,分校與幼兒園開展了“幼小銜接”的教育研究,以“養成教育”和“思維發展”為突破口,將幼兒教育與小學教育順暢對接,有效對接幼小教育的實踐成為可供其他集團成員校借鑒的經驗。
教育品牌的打造往往凝聚了幾代教育工作者的心血和智慧,在品牌形成效益之后,分校作為被輻射、引領、帶動的新成員,在分享品牌價值的同時,也必然承載著維護品牌形象的職責。分校優質辦學的自身形象,為教育集團贏得良好口碑和社會聲望,為優質教育品牌實現增值的同時成就自身的成長和發展。
本文系2017年北京市教育科學規劃課題《中小學集團化辦學有效治理的理論、政策和策略研究》(批準號ADCB170)研究成果
編輯 于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