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中國教育學會教師專業發展研究中心“第二屆全國教師專業發展學術會議”上,基于英語學科核心素養,立足課程建設和課堂教學,北京教育科學研究院基礎教育教學研究中心副主任王建平、北京市海淀區教師進修學校英語教研室主任孫鐵玲、江蘇省中小學教研室初中部主任魏惠就如何構建英語高質量課程,如何培育和測評學生英語學科核心素養和關鍵能力,進行了探討。
以核心素養為指向的課程建設是學校課程變革實踐的熱點話題。但是,一些學校在校本課程開發中,忽視與學科課程的聯系。當前,英語學科課程建設與實施存在以下問題:課程層面,基于課程標準的小學英語學科課程與學校校本課程關聯性不強,校本課程以各種活動、社團為支撐;學生層面,學生英語學習興趣隨著年級升高遞減;教學層面,小學英語課堂教學存在教學內容碎片化、學習活動訓練化、興趣活動展示化等問題。
學科課程建設應是學校課程建設的核心內容與重要對象。落實立德樹人,基于核心素養的學科教學要走向學科育人,學科教學要向課程要質量,挖掘整個課程的潛力,而不只是單一課堂教學的潛力;要向優化的課程結構要質量,挖掘學科教師的潛力,向構建高質量的課程發展。
課程群是將相互聯系或具有相似性的幾門課程,根據需要重新整合而形成的具有相對獨立性和完整性的課程。學科課程群是以傳統或現代學科為基礎,在我國三級課程管理體制和現代教育課程理念下,通過課程內容和結構的重組、延拓,建構起來的學科子課程群落。
小學英語學科課程群建設是基于英語學習促進學生發展,挖掘課程的育人價值與功能,對學科知識與技能、教學活動、教學情境及其進程和校園英語環境等進行規劃設計、組織實施、監控協調的過程。通過課程化整合零散的英語活動,實現國家課程和校本課程的有效整合,形成能夠促進學生發展的多領域、多層次、可選擇、多元化、校本化的英語學科課程體系。通過發揮英語學科課程群落的綜合優勢,讓課程群落支撐起學生的“語言浸泡”,實現學生對英語語言的深度學習。
北京市十所小學以建設英語學科特色課程群為載體,在構建高質量英語課程,有效落實學科育人,整體提升小學英語課程品質方面進行了初步探索。在課程群構建過程中,重點抓住小學英語學科的育人功能,從小學英語學科課程出發,將學校的辦學理念、課程文化和育人目標的特質融入到學科課程之中,積極倡導特色課程實施,在路徑探究中初步形成一些思路及思考。
1.基于學校辦學理念
構建學科課程群落要基于學校辦學理念,要站在課程建設的學校立場。朝陽區第二實驗小學以“辦孩子喜歡的學校,讓孩子享受多彩童年”為辦學目標,以“多彩童年”為核心理念,力求讓每一個學生在德智體美等方面得到充分發展,為每一個學生的未來打基礎、做準備、涂底色。英語學科基于學校“多彩童年”的辦學理念,以“多彩·多元·多快樂”為課程建設及發展方向,構建Colorful English課程體系,以課程類型多樣、教學目標多元、學生獲得更多快樂為目標,課程分為“打基礎、促興趣、展個性”三個層次,包括“BB Class”“PP Reading”“NN Task”“AA Club”“EE Drama”和“CC Show”六大課程群落。課程構建目標所提到的多元、多彩、多快樂,既有機融入“多彩童年”的學校核心理念,又用兒童化的語言表達了學科的教育思想與價值追求。
2.鏈接學校課程體系
構建校本化的課程體系是學校內涵發展的必然選擇。西城區育翔小學英語學科秉承學校“育心”課程的課程理念,構建“樂思”英語課程體系,基于學科拓展類課程開發了“RSD”和“TPA”課程群,力求做到“Learning with fun, rising with thinking”。RSD課程群落以英語學習興趣培育為落點,以“Reading”“Singing”“Drama”三組課程為支撐,通過閱讀、說唱、表演,讓學生在多種形式的學習活動中形成初步語感、孕育興趣、打好基礎。TPA即Topic Practical Activities,主題實踐活動課程群落以語言實踐及思維培養為方向,包括基于教材的單元主題實踐課、年級跨學科主題學習和學校綜合實踐活動。
3.課程標準校本化實施
基于課程標準落實國家課程,考慮學校的教學實際,根據學校確定的學生培養目標來定位,以增減容量或調整難易度來體現學生學習的適應性是課程標準校本化實施課程體系中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北京第二實驗小學在“學森課程”體系的整體構建及發展中,朝著全人發展的培養目標對以國家課程、地方課程、校本課程為主的各種課程進行了局部的整合、拓展或綜合,開發、構建了英語學科“I”課程。學校在基于課程標準的教學實踐中聚焦基礎性課程,鏈接聽說讀寫、玩演視聽等內容及方式,從課程目標具體切入,進行一系列的校本化探究,以“能用英語做事情”為主線形成“I”課程各年段具體實施目標。例如,低年級以“I Watch”“I Listen”“I Feel”貫穿,注重輸入有量、有趣、有感;中年級以“I Act”“I Retell”“I Link”為支撐,強調語言內化,重技能、重方法、重思維;高年級以“I Read”“I Report”“I Discuss”為統整,指向語篇、語境、語用。
4.基于學科特點拓展
小學階段英語課程的主要目的是為學生發展綜合語言能力打基礎,為學生繼續學習和未來發展創造有利條件。北京第二外國語學院附屬小學構建了BEE外語課程體系,在拓展課程層面,跨學科貫通設計了基于語言培養的“I Reading”“I Story”“I Drama”“I Exploring”系列拓展內容,將中華傳統故事融于“I Story”課程,建立了文化理解與傳承的關聯。兒童戲劇化的學習方式促進學生語言、思維、動作、表達等的全面提升,體現了課程與育人的相關性。
將學校在課程設計、課堂教學、社團活動等多方面的、零散的研究及改進聚合,系統置于課程之中,打破了以往英語教學研究的“零敲碎打”,從學科層面上升到課程層面,這是一種從學科到課程認識的提升,教師實實在在有了課程意識和課程視野。英語學科課程群落更為學生提供了豐富、開放、可選擇的課程,為學生英語學習提供了廣闊、開放的語言學習環境和多樣化的學習資源,為不同特質學生的共同發展提供了多種可能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