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了預防和治理校園欺凌,保護學生身心健康,天津市第十七屆人大常委會第六次會議表決通過了《天津市預防和治理校園欺凌若干規定》(以下簡稱規定),自公布之日起施行。規定采取了歸納與列舉并用的方式,對校園欺凌的行為作出界定,從主觀上的蓄意或者惡意、行為造成的后果、行為的方式等方面,對校園欺凌作出界定,使校園欺凌與學生之間的一般性打架斗毆、打鬧嬉戲區別開來。規定明確,對實施欺凌的學生根據情節輕重給予不同方式的懲戒,學校可通過批評教育、紀律處分、警示教育等方式加強教育,對實施校園欺凌屢教不改的學生,按照國家有關規定將其轉送專門(工讀)學校進行教育和矯治;對實施校園欺凌構成犯罪的學生,依法追究刑事責任,因不滿十六周歲不予刑事處罰的,按照《中華人民共和國刑法》第十七條規定執行。
黑龍江省第十三屆人大常委會第七次會議審議通過《黑龍江省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關于加強老年人保健產品等消費領域消費者權益保護工作的決議》(以下簡稱決議)。決議規定,六十歲以上老年人通過會議營銷等形式購買的保健產品,七日內有權無理由退貨。決議重申消費者權益保護法規定的“消費者后悔權”,明確相關部門要加大執法力度,規定檢察院可以就此提起公益訴訟,鼓勵群眾舉報,這些規定很好地體現了“協同共治”的理念,有利于更好地整治老年保健品市場亂象。為依法打擊向老年人欺詐銷售保健產品的違法犯罪行為,決議規定,黑龍江省人民政府市場監督管理、衛生健康、廣播電視和公安部門,要加大聯合執法力度,組織開展對老年人保健產品消費領域侵權行為的專項整治行動。
江蘇省第十三屆人大常委會第六次會議近日審查批準了我國首部圍繞國家公祭出臺的地方性法規——《南京市國家公祭保障條例》(以下簡稱條例)。條例明確為“精日”行為劃出“法律紅線”:禁止任何單位和個人歪曲、否認南京大屠殺史實,侮辱、誹謗南京大屠殺死難者、幸存者,編造、傳播含有上述內容的有損國家和民族尊嚴、傷害人民感情的言論或者信息;禁止在國家公祭設施、抗戰遺址和抗戰紀念館等地使用具有日本軍國主義象征意義的軍服、旗幟、圖標或者相關道具,拍照、錄制視頻或者通過網絡對上述行為公開傳播。此外,條例還規定市、區人民政府應當為幸存者提供生活幫助,鼓勵社會各界以各種方式關愛幸存者;國家公祭鼎、和平大鐘等紀念館設施以及相關文物史料受法律保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