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楊昕巍

四十年前,中國邁開了改革開放步伐,安徽小崗村實行農村家庭聯產承包責任制正式拉開了對內改革的大幕,調動了億萬農民的積極性。然而城市經濟體制改革進展緩慢。作為國民經濟重要支柱的國有企業,由于長期受計劃經濟束縛,生產經營沒有自主權,既無活力,也無動力,只有壓力,被人們形容為“五花大綁”,步履蹣跚。
如果說,安徽小崗村“包產到戶”是當代中國解放農業生產力、轉變土地生產關系的平地炸雷,那么在1984年3月福建省55位廠長、經理“敢為天下先”給時任省委書記項南聯名請求給企業“松綁”,就是改革開放政策下新時期促使中國工業、制造業全面對話世界的驚天霹靂!
在改革開放四十周年之際,我們選擇這個題材不僅是為了紀念改革開放,更在于當下名揚世界的“中國制造”和強悍持續生產力的原點,就是從“松綁”的起點開始的,故而,紀念多,展望更多!我們說的“松綁”,不只是表面上權力的松綁,而且是觀念的松綁、思想的松綁,不僅是國有企業松綁,且是工人階級、科學技術人員、管理者在改革開放大潮中勇敢面對新時代工業浪潮中的責任與擔當。
《松綁》劇中工人、廠長們的故事發生在1983年到1984年春天,從“綁”到“松”,怎一個“難”字了得!撥亂反正、解放思想,說起來容易,做到現在的2018年,都還在探索、突破的過程中掘進。工人們無論怎么鬧,都是深切地愛著工廠和生產;工程師、技術員不管怎樣急,都是在焦慮地愛著企業和質量;廠長、經理們即使再發牢騷,也是在關心工業的出路和未來。強國要靠生產力啊!杜鵑啼血般翹首企盼春天!
陸浩然,領導著2000人的大廠——福建馬東造船廠,層層束縛、多方捆綁實在是讓他“浩然”不起來。前有鄉鎮企業的生猛活躍和利潤飛升,后有全場職工的沉重目光和郎朗云天,左有中外合資企業的優質高效,右有老同事老伙伴邀請跳出體制闖一番自己大業之呼喚,頭上罩著的還有“極左”陰霾。可,職工是他活命的大地,工廠是他立世的骨骼,中國工業的尖端于世是他的終極宿命。當省委書記項南的“準許松綁”批示送達工廠并且破格提拔他為主管工業的副市長的時候,陸浩然抱著機床嚎啕大哭……中國工業騰飛的發令槍,終于鳴響。
這部話劇向身處于改革開放這一偉大時代并為之付出心血甚至生命的所有勞動者致敬頂禮!
近三十年來,我國劇壇很少有工業題材作品出現,具有深刻歷史感和思想探討的工業題材戲劇作品更是稀缺之至。話劇《松綁》在戲劇審美空間所呈現出的大氣磅礴的民族工業氣質,在故事演進過程所展現的思想之光和深沉情感,必將是獨樹一幟的,必將在中國當代戲劇長廊中成為一方凝重的柱石,以不負飛龍在天的中國夢之灼日映照。
改革開放,是一個綜合性的立體工程,其政策的制定、方向的調整最后都要靠“人”去實施、去完善。機器設備是死的,操作的人是活的;甚至制度也只是一紙文字而已,要靠人去執行。人,是決定一切的因素。每一個層面、層級的人,都要在新時代調整思想坐標方向,方能成為時代的弄潮兒。話劇《松綁》,不僅僅在講述一個工廠、一些企業、一群工業人的故事,也是驚心動魄的解放思想、民族近現代思想之路的大討論。
上個世紀八十年代電影《血,總是熱的》影響深遠。今天,話劇《松綁》里面的熱血是沸騰的。對國家、民族的愛,對中國工業的愛,對企業命運的愛,對機器零件產品的愛,對人才的愛,對善意阻撓改革的忍痛之愛,貫穿著這部情愫濃郁的話劇始終。也許那壯闊的心胸貼著凄美娓娓道來,也許那暴怒后面的深情夾雜著發絲樣的柔情,也許那冷峻的后面是淚水溫潤著的一腔悲憫,這些,都是綁著的情、松綁后的大情大性……
本劇在飽滿的工業氣質時空環境中,追求樸實厚重、誠摯無華的現實主義導、表演風格。因其舞美風格的虛實結合,強調寫實基礎上的寫意,所以導、表演風格的新“現實主義”成為排演創作時的突破點,比如:對于中國戲曲時空關系的借鑒所引發的演劇方式的多樣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