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勇海
最近,一項新設立的“勤勞獎學金”在武漢生物工程學院“炸開了鍋”。100名在熱愛勞動、自強自立方面表現突出的學生獲獎,每人獎金500元。這一專門針對“非家庭經濟困難認定庫內學生”設置的獎學金,立即在全校引發關注。下一步,學院將把“勤勞獎學金”逐步打造成學校的德育工作品牌之一,引導大學生牢固確立“熱愛勞動、崇尚勞動,勞動美麗、勞動光榮”的勞動價值觀。(2018年10月10日《中國青年報》)
人生在勤,不勞何獲?武漢生物工程學院設立的“勤勞獎學金”確實別具一格,給人耳目一新之感,值得稱道。以往高校設立的各類獎學金,基本是用來獎“學”的,激勵學生勤奮學習,力爭取得比他人更優異的學業。“勤勞獎學金”的獎勵方向則是勞動,激勵學生熱愛勞動、自強自立,力爭在勤工助學活動中,取得比他人更突出的成就。
有人或許會認為,“勤勞獎學金”讓獎學金的獎勵方向跑偏了。實際上,學習也是勞動,是充滿思想的勞動;勞動也是學習,是向社會學習、向生活學習,是學習如何做人、如何生活、如何自強自立,乃至于如何感悟收獲的美好。獎勵熱愛學習者是一種育人,同樣,獎勵熱愛勞動者也是一種育人,整個校園,事無巨細,都在隨時隨地地育人。
老實說,如今的大學生太需要“勤勞獎學金”之類的德育行動,來以勞樹德、以勞增智、以勞促技、以勞強體、以勞育美、以勞創新了。他們從小學到大學,因為升學競爭激烈,學業長期沉重,在升學考試的指揮棒下,少有參加過生產勞動,勞動觀念普遍淡漠,甚至輕視勞動,看不起勞動人民,體魄也不強健,不具備吃苦耐勞的品質。
“天將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勞其筋骨,餓其體膚,空乏其身,行拂亂其所為。”不具備正確勞動觀的大學生走上社會,恐怕意識不到勞動賦予生命、事業、社會的重要意義,認識不到“勞動是人類社會生活的基礎,是人的生活和幸福的源泉”。社會上為何總有人夢想不勞而獲?就是因為其心中沒有勞動光榮、懶惰可恥的價值排序。

勞動教育是面向所有學生的教育。盡管多年來,教育部門在大力提倡勞動教育,然而長期以來,勞動教育在不少大學是缺失的,停留于口頭,沒有落實于行動。只有讓大學生具備熱愛勞動的觀念,才能把他們培養成為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紀律的建設者和接班人。可以說,設置“勤勞獎學金”正是在給長期缺失的大學勞動教育“補課”。
由“勤勞獎學金”突然想到,前不久,在四川大學錦城學院的農場里,同學們麻利地干起了農活,割水稻、打谷子、鋤地……大伙兒分工明確,忙得熱火朝天。同學們說:“這是我們自己種的水稻,現在自己來收割,感覺特別有意義。”自2006年起,四川大學錦城學院的“種田課”就已納入必修課程。期待這樣的勞動教育,在所有大學蔚然成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