邱悅
58年前,古老的紫禁城畔,寧靜的騎河樓胡同里,成立了一所基礎教育改革實驗學校——北京景山學校。當時,黨中央、毛主席提出教育要改革。毛主席還明確提出要縮短學制,精簡課程,減輕負擔,改革教學方法和考試方法,讓學生參加勞動,接觸社會等一系列重要指示。景山學校就是在這樣的背景下,由時任中宣部部長陸定一同志親自領導、創建的一所教育改革實驗學校。景山學校的使命就是要為中國基礎教育改革趟出一條新路來。可以這樣說,景山學校是在教改中誕生,在教改中發展的。教育改革就是景山學校的生命力之所在,是這所學校存在的價值和意義,也是責任和使命。
“三個面向”題詞的故事
景山學校的教育改革剛剛初見成效,國家就進入了十年動亂時期,學校的各項教改實驗被迫中斷。粉碎“四人幫”之后,鄧小平同志重新出來主持工作,我們迎來了企盼已久的教育的春天,景山學校的教改事業再次揚帆起航了。這時,景山人在深深地思考:在改革開放的新形勢下,在科學技術迅猛發展的大背景下,教育改革的方向是什么,到底應當怎么改?于是,景山學校全校師生給鄧小平同志寫了一封信,請鄧小平同志為學校題詞,或者講幾句話,指明新時期教育改革的方向。1983年9月8日,一封來自景山學校全校師生言辭懇切、滿懷企盼的信送出了。9月9日,鄧小平同志在百忙之中,為景山學校親筆寫下了十六個遒勁有力的大字——“教育要面向現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來”。9月10日,題詞送到學校當天,全校師生隆重集會,對題詞進行了傳達和學習。中國改革開放的總設計師為一所基層學校所題的“三個面向”,既為景山學校的教育改革指明了方向,也為中國基礎教育改革指明了方向。
35年來,始終在思考,探索不停歇
35年來,景山人始終在思考:面向現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來,到底要培養什么樣的人才?我們應該怎樣培養人才?應該開設哪些課程,應當采用什么學制,使用什么教材?怎樣培養學生的創新思維和實踐能力,怎樣開闊學生的國際視野,培養良好的品德和完善的人格,怎樣促進學生個性特長的發展?每一個問題都會引發景山學校的重大教改實驗——從學制改革到語文、數學實驗教材的編寫;從以電腦為學具,把互聯網引入教室、引入課堂,到初、高中五年貫通培養;從一年一度的科學節、文化節等校園活動,到12個國家和地區的16所學校的友好交流項目……
景山人凝神聚力,堅韌執著,認準只要對學生全面發展、學有特長有益的,就堅定地做下去。景山人從不盲從跟風,不人云亦云,不左右搖擺,不半途而廢,終于守得云開見月明。今天,景山學校建立了小初高全周期、長鏈條、一條龍的人才培養模式;建立了完善的、先進的具有景山特色的學校思想體系,包括辦學理念、學校定位、辦學宗旨、學校精神、辦學目標等;建立了一整套具有景山特色的人才培養機制,包括學制安排、教材編寫、課程設置、德育序列、活動體系、特長培養、國際交流、資源共享等。景山學校培養了一批又一批全面發展、學有特長的棟梁之才,得到了社會各界的廣泛贊譽。更難能可貴的是,35年來,景山學校努力實現低負擔與高質量的和諧統一,實現責任發展與成績優異的和諧統一,實現科學素養與人文精神的和諧統一。
“三個面向”指引下的景山教改之路
一進校門的石頭上,刻著由中國書法家協會名譽主席沈鵬老先生親筆書寫的“攀峰”兩個大字。“立愚公移山之志,攀基礎教育高峰”——這是景山人癡心教改、無私奉獻的真實寫照,是不忘初心、執著追求的真實寫照,是敢為人先、開拓創新的真實寫照。35年來,景山人在“三個面向”光輝思想的引領下,矢志不渝,孜孜以求地為中國基礎教育探尋著一條低負擔、高質量,讓每一個學生健康、快樂成長,全面發展、學有特長的素質教育之路。景山學校的素質教育是一種充滿生命活力的教育,是一種激發生命潛能的教育,是一種彰顯人文關懷的教育,是一種喚醒心靈力量的教育。這是景山人的教育理想,是景山人的教育夢想,是景山人的高遠志向,更是景山人的教改情懷!
“面向現代化”是“三個面向”的主題思想和精神實質。這里面有兩層深刻含義:一是教育要為現代化建設服務,為實現“四個現代化”培養合格的建設者和可靠的接班人,為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打造夢之隊;二是教育自身要現代化,特別是教育思想、教育觀念要現代化,要與時俱進,要發展更新。這是教育不斷走向現代化的不竭動力,也是一所學校的精神內涵和核心競爭力。
景山學校在58年的教改歷程中,不斷探尋教育規律的真諦,不斷聆聽學生內心的聲音。其實,教育改革的過程,就是不斷更新教育觀念,創新教育方法的過程,也是一個重新認識學生,重新認識教育、思考教育的過程。以前,我們認為,學生是教育的對象,是管理的對象,是塑造的對象,哪位教師能把學生管得服服帖帖,哪位班主任能把班級管理得規規矩矩、整齊劃一,那一定是好老師,是優秀教師。現在我們對學生有了新的認識:每一名學生都是獨一無二的生命個體,具有生命價值的獨特性和不可替代性。盡管學生是未成年人,但是作為人的尊嚴和生命的價值與成年人是平等的,同樣應當得到尊重。生命的獨特性告訴我們,沒有一種教育方法能適合所有學生,必須因人而異,因材施教,找到每個學生的優點、不足、特長、愛好、脾氣、秉性,堅持一把鑰匙開一把鎖。所以教育不是塑造,不是灌輸,不是強制,不是操練,而是喚醒,真正走進學生的內心,喚醒每個學生心靈的力量,釋放生命的潛能,激活一種自主構建的生命力量。這種力量一旦被喚醒,被激活,被釋放,學生的眼睛會是閃亮的,是炯炯有神的。他會主動學習,去實現自己的夢想。
每一名學生都是無與倫比的瑰寶,在他們身上蘊藏著巨大的教育價值。一所學校,最寶貴的不是一幢幢教學樓,不是現代化的儀器設備,不是漂亮的操場,而是一個個活蹦亂跳的學生。他們是學校、國家和民族最大的財富。“低頭撫愛身邊的孩子,抬頭望著祖國的明天”,我們每一位教育工作者都應該認識到每一位學生巨大的教育價值,要發自內心地關心、愛護、接納、幫助每一名學生,把他們當做自己的親人,懷著這樣一種心態,我們一定會竭盡全力做好教育教學工作。
每一名學生都有無限發展的潛能。中學生還處在從未成年人向成年人成長,從未社會化向社會化發展的階段。我們常說,一切皆有可能。學生在成長過程中,有無窮的精力,無窮的能量,也有無限的發展潛能。每一個學生都不可限量,大有可為。教師和學校應該為學生的成長和發展提供支持和保障,激發其潛能,并幫助他們將這種潛能發揮出來。能夠幫助學生實現自己的目標和自己的夢想,我想這就是教師最大的幸福。
隨著教育觀念的發展更新,景山學校提出了“全面發展打基礎,發展個性育人才”的辦學理念。鼓勵每一個學生實現自己的夢想,攀登科學的高峰。鼓勵學生勤于思索,敢于質疑,勇于創新,善于表達,樂于合作;鼓勵學生奇思妙想、自主探索、動手實踐、發展特長。景山學校正是以一種開放、包容、民主的大教育觀,為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提供了肥沃的土壤。現代化的、先進的教育理念就像涓涓細流,滋養著每一位景山學子,使他們的心靈得以喚醒,潛能得到激發。一批又一批莘莘學子,懷著夢想來到景山,又從景山圓夢而去,奔向更加高遠、更加精彩的人生舞臺。
“面向世界”是指我們應該用寬廣的胸懷、國際的視野與世界接軌、與世界相融。吸收世界各國先進的科學技術知識,吸收人類共同創造的文明成果,借鑒國外教育的先進理念和成果經驗,為我所用,推進我國的教育事業不斷向前。教育改革與發展,不僅要著眼于中國,還要放眼世界。
早在1984年,景山學校就與美國波士頓牛頓城公立高中建立友好學校關系。近些年來,景山學校相繼與法國、澳大利亞、日本、意大利、芬蘭、奧地利等12個國家和港、澳等地區的16所學校建立了友好校際關系,定期組織學生相互學習交流。
完全由學校學生演出的大型英語舞臺劇《綠野仙蹤》登上了英國愛丁堡國際青年藝術節的舞臺,學生精彩的表演、流利的英語和美輪美奐的舞臺設計,得到了英國觀眾的高度贊揚。孔令薔同學在法國巴黎舉行的世界兒童大會上用英文做精彩演講,馬嘉陽同學在紐約聯合部召開的“一個適合兒童生存的世界”國際會議上用英文發表演講。馬嘉陽同學演講完畢后,他的英語水平特別是口語發音令聯合國官員非常驚訝,詢問道:“你的英語在哪里學的?”馬嘉陽同學自豪地說:“我來自北京景山學校。”我問他:“你在景山學校12年,你覺得景山學校給你的最大財富是什么?”馬嘉陽毫不猶豫地說:“自信,這是景山學校給予我的最大財富,使我敢于在國際舞臺上發出中國聲音。”
面向世界,我們要開闊學生的眼界,拓展學生的胸懷,增強民族自信,培養國際視野,讓學生能更好地認識世界,了解世界,從而更好地走向世界,融入世界。
“面向未來”意味著一種雙向審視。一方面是站在今天預計未來的各種可能性,并將一個理想目標確立為需要謀劃的最大可能性;另一方面是站在未來某一點上判斷我們今天的位置和去向,并以未來的眼光設計我們今天的行動程序。因此,教育要面向未來,也就有了兩方面的涵義。一是教育要為社會和經濟發展儲備人才,根據21世紀對人才素質的要求,特別是根據我國21世紀中葉第三步戰略目標的要求改革教育教學,培養好人才;二是教育要為我國兒童和青少年一生的幸福和全面發展奠定良好的基礎,也就是要改革片面的“應試教育”為全面的“素質教育”。
景山學校的學制改革,經過多年探索,確立為小學、初中九年一貫,五四分段,部分學生十二年一貫制的基本學制,這就大大減少了學生小學升初中、初中升高中的升學壓力和應試訓練時間,我們把節省下來的時間主要用于培養能力,提高綜合素質,促進全面發展,使學生學有所長。
景山學校的語文、數學校本實驗教材,也充分體現出“面向未來”的要求,其中,語文教材特別注重對學生閱讀興趣的培養和閱讀方法、閱讀能力的指導與養成,加大古詩詞傳統文化的比重;數學教材注重數學思想方法的指導,培養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而這些都是學生長大后,面向未來社會所需要具備的素質和能力。
景山學校的課程體系建設,也充分體現了著眼現在、面向未來的戰略思考。藝術創意課程引導學生利用廢舊材料,經過藝術創意,巧手加工,制作成藝術工藝品,既培養了學生的環保意識,又增強了學生的藝術創造力和審美情趣。學校把禁煙、禁毒、預防艾滋病、青春期教育、性教育五部分重要的教育內容整合為健康課程,并使其進入課表,進入課堂,由專任教師授課。盡管這些知識中考不考,但這是素質教育的重要內容,為了提高學生的生活質量,為了學生一生幸福,我們一定要為學生開設這些課程。三防知識與災害預防課程系統地講述未來高技術空襲的防護,生化武器襲擊的防護,地震、火災等自然災害的自救互救措施等,課程還專門還組織學生進行綜合演練。創客3.0課程培養了學生積極創造、動手實踐和跨學科運用知識的能力。
“十年樹木,百年樹人”,這充分說明了教育工作的長期性、艱巨性和復雜性,教育決不是一朝一夕的事,也決不能急功近利。景山學校沒有一個教改項目是著眼于中考、高考能提高多少分數,能多考出幾個北大、清華的學生。其實,有些教改項目在小學階段實施,也許要到中學階段才顯現出來效果,甚至要到學生長大成人后才顯現出來。因此,教育工作者需要尊重教育規律,尊重青少年身心成長規律,敏銳地洞察社會發展對人才提出的新要求、新標準,要踏踏實實、平心靜氣地做好今天的教育,培養未來的人才。
漫漫教改路,悠悠景山情。35年,在歷史的長河中,只是短暫一瞬,但對景山學校的教改事業來說,卻是艱辛跋涉的35年,是砥礪前行的35年,是開拓創新的35年,也是品味收獲的35年,更是承前啟后、繼往開來的35年。今后,景山人會繼續努力探尋素質教育的真諦,為中國基礎教育改革貢獻更多有價值的經驗,不斷攀登基礎教育的高峰。
編輯 王雪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