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放學后到底該干什么
現象:中小學基本上在下午三點半前后放學,以往,有一部分學生放學后去了社會機構經營的課后托管班,現在,在政府主導下,一些學校陸續嘗試彈性放學制和校內托管服務。問題是,不管孩子放學后在哪里,他們最該做的是什么?
評析:我認為,孩子放學后有三件事值得做:第一是進行體育運動,可以在學校或者到社會上專門的體育場館,參加一兩項自己喜歡的運動,既有利于身體健康,又磨練意志品質。第二是組建或加入社團,如音樂社、文學社、戲劇社、模擬聯合國等,在教師指導下自我管理,不僅能掌握技能,還能充分鍛煉交往的能力。第三是讀書,閱讀經典作品,培養閱讀習慣和閱讀能力,學校圖書管理員可以根據孩子的年齡推薦適合的書目。
開學典禮是誰的典禮
現象:九月,新學期開學,很多學校都舉行了隆重的開學典禮,但多數典禮中學生參與度不高,只是整齊地端坐在臺下,神情游離,似乎這隆重的儀式與他們無關。
評析:為了不讓學生成為開學典禮的旁觀者,學校可以改革傳統程序:開學典禮的策劃者可以是學生,主持人也可以是學生;典禮中設計一些學生參與度高的活動,如可以讓學生展示才藝或者談談自己的理想。典禮上也不一定要讓學生都在會場上正襟危坐,可以設計一些主題活動,讓學生以多種方式迎接開學。比如,有的學校設計“開學護照”,讓學生有新奇感;有的學校讓學生種植一棵心愿樹,把祝福卡片掛在上面;有的學校請每個學生寫下一個愿望,收藏在某個地方,等畢業時再拿出來看是否變成了現實……這些活動都比死板地坐著聽講話更有意思、有意義。總之,如何將開學典禮設計成一次教育活動,需要我們思考。
學生的手機怎么管
現象:有些學校明令禁止學生帶手機進校園,于是就有學生與老師“斗智斗勇”——準備兩個手機,一個專門用來給老師沒收,一個用來玩。玩手機這件事,到底該怎么管?
評析:第一,學校應當禁止學生手機外顯。學校的規定可以更簡便和明確一些:為了方便聯系家長,學生可以帶手機,但在學校期間不得使用,不得外顯。同時,要加強對學生使用手機的管理,全面排查學生沉迷游戲等問題。第二,家長不要讓手機代替自己陪伴孩子,要盡量多與孩子一起參加活動或閱讀書籍。要科學引導孩子合理使用手機,比如規定時間段,孩子完成作業之后可以玩一個小時等,培養孩子的自覺性和規則意識。
編輯 付江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