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韌 管杰
北京市第十八中學黨委認真學習貫徹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和黨的十九大精神,推進“兩學一做”學習教育常態化、制度化,牢固樹立“四個意識”,增強“四個自信”,以提升組織力為重點,突出政治功能,對標對表推動學校黨建工作不斷規范和創新,在實踐中探索出“一堂六化”黨建工作模式(“一堂”為“聚寬”講堂、“六化”分別為黨建工作與行政工作一體化設計、黨建熱點難點問題課題化研究、黨員評價定量化考核、黨員學習教育搭建多元化平臺、制度建設不斷科學化推進、集群化方式引領區域黨建),助推學校內涵發展。
1.以“聚寬”講堂為陣地,突出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引領作用
學校在67年辦學實踐中形成了“聚寬”教育理念,“聚寬”教育理念包含“健康、溫暖、智慧、勇敢”四個關鍵詞。學校辦學理念與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高度契合,學校黨委以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為指導,引領學校“聚寬”文化不斷豐富發展,創建了“聚寬”講堂。
“聚寬”講堂以黨課、師德演講、名家大師講座等為載體,堅持把黨的政治建設擺在首位,突出核心價值觀引領,堅定理想信念教育,堅持立德樹人的根本任務,把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融入學校工作的各個方面,轉化為師生的情感認同和行為習慣,唱響主旋律,弘揚正能量。
開展多種形式的微黨課。開展座談式、故事式、專題式、主題式等多種形式的微黨課。僅2017年就開展微黨課30多節,如《第一身份是黨員,我為黨旗添光彩》《理想信念是共產黨人精神上的鈣》《擔當有為,奉獻有您》等主題微黨課,突出政治立場、政治方向和政治原則。
開展主題多樣的黨日活動。行政支部開展“微光益志愿者”活動,定期帶領黨員和學生志愿者到大興“愛晚”養老院、方莊敬老院看望老人;高中支部開展“我說身邊的好黨員”“傳遞正能量,規范我言行”等活動,傳遞寬厚情懷,增強了黨員的先鋒意識。
開展“四有教師”師德演講活動。“堅守三尺講臺,爭做四有教師”“以寬厚學識、仁愛之心,做學生發展的引路人”等為主題的師德演講活動,講述十八中感人的故事,讓每個人都擁有熱愛教育事業的精神力量,引導全校教職員工牢記立德樹人的根本任務和使命。
開展名家大師進校園活動。先后聘請全國政協委員周秉德、作家黃亞洲等名家大師到“聚寬”講堂講學20余次。他們向師生講敘愛黨愛國的情懷,忠于職守、奮發向上的敬業精神,為國爭光、勇于創新的故事以及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和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文化等。
“聚寬”講堂成為凝聚人心、凝聚共識、傳播正能量的舞臺,激發了教職工忠誠黨的教育事業,見賢思齊,鼓舞了他們愛崗敬業的熱情和干勁。學校黨委還利用學校師德墻、黨員文化墻、宣傳欄、校園網等陣地展示優秀黨員和教師風采。
2.黨建與行政工作一體化設計實施,讓黨建工作落地生根
教育教學是學校的中心工作,黨建工作必須融入中心,服務中心,調動廣大黨員、教師干事創業的積極性、主動性和創造性。因此,黨建工作只有落實在崗位上、落實在課程改革中、落實在課堂教學上,才能真正提高黨建工作為教育教學服務的效果和效率。
學校黨委根據學校重要崗位的需要、重大教育教學活動的安排和教育教學時間、節奏,共同設計《北京十八中行動指南》和《周工作計劃》。在實施中,緊緊圍繞教育教學這個中心創優、創新、創效,通過“三優先”“五評比”“五個一”,發揮黨員先鋒模范作用。
“三優先”:深化基礎教育改革文件精神黨員優先學習;重點崗位和重點任務黨員優先承擔;教學改革試驗黨員優先探索。
“五評比”活動,一比宗旨意識,是否真心實意為師生服務,踐行承諾效果如何;二比擔當意識,是否勇挑重擔;三比進取精神,課題申報、論文撰寫、教育教學改革等是否積極參加;四比團隊合作,教研組、年級組、學校活動是否準時參加并出謀劃策;五比工作業績,用數據說話,是否起到了先進性和示范性作用。
“五個一”系列活動:每學期上一節示范課,至少進行一次家訪,至少參加一次社區服務,至少幫扶一名學生,至少撰寫一篇論文。用具體行為詮釋黨組織的組織力、影響力,用具體行為詮釋黨員的模范帶頭和示范引領作用。
3.黨建熱點難點問題課題化研究,讓每個黨員成為黨建工作的代言人
問題之所在即研究之所在。如一線教師時間緊、任務重,專家講黨課內容多、時間長,集中上黨課是一個棘手問題,還有黨管人才,如何聚才、育才和成才等問題。面對這些熱點難點問題,我們采取課題化研究,在研究過程中堅持三個原則:即理論與實踐相結合,學習與轉化相結合,思想引領與專業成長相結合,突出研究的實用價值。
為此,我們開展了市級課題《北京十八中“微黨課”實踐研究》,以支部或黨小組為單位,黨員講黨的一段歷史,講學習黨的理論的一點感悟,講自己的成長故事,講身邊榜樣的事跡,短、小、微的形式贏得了廣大黨員的好評。又如開展了區級課題《北京十八中黨委“雙骨干培養”實踐研究》,在課題研究中,黨員教師積極參與,建言獻策,不僅是課題研究的對象、培養對象,更是課題的組織者、研究者、踐行者,成為課題研究的主體,寫感悟講心得,人人成為黨建工作的代言人。
4.“5+X”定量化考核,讓每個黨員明確創優爭先的標準和方向
在北京市黨建“B+T+X”框架指導下,結合學校黨員工作實際,從黨員理想信念、宗旨意識、紀律建設、作風建設和工作業績五個方面進一步細化出18個指標,即政治意識、學習情況、活動參與情況、出勤率、師德、工作崗位和工作量、建言獻策、先鋒模范作用、工作業績、群眾滿意度等,按不同權重賦分,通過黨員自上而下、自下而上的討論,達成共識,制定了《北京十八中教育集團黨員5+X評價細則》。黨員日常工作考核和年度民主評議黨員,都依據此標準開展自評和互評,評價細則成為黨員黨性分析的體檢表和診斷書,讓黨員教育、管理做到有標準,有規范,有方向。
5.搭建多元化學習教育平臺,提高黨員學習效率和質量
創新黨員學習方式是時代的需要,也是黨建工作與時俱進的必然要求。除傳統學習方式外,我們還利用微信、OA辦公系統開展學習。為了更好地解決工學矛盾,學校黨委搭建了UMU學習平臺,2017年度黨員交流研討文字達40余萬字,使黨員教師學習更具交互性、靈活性、及時性,學習內容更加豐富,學習需求和供給更好地對接,既有統一性又有差異性和選擇性,提高了學習效率和質量,同時為改進學習需求和黨員管理提供了大數據支持。
6.制度建設不斷科學化,使黨建工作更加規范和完善
黨的制度建設是一個不斷發展完善的過程,必須按黨的建設規律去研究和把握,使制度建設越來越接近科學的性質或狀態。學校黨委全面推進黨的政治建設、思想建設、組織建設、作風建設、紀律建設,把制度建設貫穿其中,規范創新制度機制。除建立健全“三會一課”制度外,結合校情不斷研究制度的科學性,健全和完善了一系列制度,包括管理類制度、廉政類制度、評價類制度。在科學化探索制度建設中,提高了學校黨建治理水平和能力。
7.集群化推進方莊教育集群黨建工作,發揮示范引領作用
北京十八中是方莊教育集群龍頭校,集群涵蓋46個中、小、幼和職業教育、校外教育機構。十八中黨員教師到集群校上示范課、講黨課,“我們的微黨課”成為集群黨課品牌。
黨員教師到方莊芳星園二區、三區講黨課,宣傳招生政策、市區教育發展規劃,看望孤寡老人;集群內師生可借助方莊教育集群云平臺自由選擇十八中課程,使用學校設備設施(如報告廳、天文館、實驗室等),觀看“微黨課”視頻;每年由十八中主辦方莊教育集群科技節、體育節、藝術節至少兩次。十八中在方莊教育集群中堅持黨旗領航,發揮龍頭引領作用,打破學校之間、學校與社區之間的邊界,為解決區域教育發展不平衡不充分的問題起到了積極推動作用。
先進和優秀是中國共產黨的特征和追求,我們將充分發揮黨員的自覺性與創造性,繼續建設行之有效的實踐載體和動力機制,充分發揮黨組織的戰斗堡壘作用和黨員的先鋒模范作用,助推學校內涵發展。
編輯 于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