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蘭蘭
摘要:隨著新媒體技術的快速發展,話語作為高校輔導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必要方式,也必須隨著大學生媒介使用的變化而創新。本文通過對高校輔導員思想政治教育話語以及以微信為代表的新媒體技術之間的相互促進關系為切入點進行分析,以期在新媒體時代,對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管理、輔導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以及輔導員思想政治話語傳播效果提供一定的指導和借鑒意義。
關鍵詞:思想政治教育;話語;微信
一、高校輔導員思想政治教育話語
(一)思想政治教育話語
話語可以稱為言語、敘說、說話和論述等,在具體的語言環境中,話語是指運用語言符號,遵循一定的規范傳達信息以進行社會關系的構建。思想政治教育是指利用話語為受教育者進行理論宣傳、心靈溝通、引領成長的教育活動。思想政治教育話語作為教育者與被教育者之間的媒介,對教育效果能否達成發揮著重要作用。
(二)高校輔導員思想政治教育話語
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離不開言傳身教,“話語”在高校輔導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過程中也扮演著重要的角色。在傳播學中,人際傳播通過人與人之間信息的加工與傳遞,而產生互相認知、互相吸引、互相作用。“話語”作為高校輔導員與青年大學生的人際傳播媒介和載體,在高校輔導員思想政治教育過程中發揮重要作用。近年來隨著新媒體的快速發展,傳統的輔導員思想政治教育話語受到挑戰,依據時代特性和受教育者群體特點我們將高校輔導員思想政治教育話語重新定義為:輔導員依據受教育者的思想觀念、價值標準,遵循一定的規律和準則,通過多種教育方式進行思想政治教育的雙向互動語言系統。
二、高校輔導員思想政治教育話語現狀與困境
高校輔導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對于規范大學生思想品德和行為規范、提升高校教育目的、教育理念水平具有重要意義。但隨著經濟社會和互聯網的發展,青年大學生的思想領域也不斷發生變化,在堅持思想政治教育重要地位的同時,也應該順應互聯網時代發展要求不斷更新思想政治教育方式,尤其是教育過程中“話語”的科學性、貼近性。
(一)話語管理:高校思想政治教育體系存在問題
目前我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涵蓋領域完善,從思想政治理論課程到輔導員思想政治教育、社團活動等,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貫穿各高校整個培養過程。經過多年發展,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已經相對成熟、穩定。但面對高速發展的網絡時代,青年大學生群體思想狀態高度活躍,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管理工作面臨一定困境。
從整體來看高校思想政治理論教育但在缺乏科學性、系統性的管理。教育部和各高校十分重視大學生的教學質量工作,教育部專門成立各學科教學指導委員會,指導全國相應學科的教學發展工作,各個高校也根據自身特色對教學課程設置、師資配備不斷改革創新。與教學工作相比,高校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就顯得缺乏科學性、系統性的管理體系。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程、輔導員思想政治教育以及思想政治相關主題活動經常處于“各自為政”的尷尬局面,難以形成一套完整的一以貫之的教育方針。
(二)話語應用:高校輔導員專業性不足制約話語的滲透力
利用微信公眾號等新媒體形式進行輔助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已有先例,其中比較知名的微信公眾號有“畢導”、“輔導員娘親”、“I輔導員”等。這些新媒體形式的輔導員思想政治教育公眾號經常發布一些“學生談話案例”、“輔導員周記”、“學校通知”以及輔導員“個人短評”等文章,頗受大學生歡迎。然而由于專業、年齡和教育背景等多方面因素,很多一線輔導員很少通過微博、微信公眾號,微信平臺進行話語傳播,即使有部分輔導員開通了個人公眾賬號,由于未受到系統性的語言技巧訓練,在后期推送上也容易出現思想政治教育內容死板缺乏吸引力,推送更新頻率不足,面對復雜的話語環境時理論積累不足,話語內容缺乏說服力,大學生不愿意訂閱或者訂閱之后從不點開鏈接看內容,造成話語影響力不足。
三、高校輔導員思想政治教育話語的轉換路徑
(一)高校:加強管理,探索思想政治教育話語新機制
首先,以微信為代表的新媒介平臺的發展已經極大的促進了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創新,但高校思想政治教育體系依然存在滯后性,快速的信息更迭和瞬息萬變的網絡話語環境要求高效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必須緊隨時代步伐,不斷調整工作思路,豐富話語形式,創新話語體系。豐富思想政治教育課程形式,提升培養效果。其次,思想政治課程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活動中重要環節,傳統的思想政治教育課程多為集體性教學,其理論性語言較為晦澀,與大學生的生活實際差距較大,大學生抵觸心理較強。這就要求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課程需要與時俱進,根據不同專業、年級特點分層教學,將晦澀的理論與現實生活相結合,豐富話語內容,加大課程吸引力。然后要提高對高校輔導員能力要求,加強其思想政治教育話語引導力。高校應定期開展媒介平臺運營管理交流會,學習先進經驗,啟發輔導員學生工作的新方式。同時,多舉辦輔導員網絡工作平臺優秀作品大賽、輔導員新媒介運用職業能力大賽等,倒逼輔導員提升話語能力和新媒體運營能力。創新話語機制,創辦媒介品牌。新媒介之所以在大學生群體中廣受歡迎,是由于其多元的內容和自由的表達方式可以滿足當代青年大學生信息需求和個性要求。各類軟件、APP在大學生日常生活中如影隨形,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也可以此為切入點,創辦自己的媒介文化品牌,把傳統的思想政治教育內容轉化為大學生感興趣的內容。
(二)提升高校輔導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新媒體意識
以微信為代表的新媒介時代的到來,對于教育者來說機遇與挑戰共存。大學生已經步入新媒體時代并走在前列,這就要求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必須脫離傳統的思想政治教育方式,增強新媒體話語自覺,熟練運用思想政治教育新平臺,掌握新媒體話語體系,創新教育話語,增強思想政治教育話語影響力。
(三)尊重學生,構建互動性話語方式
傳統的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話語交往中,單向性灌輸模式忽視學生主體地位,教育者往往自說自話,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毫無效果。尊重學生話語權,塑造平等、民主的話語環境。新媒體時代,教育雙方的話語權逐漸趨于平等,這就要求教育者擺正位置,走進大學生的實際生活,與大學生實現話語互動,了解他們的話語方式和內容,并從中提煉新鮮的話語題材充實到自身政治教育話語之中,以達到話語認同,達成思想政治教育目標。
反映大學生的實際需求,建構互動性話語方式。法國思想家米歇爾福柯認為“話語”為表現和克服矛盾產生。話語是由實踐的產生的,在實踐過程中,教育雙方由于所處角度不同不可避免的會出現認知矛盾,在大學生的認知與教育者的觀點出現偏差時,此時教育者應尊重大學生話語的多樣性,同時利用新媒體平臺發表評論性文章,在新媒介平臺與大學生互動交流、討論觀點、深入溝通,用新穎、豐富、時效性的話語內容建構互動性話語方式。
參考文獻:
[1]朱飛,馬素偉.高校輔導員思想政治教育話語研究[J].學校黨建與思想教育,2016 (13):93-96.
[2]石書臣.論思想政治教育中意識形態性與非意識形態性的統一[J].探索,2003 (03):81-83.
[3]鄭永廷,曹群.堅持思想政治教育學科的話語權與主導權[J].思想教育研究,2015 (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