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應用型本科培養目標是以就業創業為導向,職業類學生社團是以服務學生就業創業為宗旨,二者具有相同的目的性。本文基于應用型本科的培養目標,探討應用型本科院校建立職業類學生社團的必要性;同時分析應用型本科院校職業類學生社團發展中的問題,并提出建議與對策。
關鍵詞:應用型本科院校 職業類社團
中圖分類號:G647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9-5349(2018)19-0048-02
近年來,我國大學生就業規模不斷擴大,2018年全國高校畢業生人數達820萬人,比上一年增加了25萬人。高校畢業生就業難的現象越來越明顯。就業難這一現象,引起了國家、社會和高校的廣泛關注。2014年3月中國教育部改革方向已經明確:全國普通本科高等院校1200所學校中,將有600多所逐步向應用技術型大學轉變,轉型的大學本科院校正好占高校總數的50%,而應用型本科培養目標是以就業創業為導向。職業類學生社團是伴隨我國就業難這一問題而逐漸建立起來的,多數院校均已成立職業類學生社團,這些社團在全國各個高校均發揮著不同的功能。然而,由于職業類社團興起時間不長,在契合應用型本科院校的培養目標上還存在很多問題,本文將對應用型本科院校職業類學生社團的發展進行研究。
一、應用型本科院校發展職業類社團的必要性
推動應用型高等教育發展、促進高等教育多樣化是世界高等教育發展的基本趨勢。國家引導普通本科高校向應用技術類高校轉型,發展本科層次的職業教育,其目的就在于優化高等教育結構,促進高等教育的多樣化,構建現代職業教育體系。應用型本科院校培養目標是以就業創業為導向,而大學生職業類社團對就業的促進作用正好符合這一需求。
(1)職業類學生社團是推動學生就業能力提升的有效路徑。學生的就業能力提升直接影響就業質量及就業速度。(郭欣,2016)大學生就業能力包括三個層次:知識和理論素養為第一層;技能能力、創新能力、解決問題的能力為第二層;將前兩層能力運用到實際工作中的能力為第三層。而職業類學生社團是以服務全體學生就業創業為目標。社團活動圍繞就業創業意識提升、就業創業技能培養等開展,主要有職業規劃大賽、簡歷大賽、模擬招聘大賽和創業大賽等活動,使學生在就業知識、就業技能、解決問題的能力方面均得到有效提升。
(2)職業類學生社團能夠加大學生參與行業、企業學習的深度。職業類社團作為正式學生組織承擔一些學校就業工作,經常聯系第三方企業,為畢業生提供招聘信息,經常與企業進行互動,了解企業的用人需求及標準,使得學生能夠在行業、企業進行深度學習。從社會資本的角度看,學生建立起來的社會關系屬于強關系資本,而就業信息將成為社團成員在就業時的弱關系資本,這些強關系和弱關系資本都將對大學生就業產生積極影響。
(3)職業類社團能夠促進學生就業意識的提升。大學生在高中以前的學習過程中,絕大部分就業意識淡薄,未認真思考過就業問題。事實上學生的職業規劃應盡早開始,不斷了解自己的性格、興趣、能力和價值觀,并不斷與職業世界相匹配,才能獲得高質量的就業。而職業類社團通過各種職業類活動及與用人單位的頻繁接觸,使學生在不斷了解自己的同時,了解職業世界,能夠促進學生去思考未來的職業發展問題,使社團成員的就業意識顯著提升。學生一旦具有就業意識,便會主動思考就業問題,對應用型人才培養具有促進作用。
二、應用型本科院校職業類學生社團發展中的問題
(1)管理體系不完善,難以為應用型人才培養提供支持。職業類學生社團是隨著我國就業難而興起的,各高校職業類學生社團的數量和規模各有不同。大多數高校其管理工作由就業部門承擔,少部分由校團委承擔,還有部分院校進行雙重管理。其功能大多定位為服務全校學生的就業創業工作。由于成立時間較晚,在學校管理的體系上,大多數二級學院沒有相應的組織進行對接,而社團活動多聚焦在就業上,低年級學生的就業意識薄弱,參與活動的主動性不強,導致社團在組織活動等方面,信息交流不暢,效果參差不齊。
(2)與第三方互動深度不足,難以為應用型本科院校轉型提供平臺。職業類學生社團為畢業生搜索就業信息,組織招聘會、職業人進校園等活動,具有一定的行業、企業資源,在一定程度上促進了學生對職業世界的了解。而應用型本科院校建設的有效途徑是校企合作、產教融合,而校企合作的前提是企業有用人需求、學校可以提供高質量的人才。作為一個學生組織雖然具備前提資源,但與企業進行接觸時,并不能把握應用型所需的內涵,無法進一步溝通和表達學校層面的深度合作,企業也無法信任學生組織的信息內容。
(3)指導教師專業化程度參差不齊,難以為應用型本科人才培養提供服務。國內職業規劃教育剛剛興起,其理論和方法均借鑒國外經驗,還沒有完整的學科體系,其指導教師的培養方式多為短期培訓學習。(下轉第47頁) (上接第48頁)而學生的就業問題不僅是畢業時投簡歷和面試,還有其職業生涯規劃問題,這涉及心理學、社會學等交叉學科背景知識。通常職業類社團的指導教師為就業中心負責就業的教師,其崗位職責還兼有大量行政工作,在職業規劃教育理論研究上的時間明顯不足,使其在全過程指導學生就業時,專業化程度不高,難以為應用型本科人才培養提供服務。
三、應用型本科院校職業類學生社團的建設
(1)建立“校—院—班”三級網絡管理體系。職業類社團雖然組織招募依托于興趣愛好,但不同于興趣特長類的社團,社團服務幾乎涉及全體學生,所以社團開展活動應該具備完善的組織架構。這要求其管理縱深要能夠深入到學校的最小單位班級當中。大多數的高校其職業類社團組織僅在校級層面,其開展活動時宣傳力度較小,活動輻射的面積較小,很多時候僅在社團內部開展活動。應建立校級層面的管理組織、院(系)同時成立相對應組織進行協調管理、班級選拔就業活動負責人進行活動宣傳及思想傳遞,形成立體化的三級網絡管理體系。
(2)深度融合行業、企業第三方平臺合作。職業化社團首先要解決定位問題,應用型本科院校以培養高素質技能型專門人才為培養方向。職業類社團的各項活動均應具有職業性和實踐性的特點。要建立行業、企業與學校的互動平臺,為學生高質量的順利就業做好準備工作。充分利用校外實訓基地,深度融合行業、企業第三方平臺。學校給予相應的經費支持,由職業類社團教師進行專門的管理。社團中可以成立以職業群為主的典型職業興趣小組,由這些興趣小組研究行業所需的人才標準,并有針對性的實踐,與行業、企業對接,逐步步入該行業開展實習工作。
(3)提升指導教師隊伍專業化水平。指導教師的專業化水平直接影響職業類社團的品質,也影響其全體同學的就業主動性。職業類社團的建設受其指導教師的投入度及專業化水平影響很大。為提升職業類社團的影響力及專業性,要不斷提升指導教師的專業化水平。一是建立校級、院級指導教師隊伍,形成立體的管理體系,充實服務隊伍,保證學生需求。二是加大對指導教師的培訓力度,確立獎勵機制,提升指導教師學習的主動性及專業化,使其教師不僅是對學生應聘技巧進行指導,而且還對學生全過程的職業生涯規劃作出有效指導。三是邀請行業、企業專家兼任指導教師,定期請入學校為學生講解行業、企業知識,充實指導力量。
參考文獻:
[1]孫澤文,劉文帆.地方本科院校向應用技術大學轉型研究[J].教育與職業,2015(5):15-17.
[2]史永姣.職業類社團對大學生就業的促進作用——基于人力資本與社會資本理論的視角[J].新校園,2017(11).
[3]葉綠美.基于專業社團建設的高職學生職業素養培養研究[J].浙江工商職業技術學院學報,2013(12).
[4]任春玲.我國應用技術大學發展的問題及對策研究[J].吉林工商學院學報,2018(2).
責任編輯:劉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