路淑楠
摘要:心理咨詢在國內已有30余年的歷史,形成了自己的特點,有著不同于國外心理咨詢的發展走向。本文立足于國內心理咨詢的現狀,對其特點進行分析,并結合國外心理學發展模式,探討了國內心理學未來的發展趨勢。
關鍵詞:國內心理咨詢 現狀 發展趨勢
中圖分類號:G448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9-5349(2018)19-0248-02
心理咨詢發起于20世紀初美國的“指導運動”,并一度在歐美地區得到了快速且成績卓著的發展。而在中國,特別是內地,心理咨詢起步較晚。20世紀80年代后,隨著對外開放的深入,國內外學術交流頻繁,中國社會的發展對心理咨詢提出了新的需求。
我國心理學者對心理咨詢的定義有著不同的結論。錢銘怡認為,咨詢乃是通過人際關系,運用心理學方法,幫助來訪者自強自立的過程。張人駿、朱永新等認為,心理咨詢是通過語言、文字等媒介,針對咨詢對象在學習、工作、生活、疾病和保健等方面出現的危機與心理負荷問題給予幫助、啟發和教育的過程。這些不同定義的相似之處在于,他們都將心理咨詢定位為幫助人們解決心理問題、提供心理幫助的過程。
國內的心理咨詢雖然起步晚,但發展速度較快,因而也出現了一些亟待解決的問題。范青,季建林指出,可預見的是,如同國外的發展趨勢,今后中國心理咨詢的職業化、從業人員的專業教育與資格的標準化將是發展的重點。[1]由此可知,在認清國內心理咨詢現狀的基礎上,結合國外如歐美等心理咨詢的發展模式,可以對國內心理咨詢的未來發展趨勢形成較為有效的預測。
一、國內心理咨詢的現狀
心理咨詢在國內經過30余年的發展,已初具規模,但由于具體情況差異,又呈現出一些不同于歐美國家心理咨詢發展的特點:
(一)國內心理咨詢的發展受傳統文化的影響較大
以往,我國社會文化中未能將心理咨詢與傳統意義上的“精神問題”區分開來,但目前國內心理咨詢行業發展相對較好,接受度也有所提高。人們在關心自己生理健康之余,也開始注重對心理健康的關照。然而這種現象并不常見,僅集中在經濟達到一定發展水平的地區,至于其他經濟發展欠發達地區,人們對于心理咨詢的理解和接納程度仍然有待提升。
(二)我國需要心理咨詢的人數較多,但從業人員較少
2007年我國國民心理健康狀況研究報告表明:11%~15%的人心理健康狀況“較差”,可能具有輕度心理問題,應及時進行心理健康教育和心理輔導;2%~3%的人心理健康狀況“差”,可能具有中度到重度心理問題,急需獲得心理咨詢與治療。面對如此龐大的需求人群,從事心理咨詢的現有人員數量卻遠不能達到要求。這一方面是受傳統文化影響,人們大多不愿正視自己心理上的問題。另一方面,心理咨詢是一個需要大量前期投資和外界環境支持的領域,因而真正投身其中并堅持的人少之又少。
(三)從業人員的專業水平參差不齊
在從事心理咨詢的人員中,專業水平也存在著較大差異。國家沒有統一的專門機構對從業人員進行規范、系統和扎實的教育培訓,致使部分從業人員空有理論而無實際操作能力。為治理職業亂象,原有的國家心理咨詢師資格考試也已取消,目前行業準入標準成為咨詢領域的新問題。
(四)國內有關心理咨詢的研究層次較淺
心理咨詢是應用性較強的領域,但理論是應用的基礎,只注重應用技法而忽視對現有問題的研究和總結,難以取得長足進步。我國現階段的研究關注點仍處于考察“心理治療(干預)是否有效”的問題階段,在創新研究內容,豐富研究方法,延長研究時程以及合作研究等方面都存在需要改進的地方。
二、國內心理咨詢的發展方向
通過對國內的心理咨詢發展現狀的考察可知,我國國內心理咨詢仍然處于初級階段,存在許多的問題。隨著社會的不斷發展,人們的心理適應能力必將繼續受到挑戰,這也對心理咨詢的發展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從歐美等國的心理咨詢發展軌跡來看,其均經歷了一個從行業附屬功能到專門職業的過程。這為中國心理咨詢未來的發展提供了借鑒。
(一)心理咨詢的受眾群將進一步擴大
由于受到傳統文化的影響,國內對于心理咨詢仍存在偏見和誤解的聲音。對此,國家采取了一定的措施。《中華人民共和國精神衛生法》的頒布便是一項有力舉措,其不僅在法律方面對精神衛生領域作出了規范,同時也在向民眾傳遞著一種訊息,即以法律的形式強調個體心理健康的重要性。此外,隨著網絡的普及,外界信息對國民生活的改變愈加深入,人們的開放和包容度也在不斷提高。因此,心理咨詢已不再像過去一樣神秘,而是變成人們日常生活中可接觸到的一部分。這樣的變化,讓更多人對心理咨詢有了更為深入的了解,也必然會使更多人從心理咨詢中收益。
(二)心理咨詢專業化和職業化程度將會逐步提高
1.心理咨詢的專業化將在理論和應用中取得進步
(1)對心理咨詢本身的研究將不斷深入。近年來國際上心理治療與咨詢的研究熱點問題包括四個方面:第一,發展和驗證心理治療模型和方法的有效性研究;第二,心理治療與認知神經科學結合的臨床治療研究;第三,質性研究與量化研究結合;第四,將西方的心理治療理論和方法與東方的哲學思想與方法結合的研究等。可以看出,在國內,心理咨詢有著繼續熱點研究的獨特條件和需要。傳統文化的積淀和大量的人口基數使國內的心理咨詢行業有著巨大潛能,研究與應用并舉,自然也就有著繼續深入研究的必要和可能性。這可以為心理咨詢的專業化提供理論支撐。
(2)心理咨詢方法上的改進。從全球化的角度而言,借鑒國外先進的心理咨詢方法成為必然選擇。隨著時代的發展,一些新的心理咨詢方法已經在歐美等國取得了較好的效果。隨著國際間合作的擴展,這些新方法在國內的嘗試和推廣將成為必然趨勢。例如,敘事心理治療,它是指心理咨詢師認真傾聽來訪者訴說的故事,運用恰當的方法幫助來訪者找出遺漏的情節,客觀對待問題,引導其重新建構積極的故事,從而激發來訪者內在動力的過程。這種療法針對的是來訪者對問題的主觀建構,啟發他們將問題外化,以“旁觀者”的視角尋找問題的積極面,重新建構故事。此外,還有1998年第一次引入中國的NLP簡快心理療法,如今也引起了越來越多的關注。在知網中搜索“NLP簡快心理療法”關鍵詞可以發現,從2003年至2013年,與其相關的研究呈現出不斷增多的趨勢。方法領域的革新遠不止如此,將這些方法引入國內的心理咨詢當中,將是未來國內心理咨詢發展的重要途徑。由于中國國內心理咨詢的發展受傳統文化的影響較大,許多先進方法引入國內之后,直接應用并不能取得最優的效果。因此,中國古代傳統的佛學、東方的哲學思想都開始與心理學結合。新的交叉學科形成了新的咨詢方法,如哲學心理咨詢,正念療法等。這對心理咨詢方法的專業化必將有所助益。
2.心理咨詢行業的職業化
雖然如今國內對于心理咨詢行業并沒有一個明確的規范,但是隨著國民素質的不斷提高,人們對心理咨詢會產生不同于以往的認識和理解,因而對其的需求也會變得更為迫切。面對這種趨勢,國家便需要從職業上給予心理咨詢行業一個定位,讓人們在遇到問題時,能夠明確地知道自己尋求幫助的方向。
3.心理咨詢在部分領域內的作用將會不斷凸顯
(1)心理咨詢在學校領域的應用將會出現方向性轉變。首先是學校心理咨詢領域。我國學校心理咨詢自20世紀80年代正式開展以來,經過30余年的積累,步入了下一個全面發展的新階段。與以往不同,如今學生面對的環境發生了變化,其心理成熟水平與過去同期的學生相比也有所提高。他們對心理咨詢的接受和理解將更為客觀。由于心理咨詢強調對來訪者自身主動性的尊重,這種客觀就為心理咨詢作用的進一步體現打下了良好的基礎。例如,在如今的學校心理咨詢領域中,團體心理咨詢有著良好的應用效果,這便是在心理咨詢的逐步發展過程中逐漸展示出來的。
不僅如此,學生對于心理咨詢的關注也有了方向性的轉變。從關注現狀轉向了對未來發展的關注,因此心理咨詢在學校領域的應用,將會凸顯出更大的價值。
(2)心理咨詢在職場中將會體現出新型價值。在職場上,心理咨詢將有更大的應用空間。職場壓力、焦慮,嚴重影響了員工的生活質量,他們急需一種方式來釋放自身的負能量。所以,心理咨詢對于這類人群而言,是提升生活質量的重要手段。企業為了提高生產力,必須充分調動員工的積極性,而這就需要發揮心理咨詢的重要作用。為此,很多企業會為員工提供EAP,保證員工的心理健康水平,而這也將成為未來心理咨詢深入發展的重要領域。
隨著社會的發展,以人為本的觀念將會向社會各個領域滲透,而心理咨詢正是個體形成健康完整人格的有力助推。時代進步必將帶來社會的開放,人們也將越來越重視自己的身心健康。因此,在未來,心理咨詢將會有更為廣闊的發展空間。
參考文獻:
[1]范青,季建林.中國心理咨詢的發展及現狀[J].上海精神醫學,2006,18(1):45-46.
[2]錢銘怡,陳瑞云,張黎黎等.我國未來對心理咨詢治療師需求的預測研究[J].中國心理衛生雜志,2010,24(12):942-947.
[3]陳麒.中國心理咨詢發展的歷史回顧與前景趨勢[J].中國臨床康復,2006,10(46):158-160.
[4]錢銘怡.心理咨詢和心理治療研究:國外發展及國內研究現狀[J].中國心理衛生雜志,2011,25(12):881-883.
[5]鞠丹.我國高校心理咨詢及其發展研究[D].哈爾濱工程大學,2006.
[6]吳素梅.心理咨詢的全球化和本土化趨勢[J].廣西師范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02,38(3):65-69.
[7]何敏慧,王祖承.心理咨詢職業化發展及現狀[J].上海精神醫學,2006,18(1):42-44.
[8]安芹.咨詢師的專業認同對心理咨詢專業工作的影響[J].中國心理衛生雜志,2007,21(7):499-501.
[9]劉將,葛魯嘉.哲學心理咨詢的興起與展望[J].心理研究,2011,4(4):8-13.
[10]胡凱.大學生心理健康概論[M].長沙:中南大學出版社,2004.
責任編輯:張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