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文東
摘要:在城鄉一體化的背景下,農村集體經濟的重要性越來越明顯,在城鄉一體化建設中,農村集體經濟凸顯出了其較強的實踐性以及可持續發展性,在其不斷發展、完善的過程中,對城鄉一體化建設起到了促進作用。但是我國農村集體經濟組織卻存在著諸多亟待解決的問題,這些問題對農村集體經濟發展造成了阻礙。基于此,筆者在文中對其問題進行了分析,然后再結合實際情況提出了幾點建議,希望為相關人員提供有效參考。
關鍵詞:城鄉一體化 農村集體經濟 發展 問題
中圖分類號:F321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9-5349(2018)19-0071-02
城鄉一體化發展是我國城市化建設以及經濟發展的一個新時期,通過將農村、城鎮、工業、農業形成一個整體,然后從這個角度對其進行統籌規劃,讓農村與城市的經濟發展形成一個統一的向心力,以此改變傳統經濟發展模式下農村與城市分離的二元化結構,這對我國經濟發展的影響是積極且深遠的。農村集體經濟在城鄉一體化建設中有著至關重要的作用,也對廣大農民的生活質量以及農村經濟效益有著影響。因此,結合目前的實際情況,對農村集體經濟發展趨勢、現有的問題、發展的策略進行探討,有著重要的現實意義。
一、農村集體經濟形態發展趨勢
我國是農業大國,在城市化建設不斷推進的今天,農村的經濟發展依然對我國整體經濟有著重要影響,農村集體經濟也是社會主義下的產物,是結合我國實際情況以及實際國策而形成的。在經濟發展的過程中,小農經濟與我國工業化發展、城市化建設的矛盾日益凸顯,二者之間呈現兩極分化的狀態,所以小農經濟被農村集體經濟取而代之,這些矛盾也得到了順利的解決。[1]
上世紀70年代,農村集體經濟與承包經濟模式逐漸被確定下來,并且這種模式也成為農村長期發展的主要模式。“國家部分收取、集體部分收取”,剩下的相關資源留作農村的個體資源,這種模式解決了“大鍋飯、平均主義”等問題,成功提高了當時的農村生產力以及勞作積極性。但是,農村經濟在發展的過程中卻出現了過度重視個體經濟發展的情況,忽略了集體經濟利益的發展,農戶個體的經濟與現代農村發展之間出現了矛盾。這一矛盾在近幾年我國經濟快速發展的過程中越來越突出,雖然承包經營在大體上來看符合提升農村生產力的觀念,但是農村個體的經營規模普遍不大,土地過于細碎化,這意味著難以統一管理,個體經營還難以抵御各種風險,在這種形勢下,發展集體經濟就是解決這些問題的方式。[2]
農村合作社、農地股份合作等模式在21世紀相繼出現,農村集體經濟的實踐模式也逐漸趨于多元化,農村的土地、生產資源、勞動力逐漸被整合,農村的生產形成了統一化經營、管理,集體的利益在每年按照投入進行分紅。農村集體經濟在不斷發展的過程中,逐漸從形態以及制度上都有了轉變,經營以及實際運作方式都逐漸向多元化發展。
二、農村集體經濟的問題分析
我國地大物博,各個地區在發展的過程中呈現了不同狀況,農村集體經濟發展受地理環境、經濟環境等因素的影響。從我國吉林地區的調查來看,農村集體經濟實力發展不容樂觀,農民在集體組織中能夠獲取的利益比較少,農村集體經濟組織的發展更是無從談起。究其原因不難發現,吉林地區多受天氣環境的影響,導致其產能比較低。此外,農村的集體資源較少,也成為限制農村經濟發展的主要原因。因此,拓寬農村的發展渠道,將農村的產業實現規模化經營,是促進農村集體發展的重要渠道。[3]
相較于吉林地區農村集體經濟組織的發展情況,我國北京地區的農村經濟發展呈現出較好的狀況。可靠數據顯示,北京地區的農村集體資產在改革開放以來就呈現逐年上升的狀態,在其不斷發展的過程中,北京地區的農村集體經濟發展模式有著明顯區域資源豐富的特征。土地承包經營權量化、存量資產量化是北京農村集體經濟發展的主要形式。縱觀北京的山區、平原地區,不難發現,北京地區的農民分布從郊區到近城區呈階梯上升狀,農業技術部門以及各種經濟集體組織,對其經濟發展產生了促進作用,城鄉之間的關系也得到了協調。
但是,農村集體經濟組織還是存在著諸多制約發展的問題,筆者通過調查分析,認為問題主要體現在以下三個方面:第一,農村集體經濟組織缺少獨立法人,這就導致農村集體經濟組織的職能發揮受到了制約。在市場經濟不斷改革的環境下,農村集體經濟組織會和其他組織產生利益關系,所以需要一個獨立法人解決組織中的各項責任。但是農村集體經濟組織中的獨立法人與自然法人、企業法人的意義都不相同,所以其職能也處于界定不清的狀態。第二,農戶的權益在土地流轉的過程中沒有得到很好的保障,土地依然是我國農民發展的基礎,但是我國農村集體經濟組織在抵押、轉讓、轉動土地的流程中卻沒有明確的規定以及定位,農戶的權益在這一過程中受到了損害。第三,農村集體經濟組織的規模普遍比較小,其抵御風險的能力也比較弱,各個組織之間的相互關聯不足,導致集體經濟組織出現“形式化建設”的情況。[4]
三、城鄉一體化背景下促進農村集體經濟發展的相關建議
(1)健全相關制度。想要促進農村集體經濟的發展,就離不開建立集體經濟組織,針對目前集體經濟組織缺少獨立法人等情況,急需將我國集體經濟主體制度進行建立,但是我國目前缺少相關的法律法規,所以相關部門要對其給予重視。將農村集體組織的定位以及組織法人定位予以明確,讓農村集體經濟組織在市場環境中能夠充分發揮其效能。并且,要對農村集體經濟組織中成員的權利予以明確,建立起一個完整的組織架構,改變目前農村集體經濟中“少數派”的情況,進而保障農戶的相關權益。[5]
(2)創新經營制度。土地流轉是實現農村集體經濟發展的主要渠道,但是目前土地抵押、流轉等規定的不健全,導致農戶在集體經濟組織中的權益得不到保障。土地對于農民來說可謂是其生活根本,所以要對相關制度進行健全,在這一點上可以借鑒國有企業在產權改革中實行的策略,將集體經濟組織中的股份細化到每一個農戶的身上。在這一點上,鄉鎮管理部門要對其進行監督,幫助農村集體經濟組織構建一個完整的土地流轉體系。
(3)推進集體改進。農村集體組織的建設和農村經濟的增長并沒有直接聯系,農戶和集體組織之間的關系比較弱。所以在農村集體組織發展到一定規模時,就要加強農戶與集體組織之間的聯系,將雙方的利益進行進一步連接。[6]這樣才能夠讓農村集體經濟快速增長,并且讓農村經濟對城鄉一體化建設起到促進作用。此外,要推行“一體化”生產的模式,讓農村形成生產、加工、經營一體化的生態產業鏈,進一步促進農村集體經濟的增長。
四、結語
綜上所述,在城鄉一體化建設的背景下,推動農村集體經濟的增長,對我國經濟發展有著促進作用。目前,在部分農村集體經濟組織發展較為成熟的地區,可以對其實行“公司制”,將集體組織中的經營與產業進行分離,進而形成一個合理的組織架構,然后再根據集體財產將集體組織市場化,從而將農村集體經濟組織的效能最大化。
參考文獻:
[1]張暉.城鄉一體化背景下農村集體經濟的演進與反思[J].中州學刊,2015(5):54-59.
[2]何利良.農村集體經濟股份合作制改革的理論與實踐[J].生產力研究,2015(1):42-43,54.
[3]欒艷鵬.強化農村經濟管理壯大農村集體經濟[J].農家科技(上旬刊),2017(12):8.
[4]李強.佛山農村集體經濟現代化道路的探索、成效和經驗[J].經濟研究導刊,2018(10):34-38+47.
[5]浙江省文史研究館課題組.農村集體經濟組織文化調研與思考[J].觀察與思考,2017(3):80-84.
[6]丁其兆.關于農村集體經濟組織成員資格認定問題的幾點思考[J].河南工業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17(4):7-13. 責任編輯:趙慧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