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是城市建設的靈魂和根基,是提升城市吸引力、競爭力、影響力和軟實力的核心要素。進入新時代,文化創意產業的發展已不能再局限于“一支筆、一臺攝像機”的狹隘理解,必須加快向“三密”(資金密集、人才密集、技術密集)轉型提升,這就要求各級地方政府要根據多樣化的文化產業形態的不同需求,有針對性地提供政策支持和保障。2017年12月15日,上海在國內首發《關于加快本市文化創意產業創新發展的若干意見》(簡稱“上海文創50條”)。未來5年,上海文化創意產業增加值占全市生產總值比重達到15%左右;到2030年,占比達到18%左右;到2035年,全面建成具有國際影響力的文化創意產業中心。
著眼建設城市現代化經濟體系,推動城市產業升級和城市定位更新,以人的創造力為核心,借力“互聯網+”新動能,拓展“文化+”新思維,走出上海文化創意產業內涵深化整合、外延融合帶動的發展新路。走出上海文化創意產業內涵深化整合、外延融合帶動的發展新路。內部整合文化、創意、科技、資本、制造等要素,鞏固提升上海文化創意優勢產業。外部把握文化創意產業與實體經濟深度融合趨勢,打造全產業鏈、多向度服務、代表卓越的全球城市發展方向的現代文化創意產業體系和市場體系。
完善文化經濟政策,有效引導資金、土地、人才等資源集聚,減輕文化創意企業負擔,進一步保障市場主體的創意創新活力。
發揮財政資金引導和杠桿作用
◎加大財政支持力度
發揮市級宣傳文化專項資金等專項資金的引導和杠桿作用,加大財政資金投入。規范各級各類文化創意產業發展專項資金的使用管理,加大對關鍵領域、薄弱環節、重點區域的支持力度
◎創新財政資金扶持方式
發揮文化創意產業投資基金的引導作用,撬動社會資本投入
¤構建影視產業目標體系
¤優化影視產業扶持機制
¤提升影視產業鏈發展能級
¤提升動漫游戲原創能力
¤深化動漫游戲公共服務
¤加快全球電競之都建設
¤建設國際設計之都
¤建設國際時尚之都
¤建設國際品牌之都
¤建設國際會展之都
¤建設信息技術支撐高地
打造“1+3+X”發展格局,建設松江大型高科技影視基地,構建人才培化類、影視制作投資類、影視取景拍攝類色影視攝制服務功能區,整合若干影視產
鼓勵投資建設電競賽事場館,重點支持建設或改建可承辦國際頂級電競賽事的專業場館1—2個,規劃建設若干個特色體驗館。做強本土電競賽事品牌,支持國際頂級電競賽事落戶
大力推進綠色設計發展,重點布局環同濟設計創意集聚區、8號橋等園區,推進中國室內設計周落戶,推進與國際室內建筑師/設計師團體聯盟(IFI)業務深度合作
¤優化藝術品產業格局¤鼓勵藝術品業態創新¤促進藝術品貿易便利化合理減輕企業稅費負擔
◎落實各項稅收扶持政策
試點開展文化創意領域高新技術企業、技術先進型服務企業認定,對經認定的文化創意企業,按照規定減按15%的稅率征收企業所得稅
◎落實各項稅收扶持政策
規范廣告領域文化事業建設費征收,不得在廣告媒介單位和戶外廣告經營單位以外違規擴大征收范圍。清理其他不合理收費
完善產品和要素市場建設,加強產品流通體系建設,建立健全市場監管體系,加快構建統一開放、競爭有序、誠信守法、監管有力的現代文化市場體系。
增強市場主體發展活力
¤做強做優各類市場主體
提升民營文化創意企業競爭力,重點支持“專、精、特、新”中小文化創意企業發展,打造一批民營文化創意“小巨人”企業
¤加大市場主體培育力度
加大重大項目推進力度
¤發揮重大文化項目的產業帶動作用
¤提升文化創意園區發展能級
加強市級文化創意園區和示范樓宇、示范空間的規劃建設和認定管理。支持符合條件的現有市級文化創意園區、新增重大文化創意園區開展公共服務平臺建設和小微企業孵化、貸款擔保等專業服務應用推廣
¤加強公共服務平臺建設
打造文化“眾創空間”“創新工場”等新型創業服務平臺,推動研發、生產、技術、咨詢、交易、展示、評估、物流、貿易等各類產業公共服務平臺建設
加快金融服務體系創新
¤發揮產業基金撬動放大效應
加快建設政府資金引導、社會資本參與的文化產業創新創業投資母基金和新媒體發展投資母基金
¤構建文化創意投融資體系
完善文化創意產業“補、貸、投、保”聯動機制,鼓勵和引導社會資本進入文化創意產業
¤充分利用多層次資本市場
提升文化創意節展活動影響力
¤鞏固重大節展活動國際領先地位
¤提升區域性重點節展匯聚能力
對重大節展活動加大投入力度,實施“一會一策、一展一策”,打造重點領域的全球交易平臺
擴大對外文化貿易
¤加強出口引導激勵
¤提升貿易服務能級
促進大眾文化消費
¤優化文化消費條件
¤營造文化消費環境
推進“放管服”改革
¤提升政府服務文化創意企業水平
¤提升知識產權保護水平
¤提升文化市場綜合執法水平
建設全球影視創制中心
打造亞洲演藝之都
重點支持環人民廣場演藝活力區等8個演藝集聚區建設,加快形成演藝產業集聚效應
¤提升創作演出能力
¤優化演藝設施布局
¤培育優秀演藝市場主體
建設全球動漫游戲原創中心
鞏固國內網絡文化龍頭地位
著力扶持一批網絡文學、網絡視聽等優勢領域領軍企業,建設2—3家具有強大實力和傳播力、公信力、影響力的新型主流媒體集團
¤實施網絡文化提升計劃
¤培育網絡文化龍頭企業
深化國際創意設計高地建設
構建出版產業新格局
¤推進傳統出版轉型升級
¤加快數字出版產業發展
¤推動實體書店升級發展
構建國際重要藝術品交易中心
加快實施文化裝備產業鏈布局
加快上海國際高科技文化裝備產業基地建設,提升自貿試驗區文化裝備應用示范平臺服務能級,推動相關工業園區轉型升級,打造“一基地、一平臺、多園區”的文化裝備產業空間布局
¤完善文化裝備產業功能布局
¤提升文化裝備技術創新能力
加強建設用地保障
◎優化土地資源供給
優先保障新增文化創意產業項目土地供應,其中營利性文化事業項目使用文化用地的,可以協議出讓方式供地
◎落實土地處置和建設保障政策
推進落實以作價出資(入股)方式處置國有文化企業的劃撥土地使用權,明確市、區利益分配辦法、轉增國家資本的出資主體及后續管理要求
◎合理利用存量用地
支持各類市場主體合作利用工業廠房、倉儲用房、傳統商業街等存量房產、土地興辦文化創意和設計服務,在符合城市規劃的前提下,土地用途和使用權人可暫不變更
強化人才隊伍支撐
◎大力集聚海內外優秀人才
針對“高峰人才”,研究實施個性化、針對性人才政策。關注“海漂”文化人才,加強文化人才權益保護。
◎優化人才培養和激勵機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