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決好群眾反映突出的“辦事慢、辦事繁、辦事難”問題,從理念、制度到作風等全方位推進“放管服”改革,是踐行以人民為中心發展思想的迫切要求。2018年是貫徹黨的十九大精神開局之年,也是改革開放40周年。為貫徹落實中央深改辦向全國推廣浙江“最多跑一次”改革經驗的要求,以“最多跑一次”改革撬動各方面各領域改革,破解發展難題,增添發展動力,現就在全國范圍內全面推廣“最多跑一次”改革提出如下建議。
(一)“最多跑一次”改革是檢驗“放管服”改革是否真正落地的“試金石”。黨的十九大報告提出,要“轉變政府職能,深化簡政放權,創新監管方式,增強政府公信力和執行力,建設人民滿意的服務型政府。”近年來,各地緊緊抓住轉變政府職能這個“牛鼻子”,簡政放權、放管結合、優化服務三管齊下,取得明顯成效。但必須清醒看到,“放管服”改革仍然存在不到位、不配套等問題,與人民群眾的期望還有差距,轉職能、提效能還有很大空間。當前,迫切需要以“最多跑一次”改革為“試金石”,檢驗落實黨的十九大精神的決心,推動全面深化改革向縱深推進。
(二)克服畏難情緒,增強責任意識、使命意識,以“最多跑一次”改革提升人民群眾的改革獲得感。“最多跑一次”改革表面上看只是減少群眾和企業辦事的次數,實質上是倒逼各級各部門減權、放權、治權,從服務、政策、制度、環境等多方面不斷優化政府供給,集中力量把該管的事管好、該服務的服務到位,使市場在資源配置中起決定性作用。群眾獲得感不在于政府簡政放權有哪些具體條目,不在于簡政放權涉及了多少項目多少事,而在于“去政府辦事方便不方便”。因此,推行“最多跑一次”改革,要站在群眾的視角思考改革,用群眾的語言設定改革目標,以群眾的感受確立改革標準,將改革成效的評判權交給群眾,讓群眾成為改革的監督者、推動者、受益者。
(三)堅持規則引領、標準先行,科學做好頂層設計。要將“加快推進‘最多跑一次’改革”列為深化政府自身改革的第一項重點改革任務,成立“最多跑一次”改革協調小組,“一把手”擔任改革協調小組組長。制定推進“最多跑一次”的改革實施方案。
以“減層級、減事項、減材料、減環節”為抓手,制定“最多跑一次”標準,制定“最多跑一次”項目清單,構建規范的辦事事項和辦事指南。
以政務服務網為平臺,全面深化“互聯網+政務服務”,提高政府辦事事項和服務事項網上全流程辦理率,通過讓數據“多跑路”換取群眾和企業少跑腿甚至不跑腿,打通服務群眾和企業的“最后一公里”。
(四)堅持問題導向、需求導向、效果導向相統一。明確時間表、責任狀,提出具體工作目標和工作要求,列入部門目標責任制考核,建立專項督查制度。
省市縣鄉村五級全面推進“最多跑一次”改革,一些重點地區、重點部門、重點項目率先突破。
重點推動聯合審批標準建設,逐步實現多部門、多層級協調配合的“一體式”審批和服務,并最終實現“不見面審批”。
(五)大膽鼓勵基層創新,結合國務院新修改的行政法規和規章制定條例,及時將“最多跑一次”改革上升為制度規定。
(六)進一步落實單一窗口制度,在深化“一窗受理、集成服務”改革上持續加力,實現全部政務服務事項向行政服務中心集中進駐,推進各條線業務系統與“一窗受理”(或“不見面審批”)平臺全面對接,全面推行證照分離”“多證合一”“證照聯辦”,加快推進工商登記全程電子化,形成網上網下融合的政務服務體系。
(七)推動信息系統全面整合和公共數據共享開放,發揮移動支付、移動商務作用,提升政務服務事項“網上辦”“移動辦”,全面提升“一網通辦”水平。
構建數據共享的“V字”系統,分下行和上行兩個階段。下行階段把具體的事項落實到數據上,上行是對下行階段結果的驗證,主要為動態測試過程。科學定義數據需求,按事項形成數據串,分解成各部門的職責,做到每一步都用文檔確認、簽字、固化,實現表格化管理,并加快“V字”迭代升級,推動政府工作流程再梳理、再簡化、再優化。
(八)突破難點,在企業投資項目審批“最多跑一次”改革上持續加力,加快推行企業投資項目承諾制和“標準地”制度,持續優化投資項目在線審批監管平臺。
完善辦事咨詢服務體系,統一處理群眾投訴舉報。整合熱線電話、網絡等受理平臺,加強平臺受理和部門監管執法的銜接,提升運行效能。
(九)推動“最多跑一次”改革全面覆蓋所有行政權力事項。全面加強基層治理體系“四個平臺”建設,進一步提高鄉鎮(街道)響應群眾訴求和為民服務的能力。全面推行村(社區)代辦制,實現省市縣鄉村五級“最多跑一次”改革全覆蓋。
(十)充分發揮“最多跑一次”改革的牽引作用,撬動各領域改革,不斷增強改革的系統性、整體性、協同性。把“最多跑一次”改革蘊含的理念、方法、作風貫穿到各重要領域和關鍵環節的改革中去,統籌推進重要領域和關鍵環節改革取得重大突破。
(十一)以“最多跑一次”改革推動政府效能革命,著力優化營商環境。把做好優化服務的“乘法”放在突出位置,著力消除市場主體生產經營活動中的羈絆,破除生產要素合理流動和有效配置的障礙,著力為群眾和企業辦事提供“店小二”式服務、打造最佳營商環境。
(十二)以“最多跑一次”改革撬動公共服務體制改革。“最多跑一次”改革的出發點和落腳點是不斷滿足人民對美好生活的需要,要把這種理念和機制運用到社會體制、文化體制等改革中去。各地各部門要從老百姓最期盼的“關鍵小事”改起,全面推進教育、文化、衛生、就業、收入分配、社會保障等各領域改革。
(十三)將“最多跑一次”改革納入落實全面從嚴治黨主體責任檢查考核內容,通過“最多跑一次”改革提高黨員干部的思想覺悟、增強執政本領、錘煉工作作風,進一步密切黨群干群關系。建立健全監督體系,深化監察體制改革,真正用制度管住權力任性,切實扎緊權力的制度籠子。
(十四)壓緊壓實各級黨委和部門主要領導的主體責任。堅持一把手抓改革,黨政主要負責人親自抓、帶頭干,各級各部門主動協同,人大、政協積極發揮職能作用、加強監督檢查,形成全社會共同推進“最多跑一次”改革的強大合力。
(十五)完善推廣機制。牢牢把握“試驗探索、復制推廣、深化運用”三個關鍵環節,扎實做好試點復制推廣工作,加快總結、加快推廣。
(十六)用好改革督察“利器”。完善督察臺賬,細化改革時間表、路線圖、責任書,都要有硬任務、硬指標、硬考核,切實做到事事有回音、件件有著落。把督察與考評有機結合起來,充分運用年度改革考核、第三方評估等手段,切實打通改革落地“最后一公里”。
(十七)突出實干擔當導向,完善容錯糾錯機制。省級層面要加快制定出臺完善“最多跑一次”改革創新容錯免責機制的政策文件,各地制定出臺相應的實施辦法和配套措施。加大對容錯糾錯典型案例的宣傳力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