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洞微
編者按:有讀者在中共重慶市委黨建門戶七一客戶端留言說,少數基層黨組織開展“三會一課”僅滿足于按要求按程序開會或上課,但是否達到了應有的效果,并未給予關注。這位讀者想知道,要如何關注和衡量“三會一課”的效果。為此,我們摘編了洞微刊發在《中國海洋石油報》上的這篇文章,以供參考。
按計劃組織“三會一課”只是剛性的一個維度,而是否達到應有的效果則是剛性的另一個維度。要關注和衡量“三會一課”的效果,需要做好兩點。
在方式上下功夫。目前,各級黨組織在“三會一課”上采用的主要方式是“課堂”式的統一集中學習,但這種形式存在較多不足。首先,“課堂”式的學習形式抽象呆板,黨員的積極性很難調動。其次,它單向被動,受黨員的接受能力、興趣愛好等制約,學習效果難以保障,主觀能動性難以發揮。所以,為了更好地豐富學習形式,各級黨組織可以采取讀書、觀影、利用互聯網等形式,變單向灌輸為互動教育、互動討論和交流,營造良好的學習氛圍。
在內容上“沉下去”。現在“三會一課”的內容大多是對黨的路線、方針、政策和上級指示、決議進行學習和落實,沒有對“三會一課”的內容具體化、量化,沒有將“三會一課”打造為解決問題的平臺。所以,為了讓“三會一課”出實效,需要以解決實際問題為宗旨,以問題為導向,多去了解具體問題,多去看說與做的符合程度。只有這樣,才能多為黨員群眾排憂解困,才能把群眾工作做得更順暢、更高效。
做好這兩點,“三會一課”就能出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