致敬,中國改革40年!我們以“摸著石頭過河”的勇氣、“殺出一條血路”的決心,拉開了改革的恢宏巨幕。
獻禮,中國改革40年!我們要以慶祝改革開放40周年為契機,“逢山開路,遇水架橋,將改革進行到底”。
黨政軍民學,東西南北中,黨是領導一切的。站在新的起點推進改革,必須堅決維護習近平總書記黨中央的核心、全黨的核心地位,自覺在思想上政治上行動上同黨中央保持高度一致。堅持黨的領導,必須堅定“四個意識”,堅決維護黨中央權威和集中統(tǒng)一領導,嚴明黨的政治紀律和政治規(guī)矩,嚴格執(zhí)行黨的政治路線,這是全面深化改革的最堅強的政治保證。
中國共產黨對改革的認識在不斷深化。黨的十八大以來的全面深化改革偉大實踐,形成了習近平新時代全面深化改革思想體系,貫穿了馬克思主義的立場、觀點、方法,既包含政治保證和根本立場,又涵蓋明方位、辨大勢的認識論,更突出抓問題、怎么干的方法論,構成了一個緊密聯(lián)系、科學系統(tǒng)的理論體系。新時代推進全面深化改革,必須學懂弄通習近平新時代改革思想,以改革作為經濟提質增效的主引擎,以改革作為錨定機遇、化解風險的先手棋,增強乘勢而上的“發(fā)展氣場”,統(tǒng)籌推進黨的十八大以來部署的改革舉措和黨的十九大部署的改革任務,更加注重改革的系統(tǒng)性、整體性、協(xié)同性,著力補齊重大制度短板,不論有多大困難,都要著力抓好改革任務落實,著力鞏固拓展改革成果。
我們從來不回避矛盾和問題,敲鐘問響,我們發(fā)現(xiàn),當前發(fā)展起來以后的問題不比不發(fā)展時少,改革仍然留下了很多的遺憾和未竟的領域,新老問題和矛盾交織疊加。當前,在一些地方和部門,仍然存在喊口號多、落實行動少的問題,雷聲大、雨點小。同時,改革政策措施聚焦不夠,改革面廣、點多、線長,重點不夠突出。另外,改革脫離實際的問題也不同程度地存在,個別改革調研不充分、措施不得力、考慮欠周全。特別是缺乏改革自信,重大改革事項不敢讓公眾參與,怕風險,不敢闖、求自保。破解這些難題,要對拖了后腿的要用力拽上去,對偏離目標的要趕緊拉回來,堅持以燕子壘窩、螞蟻啃骨、老牛爬坡精神,敢于向積存多年的頑疾開刀,破解“痛點”“堵點”問題,對發(fā)現(xiàn)問題的列出清單、明確責任、掛賬整改。
問題是時代的聲音,讀懂一個時代需要讀懂這個時代的問題。面對新時代新的社會矛盾,就要瞄準各個領域發(fā)展不平衡不充分的問題,越是難度大、見效慢的越要抓在手上,不棄微末,不舍寸功。加快從“普惠型改革”向“利益調整型改革”轉變,堅持公平正義的價值觀念,更多地關注社會發(fā)展中的相對弱者,補齊社會建設中的各種短板,充分發(fā)揮改革的魄力和智慧,把牽一發(fā)而動全身的重大改革縱深推進。
人民是改革的“閱卷人”,必須從人民利益出發(fā)謀劃改革,順應人民期盼抓好改革。新時代的改革,必須堅持改革依靠群眾,積極引導群眾參與改革、支持改革,善于從群眾關注的焦點、百姓生活的難點中尋找改革切入點,尋找解決問題的辦法。堅持改革為了群眾,從群眾最關心最直接最現(xiàn)實的利益問題入手,人民群眾關心什么、期盼什么,改革就抓住什么、推進什么,做到群眾有所呼、改革有所應。堅持改革成效由群眾評判,堅持群眾立場,把改革舉措放到實踐中去檢驗,讓基層來評判,讓群眾來打分。堅持改革成果由群眾共享,著力解決發(fā)展不平衡不充分問題,更好滿足人民美好生活需要,不斷增強人民的獲得感。
“中國改革的領域將更廣、舉措將更多、力度將更強”。40年改革再出發(fā),新時代的改革已從走紅地毯變成爬坡過坎涉險灘,已從全民普遍受益變成利益格局調整,已從“摸著石頭”變成“啃硬骨頭”,已從“分蛋糕”到“動奶酪”,還有不少“婁山關”“臘子口”要攻克。渡過難關、啃“硬骨頭”,需要一大批改革促進派和實干家。各級領導干部要認真學習浙江“最多跑一次”的改革精神,敢于迎難而上,勇于擔當,不為一身羽毛、一己毀譽而遠避風險、錯失機遇。同時,要允許試錯、寬容失敗,不求全責備,多點贊喝彩。允許改革有失誤、但不允許不改革和躲改革,防止改革“領頭羊”變成“替罪羊”。
改革爭在朝夕,落實難在方寸。要發(fā)揮領導干部“頭雁效應”,帶頭把責任和工作抓實,敢于接燙手山芋,形成一級帶一級、層層抓落實的改革氛圍。要制定和完善深化改革促進條例,建立健全考評機制,明確改革清單,用好改革督察這把“利劍”,既督進度、督成效,又察責任、察作風;既聽其言、聽人言,也觀其行、查其果,對落實不力、不作為的,抓住典型,嚴肅問責,每項改革都要有時間表、路線圖、責任書,都要有硬任務、硬指標、硬考核,跑表計時,到點驗收,對賬銷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