閆晶怡,孫 璐,于 嘉
(黑龍江科技大學 經濟學院,哈爾濱 150022)
2015年10月24日,央行放開存款利率上限,標志著我國歷經20年的利率市場化改革基本完成,之后將進一步完善利率的市場化形成和調控機制,在宏觀層面加強央行對利率體系的監督,提高貨幣政策的傳導效率。
利率市場化改革在打破中國金融抑制、培育金融市場、激發金融機構活力,使之更加高效地服務實體經濟方面發揮著顯著作用,同時也尤為加深了中小金融機構的利率風險。因此,如何在改革中安全、平穩過渡,發揮其特色優勢,提升競爭力,是中小商業銀行目前面臨并亟待解決的問題。
首先,中小商業銀行由于規模小,資金實力欠缺,因此在抗風險能力、經營管理水平、創新能力上很難超越大銀行。其業務結構較為單一,零售業務偏向以高成本獲客,與國有控股銀行相比,凈息差差距較大。其次,我國銀行業壟斷現象較為明顯,中小商業銀行品牌號召力不強,在大客戶的競爭上難以與大銀行抗衡。其客戶基礎薄弱,客戶群體一般以中小企業、私人個體戶和個人為主,一般經營風險較高。另外,高風險導致的中小商業銀行資產質量相對不高,在處理不良資產上,國有控股商業銀行一般都由其設立的資產管理公司專門處理,而中小商業銀行只能靠其營業利潤慢慢化解或低價出售不良資產,導致經營利潤降低、風險加大。以上這些情況,使得中小商業銀行不得不被動陷入價格競爭這種低層次的金融生態圈中,利率風險加大[1]。
1.存貸款結構風險
在銀行的業務結構中,多偏向爭取大集團、大企業和高凈值客戶,而中小商業銀行在價格和附加服務上很難與其競爭,因此,近年來不少銀行提出要向“零售銀行”轉型。但是目前來看,對于國內中小商業銀行業而言仍然偏重公司銀行業務。從表1可以看出,5家銀行的資金來源主要從對公渠道獲得,貸款業務作為銀行的主要收入來源。舉例的5家中小商業銀行資產配置較前幾年有所調整,較為均衡,其中民生銀行和興業銀行對公貸款的比例對比來看較高。銀行在自由定價后,競爭加劇,資金成本將面臨大幅提高的局面,如果某幾個大客戶流失,將對中小銀行的流動性和收益造成負面影響。
表12017年我國部分中小商業銀行公司銀行業務與零售銀行業務比例 單位:%
表2 我國部分中小商業銀行3個月—1年利率敏感性缺口數據 單位:百萬元
2.重新定價風險
利率敏感性缺口指在一定時期內將要到期或應重新定價的銀行資產與負債的差額。表現為,正缺口時利率敏感性資產大于負債,當利率上升時,銀行凈利差增加;負缺口為利率敏感性負債大于資產,當利率下降時,對銀行有正面影響。
2014年底,貨幣政策轉為寬松,力求穩定經濟,銀行間利率下行。從數據可以看出,除民生銀行外,其他4家銀行均為正缺口。這是因為,為刺激經濟增長,前幾年信貸投放量過大,短時間內難以消化。2015年1年期定期存貸款利率同步下調了125個基點,除浦發銀行,其他3家銀行正缺口絕對值都有所減小,民生銀行則持續保持負缺口。2016年下半年開始在金融去杠桿的基調下,市場利率快速上行,2家銀行及時調整了資產負債結構,3家銀行敏感性資產負債比例調整滯后。興業銀行2017年缺口為負,也可能是出于其流動性的考慮。
可以看出,中小商業銀行在利率風險管理上,較大銀行還有所欠缺。大銀行在人才和風控技術、信息的搜集和對市場的判斷上,有一定優勢,因此,可以及時采取主動的利率敏感性缺口管理策略,從而規避風險并獲取利潤。
3.收益率曲線風險
收益率曲線指把同一發行者發行的、風險相同但期限不同的資產收益率相連得出的曲線。收益率曲線風險又被稱為利率期限結構變化風險,指不同期限的資產收益率間的差額隨收益率曲線斜率變動而產生的風險。在我國中小商業銀行的投資中,資金運用比較局限,其中無風險、穩收益的國債占相當一部分比例。國債收益率曲線不同期限的收益率映射了市場對期限溢價水平的判斷,當收益率曲線出現異常波動時,銀行利差收益風險加大。
圖1 2015年銀行間市場國債收益率曲線變動情況
如圖1所示,國債收益率曲線非平行移動,說明不同時間段、不同期限債券價格的波動存在差異,也說明債券投資組合會產生一定的縮水或升值。2017年,在去杠桿政策下,銀行縮表,流動性減少,國債收益率上升。短期債券的波動幅度一般高于長期債券,因此在收益率上升的過程中,五年國債的上升幅度大于十年期國債,出現了十年期國債與五年期國債收益率趨平甚至倒掛現象,也印證了這一風險。
另外,央行于2016年發文公布大幅放開境外銀行、保險、基金等金融機構成為我國銀行間市場投資者,也加大了債券市場價格的波動。
4.基差風險
2014年后,雖然央行基準存貸款利率調整幅度保持一致,利差保持2.85%,但隨著央行對存貸款利率的放開,商業銀行可以自主定價,中小商業銀行為了與大銀行競爭,爭取客戶、提高流動性,存貸款利差波動幅度進一步加大。
表3 招商銀行2015—2017年贏利能力指標 單位:%
招商銀行凈利差由2015年的2.61%降低到2017年的2.29%,說明以存貸款為主的中小商業銀行收益下降,面臨基差風險較大。雖然2017年的凈利息收入占營業收入的百分比較2016年增加了1.39個百分比,但就長遠來看,非利息收入還應是中小商業銀行的發展點,也說明了目前中小商業銀行在中間業務上缺少特色和競爭力,業務還沒有轉型。
5.期限選擇權風險
客戶在自愿的前提下可以提前支取定期存款和提前還貸。當利率上升時,原有存款的固定收益降低,在轉存獲得的利息收入高于提前支取遭受到得損失時,部分客戶就會選擇中止原存款合約。在貸款方面,銀行業也面臨期權性風險,如個人住房貸款的連續加息造成很多貸款戶提前還貸。當利率下降時,客戶會選擇中止存款合約,選擇更高收益的產品;提前還款,以更低成本融資。無論哪種情況,都會造成銀行收入的縮減。尤其是我國中小商業銀行的存款大多以定期為主,貸款以短期為主,客戶選擇權對其當期收益的影響就更為明顯。
在定價中要考慮到市場情況,過高的資金價格會抑制資產業務發展,造成收益下降、業務量不足等問題;價格過低則會導致負債業務減小,產生流動性風險。小銀行需要建立內部資金定價系統,綜合觀測各種宏觀經濟指標、金融市場資金供求、央行的貨幣政策等,參考市場基準利率,考慮風險補償成本、違約價格、客戶的承受能力等,使資產負債業務均衡發展[2]。
通過調整中小商業銀行的資產負債在期限、數量上的匹配關系,從而達到利率風險管理的目的。具體方法包括差額管理、敏感性缺口管理、風險價值法等。其中缺口管理要注意制定適合的計劃期并對市場進行準確的判斷。在利率管理策略上可以采用投資組合策略、貸款組合策略、存款組合策略等[2]。
中間業務是未來商業銀行業務競爭的要點,也是其增加收益的重要途徑。中小銀行應不斷創新,提高服務水平,增加中間業務的比重。在金融市場發展的新形勢下,積極開展新型中間業務,加強與互聯網企業的合作,關注客戶體驗,以其收益緩解經營壓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