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克堅
摘 要:近年來,我市大力推進鄉村旅游,推動旅游業從傳統觀光向休閑度假轉型升級成效顯著。但參照鄉村旅游產品的發展階段,比較先進地區發展層次,仍處于起步上升階段,需創新思路,結合本地特色,有針對性地重點推進。
關鍵詞:推進;鄉村;旅游
近年來,蓬萊市鄉村旅游從最初的漁(農)家樂的星星點點、到美麗鄉村創建帶動特色旅游村鎮的不斷涌現,再到產業融合為引導的鄉村旅游的連片發展,蓬萊市深度整合鄉村資源,推動旅游業從傳統觀光向休閑度假轉型升級。目前全市成功創建了旅游強鄉鎮5個、省級旅游特色村8個、國家級工業旅游示范點1個、省級工業旅游示范點1個、省級農業旅游示范點6個、省級休閑農業和鄉村旅游示范點1個、省級精品采摘園3個、星級農(漁)家樂315戶。2017年,全市鄉村旅游共接待游客272萬人次,綜合收入7.08億元。雖然蓬萊鄉村旅游通過近幾年的快速發展,已取得一定成績,但參照鄉村旅游產品發展階段、比較先進地區發展層次,總體發展水平仍處于起步上升階段,旅游服務基本要素尚顯不足。
一、發展存在的問題
(一)管理水平不足,服務質量不高。
一是鄉村旅游經營者素質偏低理念落后。蓬萊絕大多數鄉村旅游經營者是從漁(農)家樂經營業戶和私營企業主轉型而來,在經營管理上存在隨意性,缺乏專門負責管理、策劃、營銷、經營的人才,從業人員缺乏必要的培訓,服務質量不高、水平低,處于粗放經營狀態。二是鄉村旅游企業發展缺少長遠規劃。鄉村旅游經營者普遍注重自身經濟效益,而忽略了社會經濟效益,對鄉村旅游的發展缺乏全局和長遠的考慮。只有少數在進行鄉村旅游開發時進行了專項規劃,大多數開發處于自發、盲目的狀態,缺乏科學的規劃指導。發展方向的認識不足導致其在產品定位上缺乏明確的目標,例如,有些本應針對中高端游客的酒莊游,卻變味成旅行社團隊的廉價產品。
(二)服務設施不足,季節波動性大。
一是鄉村公共基礎設施急需完善。蓬萊大多數鄉村道路、電力、飲水、廁所、停車場、垃圾污水處理設施、信息網絡等基礎設施和公共服務設施建設還很薄弱;環境衛生、園林綠化、鄉村風貌等整體生態環境仍需全面整治。二是旅游接待服務設施有待改善。目前,蓬萊大多數鄉村旅游點旅游咨詢接待、住宿餐飲、旅游標識、旅游廁所等旅游服務設施配備還不完備,也缺少酒吧、休閑屋、文化體驗館等參與性較強的休閑娛樂設施和旅游購物設施,不能滿足游客24時全天候休閑娛樂需求。三是鄉村旅游季節波動性大。從我市鄉村旅游經營接待的狀況來看,存在明顯的季節性特點。旅游旺季時,“漁家樂”鄉村旅游的游客數量超過了大部分經營業主的接待能力,旅游服務設施不能滿足游客的需求;而淡季時,大量的旅游設施閑置,部分經營業主不得不關門停業,造成資源的閑置浪費和競爭的日益加劇,出現經營管理不善和無序競爭等現象。
(三)開發力度不足,業態品牌不響
一是同質化嚴重缺少特色。鄉村旅游經營者普遍文化素質不高,經營理念雷同,缺乏個性化色彩,旅游產品文化含量低,導致打造的鄉村旅游產品質量不高,品味一般,出現“有產品缺精品”的現象。二是資源利用深層次挖掘不足。部分經營者只是簡單地利用現有資源的原始價值來發展旅游,不能創造資源的再生價值,開發層次低,產品品味不高,鄉村旅游項目缺乏融合蓬萊自有特色文化和活動體驗的元素,從而降低了吸引游客的能力。三是宣傳促銷缺乏有效手段。鄉村旅游企業經營主體還未意識到營銷的重要性,其營銷的手段僅限于區域內的平面媒體,營銷投入很少,且不持續。大多數鄉村旅游點還是通過口口相傳的方式招徠游客,既沒有利用微信、網絡等新媒體銷售平臺,也很少參與城市旅游的捆綁營銷,一定程度上制約著鄉村旅游品牌的推廣。
二、加快鄉村旅游業發展的意見和建議
(一)側重項目招引,豐富旅游新業態。
一是依托南山北海資源優勢,合理布局房車露營地。北部沿海豐富沙灘體育、海上沖浪、低空旅游、自駕車影院等消費新熱點項目,建成海濱型露營地。南部豐富柜族部落、變形房車、木屋帳篷等項目,建成林地型露營地。二是要開發特色旅游產品。引入聯眾、鉑思文旅等專業民宿管理運營團隊,同時引導鄉村旅游點的自我培育,重點打造一批具有蓬萊特色的精品民宿;包裝整合蓬萊現有漁家風情、山林山岳、溫泉養生、田園農耕、歷史民俗等旅游產品,招引國內外大型企業集團投資建設高端鄉村度假項目。三是串聯推出產品線路。以206國道為主干道,沿途串聯劉家溝特色小鎮、文成城堡、沃族酒莊等各大旅游酒莊、鄉村旅游點等休閑旅游度假資源,打造酒莊鄉村休閑線路。在丘山山谷片區,以拉菲、逃牛嶺等外資酒莊為核心吸引物,串聯和圣馬場、艾山野外徒步、艾山溫泉度假村打造國際酒莊時尚鄉村度假線路。
(二)整合部門專業資源,促鄉村旅游融合發展。
市委市政府要牽頭發揮好旅游發展委員會的職能作用,完善旅游與財政、住建、農業、林業、經信、文化、葡萄酒等部門協作機制,從專題項目入手,共同推動旅游與工農業、文化、體育、葡萄酒、康養等各產業的融合發展,形成多功能、復合型、創新性的產業結合體。整合蓬萊山水生態、山村果園、葡萄酒莊、地域文化等資源,培育“住農家屋、吃農家飯、喝農家酒、享農家樂、看鄉村景、呼鄉村氣、感鄉村情、過鄉村節”的休閑產業鏈,同時帶動文化創意產業、餐飲住宿業、養生養老產業、交通通訊服務業、房地產業的發展,形成一系列鄉村特色產業。
(三)引流多方資金,逐步完善鄉村旅游整體功能。
充分發揮政府投資引領作用,通過直接投入、獎勵補貼、擔保或貼息貸款等模式,鼓勵旅游開發者投資基礎設施建設。政府投資可主要用于鄉村旅游規劃編制、區內外交通設施改善、標識系統設置、給排水及污水處理系統建設,以及鄉村旅游的整體宣傳營銷等。從全局的角度謀劃區域的整體發展布局,解決區域內基礎設施及公共服務設施嚴重缺失的問題,營造良好的旅游生態環境及發展環境。通過政府投資的帶動效應,增強鄉村旅游開發投資的信心和活力,使其愿意進行基礎設施投資,完善旅游標識標牌、停車場、旅游廁所、應急救援等旅游公共服務設施配套,扎實推進鄉村旅游發展。廁所是基礎設施建設中的重要一環,可以結合全國開展的“廁所革命”,重點解決鄉村旅游廁所問題。
(四)高端定位,提升好鄉村旅游品質。
一是提升產品附加值。需要改善旅游產品及業態的布局,加快旅游要素由觀光為主向休閑、體驗、度假轉變。體驗的加入,會加速帶動二次消費,體驗過程后的體驗成果會被消費者“帶出去”,最終不管是人還是物,都會成為后期宣傳的“活名片”。二是推進鄉村文化產業化。應積極引導“蓬萊小面”“八大碗”“膠東大餑餑”工藝傳承,推出具有地方風味、鄉土風味的特色菜肴;圍繞“漁燈節”“大桿號”等非物質文化遺產,策劃開展具有地域特色的民俗表演;研發“八仙文化”主題旅游文創產品,發展海產品、水果加工、八仙宴等系列特色旅游商品和美食。三是提升旅游吸引力。結合全市“仙境蓬萊旅游嘉年華”和“鄉村與葡萄酒莊體驗季”主題營銷等活動,組織各酒莊、和圣馬業及其他鄉村旅游點聯合開展一系列節慶活動,盡快積聚人氣,打響我市鄉村旅游旅游品牌。引導各成熟鄉村旅游點建立自己的微信、微商平臺,通過線上銷售實現旅游產品的遠距離推廣。
(作者單位:中共蓬萊市委黨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