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艷
摘 要:生物是一門自然科學,它對人類自我認識與發展起著重要的作用。在初中開展生物教學,不僅可以培養學生的探究能力和思維能力,還能鍛煉他們的動手能力,提升他們對于自身與社會的認識。
關鍵詞:初中生物;教學;思考
隨著新課改的不斷實施,初中生物教學也從最初的傳授生物知識,轉變為教會學生初中生物的學習方法,鍛煉他們的實驗能力,提升他們的核心素養。如何在新形勢下,提高學生對生物的興趣,加強他們的實驗能力,增強教學的效果?本文作者經過思考,提出了一些策略。
一、課程導入新穎,激發學生興趣
一個新穎的導入方式,就像是一場宏大的電影,寥寥幾個場景就為電影定下了基調,吸引了你的注意,讓你不自覺地跟著看下去。生物教學也可以采取一些新穎的方式進行新課程的導入,以此來激發學生對于生物學習的興趣,讓他們主動地進行思考,進而將更多的精力放在生物學習中。
例如,在教授七年級《綠色植物的一生》的時候,我在上課之初直接將一盆花放在了課堂上,接著直接為它倒了一些水,隨著時間的流逝,水很快就沒有了。看到這樣的情況,我向學生提出了一個問題:“這些水到底是植物吸收了,還是土壤吸收了?”學生思考了一會兒,有的說是土壤吸收了,也有的說是植物吸收了,看到這樣的情況,我提出了另外一個問題:“土是用什么吸收的?它吸收水有什么用處?植物是用什么吸收的?水對它有什么作用?”
學生思考了一會兒,得不到正確的答案,于是紛紛用求知的眼神看著我。看到這樣的情況,我打開書,開始為大家講述植物生長的相關故事。這樣的導入方式,不僅培養了學生對生物學習的興趣,還鍛煉了他們的觀察能力和思考能力,促進了他們的全面發展。
二、進行課堂互動,提高教學質量
課堂互動是課堂教學的一種很有效的教學手段,在日常的課堂教學中,師生互動次數越多,說明學生的思維越活躍,自然吸收的知識也就越多,反之,課堂沒有絲毫互動,死氣沉沉,那么教學的效果肯定也不好,因此教師在課堂教學中,一定要積極與學生互動,一方面可以激發他們的興趣和求知欲,另一方面可以提高他們分析問題與解決問題的能力。
例如,在學習“伸肘和屈肘”的時候,我在上課之初先利用視頻為大家演示了這兩個動作,接著又將模型讓大家觀看,之后直接用自己的身體親身為他們演示,學生一邊對著模型研究,一邊對照著我的身體進行對比,很快就找到了肘關節、尺骨以及橈骨的位置,并通過我不斷重復的演示明白了這兩個動作是如何完成的以及都有哪些關節和骨頭進行了參與。并且在我進行演示的時候,我還讓學生互相演示,通過對照找出相應的位置,明白它們是如何進行“參與的”。在教學快要結束的時候,我還為大家演示了一個俯臥撐,讓學生通過對我動作以及機體的觀察,推測出這個動作都有哪些骨頭和關節參與。
三、實施情感調節,提升認知水平
教師在日常的教學中還要注意學生情感的調節,利用多元化的手段,提升他們的情緒,讓他們處在良好的學習狀態之中。
例如,在教授《遺傳與變異》的時候,我在上課之初直接為大家提供了一些龍的圖片,接著為大家介紹了“龍生九子,各有不同”的諺語,之后讓大家研究這些不同的龍的圖片,讓大家明白遺傳和變異的區別。生動的圖片與有意思的故事一下子就將學生吸引到課堂上來,他們紛紛開始聚精會神地研究起來。看到大家的注意力都集中到了課堂之上,我開始為大家講解基因等相關的知識。
四、創設適當情境,設計演示實驗
在日常的課堂教學中,教師還要創設一定的情境,設計一些小的實驗,激發學生的興趣,加強學生對于課堂內容的了解,培養他們的創新思維能力。
例如,在教授學生《食物的消化》的時候,學生對于酶的催化以及膽汁的乳化認知不清楚,不明白該如何區分,為了讓學生能夠有一個直觀的認識,便于大家區分,我隨手將一支粉筆捏成粉末狀,接著又點燃了一張小紙片,之后讓學生分析和研究剛才的實驗現象以及成分的變化,進而弄明白它們各自的特點與不同。隨著學生的思考和我的引導,學生很快就明白了其中的區別,學會了區分它們的方法。
另外,教師還要正視學生之間的差異,對于不同的學生采取不一樣的教學策略。比如對于那些喜歡生物并且學習能力很強的學生來說,教師可以多注重生物學習方法的傳授,為他們提供有效的拓展方向,讓他們在學會基礎知識的前提下,進行對外擴展;對于那些對生物學科不是很感興趣、能力一般的學生來說,教師應該注重基礎知識的傳授,讓他們將基礎知識學會并得到鞏固就可以了;而對于學困生,教師則應該想方設法激發他們對生物的興趣,讓他們將更多的精力集中到生物學習上來。
總而言之,新課標下的生物教學,教師一定要注重學生的主體性,激發他們對于生物學科的興趣,讓他們進行主動思考,進而增強教學的有效性,提升他們的英語成績,促進他們的全面發展。
參考文獻:
[1]挪付雄.初中生物教學中存在的問題與解決對策[J].課程教育研究,2017(26).
[2]陳軍.探究實驗教學法在初中生物教學中的運用[J].新課程(中學),2018(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