瞿緒一 吳慶芳
摘 要:隨著信息技術的廣泛應用和發展,信息技術已經成為經濟及社會發展中非常重要的技術手段,成為人們工作生活的重要組成部分。信息技術集文字、圖片、聲音、視頻、動畫等一體,有著強大的功能,在初中地理教學中應用信息技術能夠很好地充實和提升教學手段和教學效果。為此探討了在初中地理教學中如何有效應用信息技術的具體措施。
關鍵詞:信息技術;初中地理;教學策略
初中地理是一門很強的空間性和抽象性的科目,在具體的學科教學過程中,如果能夠恰當地引入信息技術,使得初中地理教學內容能夠更加直觀、形象、具體,不僅可以有效地提升學生的學習興趣,提高教學效果,同時對于提升教學效率有著非常重要的作用。在初中地理教學中嘗試和探索與信息技術的有效結合,對于促進和提升初中地理教學效果有著重要意義。
一、有效利用信息技術,豐富地理教學,提高教學效果
傳統的地理教學只是借助課本、地理儀、地圖等簡單的教具進行教學,相對來說學生理解起來較為抽象,需要依靠想象力來理解地理內容,記憶起來也不是很容易,同時使得學習變得枯燥乏味,容易使學生失去學習興趣,產生畏難情緒,不利于學習效果的提高。而信息技術不僅可以播放畫面、視頻、圖片等內容,同時可以配上動聽的音樂、聲音、解說等效果,使得地理知識的學習變得直觀、形象、生動、有趣,易于理解和記憶,同時可以調動和培養學生的學習興趣,使得地理知識的學習變得生動、有趣,不僅可以有效地提升教學效率,同時有利于學生提高學習效果。而且通過信息技術,可以有效地將課本的內容直觀地展示出來,甚至播放課本中所沒有的內容。如在學習熱帶雨林內容時,教師可以事先將有關熱帶雨林的相關視頻準備好,讓學生親眼觀看熱帶雨林生機勃勃的草原、森林、高原雪山、大海以及當地的風土人情、風俗習慣等,通過信息技術帶領學生直觀領略繽紛多彩的熱帶雨林世界,感受不一樣的另外一個世界,從而激發學生學習地理知識的積極性和主動性,開闊學生的視野,使得地理知識的學習變得事半功倍。再如在學習板塊運動、地震等內容時,為了讓學生更好地理解火山噴發的形成等內容,可以通過信息技術來模擬火山、地震等的形成過程和板塊及降水的產生過程,從而使學生更好地理解所要學習的概念和原理。
二、有效利用信息技術,促進學生更好更快地掌握地理知識體系
地理學科是一個完整的知識體系,所以在教學過程中需要加強前后知識的聯系,使得學生掌握良好的知識體系,更好地掌握所要學習的地理知識內容。傳統教學通常是依靠學校的一些掛圖或者是課本中的插圖等,這些靜態的圖像很難吸引學生的興趣和注意力,學習起來較為吃力。而通過信息技術則可以方便地為學生構建一個立體的學習環境,打破教材的局限性。如在學習“世界的氣候差異”內容時,教材的介紹較為簡單而且較為抽象,學生很難理解,但是可以借助信息技術來為學生展示不同國家和地區的不同氣候特征,展示相互之間的差異,從而加深學生對于氣候差異的理解。所以通過現代化的信息技術手段,可以使學習變得更加有效,幫助學生建立良好的理論知識體系。
三、有效利用信息技術,加強地理課程的德育功能
初中階段是學生養成正確人生觀、世界觀和價值觀的重要時期,根據新課改的要求,教師在給學生傳授知識的同時,還應該滲透德育方面的教育,促進學生全面健康發展。所以在地理教學中,教師要加強學生的德育,在具體的教學過程中通過地理教學加強學生的國情教育及愛國主義教育,挖掘地理教學中的德育因素,結合青少年的認知特點,利用信息輔助技術功能對學生開展思想品德教育,激發學生的愛國主義情感,從而達到內化道德情感的效果。如在學習“中國的河流”內容時,教師可以利用信息技術手段為學生展示我國在治理黃河、長江方面的現代化工程,使學生對我國的現代化撿成就產生自豪感,激發自身積極投身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的積極性和理想,滲透相應的德育內容。
總之,現代化的信息技術借助其豐富的音頻及圖畫等功能,對于提升初中地理教學效果有著很好的促進作用,所以在今后的地理教學過程中要積極應用信息技術,提升學生的學習興趣及學習效果,使得信息技術真正融入地理教學課堂,從而不斷提升教學效率和教學效果,促進學生全面、健康發展。
參考文獻:
[1]孫重坤.基于微型翻轉課堂的初中地理教學分析[J].考試周刊,2018(15).
[2]梅雙丹.信息技術在初中地理教學中的應用[J].考試與評價,2016(7).
[3]耿民.淺析信息技術與初中地理教學的有機整合[J].新課程(中學),2016(9).
[4]扈慶宏.談信息技術與初中地理教學的有效整合[J].中學地理教學參考,2015(2).
作者簡介:瞿緒一(1974.4—),男,山東臨沂莒南縣林鎮人,一級教師,大學學歷,研究方向:初中計算機教學,就職于山東省蘭陵縣礦坑鎮初級中學。
吳慶芳(1976.6—),女,山東臨沂莒南縣林鎮人,一級教師,大學學歷,研究方向:初中計算機教學,就職于山東省蘭陵縣礦坑鎮初級中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