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王太生
清人顧仲寫過一本《養小錄》,記述各類清淡飲食,清甜小吃的烹飪與制作方法。
何為“養小”?養小之事,就是下廚房,劈柴炒菜,一心一意做好吃的,心無旁騖。養小,或許是搗鼓些小玩意、小喜好,貪圖些小怡情、小安逸、小意趣,而且還沉浸其中,自覺美好。衣食住行,尋常百姓每天所做的事就是“養小”。
喜歡做菜的文人,筆下活色生香,文從小處著手,親切,有生活煙火味。汪曾祺飯桌上的菜,有些是他親手做的。他說:“拌薺菜,拌菠菜。薺菜焯熟切碎,香干切米粒大,與薺菜同拌,在盤中用手摶成寶塔狀。塔頂放泡好的海米,上堆姜米、蒜米。”蔡瀾被人問起人生觀,想也沒想,“吃吃喝喝咯。”這些老頭兒,說來說去,其實都喜愛“養小”。
“養小”養的是小閑情、真品位。從前,隱居在江南園林中的人,他們在水榭花池里養紅魚,讓眼睛跟著魚尾巴轉;壘石疊假山,讓園子里添幾份山林煙嵐之氣;紅木案幾上,擺幾盆微縮盆景,片石有山的紋路,靈動雅致……這些都算是“養小”。
許多人年輕時曾有大志向,夢想成大事,創大業。經歷過許多事情,遭遇過失敗。到了中年,慢慢沉淀下來,喜歡養養花,種種草,摩挲小古董、小石頭,釣魚,做菜,人生繞了一圈,又回到“養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