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森玉
(610000 成都公證處 四川 成都)
提存公證作為公證行業的傳統業務,對于廣大的老百姓來說,熟悉度并沒有一般的民事業務那么高。什么是提存?在日常生活的哪些方面可以運用提存公證來保護自己的權益呢?辦理提存公證需要滿足什么條件?辦理提存公證的現實意義在哪兒?以下便是筆者對以上問題的一些思考。
提存公證是公證處依照法定條件和程序,對債務人或擔保人為債權人的利益而交付的債之標的物或擔保物(含擔保物的替代物)進行寄托、保管,并在條件成就時交付債權人的活動。為履行清償義務或擔保義務而向公證處申請提存的人為提存人。提存之債的債權人為提存受領人。①
首先,最常見提存是債務清償型的提存,在筆者的辦證經歷中,很大一部分來申請辦理提存的當事人都是申請辦理此種類型的提存,在《提存公證規則》中明確規定只有符合如下條件,才可以申請辦理債務清償型的提存,即首先滿足債務清償期限屆至,并有下列情況之一使債務人無法按時給付的,公證處可以根據債務人申請依法辦理提存:(一)債權人無正當理由拒絕或延遲受領債之標的的;(二)債權人不在債務履行地又不能到履行地受領的;(三)債權人不清、地址不詳,或失蹤、死亡(消滅)其繼承人不清,或無行為能力其法定代理人不清的。
其次是合同約定型的提存,《提存公證規則》的第六條也規定:有下列情況之一的,公證處可以根據當事人申請辦理提存公證:(一)債的雙方在合同(協議)中約定以提存方式給付的;(二)為了保護債權人利益,保證人、抵押人或質權人請求將擔保物(金)或其替代物提存的。
最后,是擔保性的提存,此種類型的提存在實踐中較少遇見,故本文重點闡述前兩種的提存類型。
隨著房地產行業的崛起,二手房交易市場日益繁榮,買二手房究竟應先交房款還是先辦理過戶手續?這是很多二手房交易者最頭疼的一個問題。因為互不信任,很多買賣雙方因為這個問題爭論不休,都想首先保護自己的權益。實際上,只要買賣雙方到公證部門辦理一項提存公證就能在一定程度上解決這一難題。買房人可以和購房人辦理《提存協議》公證,由買方先將款項存到公證處專用提存賬戶中,然后雙方按照《提存協議》中的約定辦理房屋過戶手續,待過戶手續達到雙方約定的條件后,如房產已經登記在買方名下,賣方即可依據約定的條件直接從公證處的專用提存賬戶中拿到售房款,反之,如賣方沒有達到協議約定的條件或其他附加義務時,公證處可以拒絕其提取提存物。②通過公證機構辦理提存協議能夠有效地在買賣雙方直接架起一座信任的橋梁,可以防范合同交易過程中發生如違約、毀約、欺詐等行為,可以有效促進交易行為,還能夠有效地督促合同雙方如約履行合同,從而,有效避免經濟糾紛,減少訴累,發揮公證機構的積極作用。
張某是某有限公司的法定代表人,其公司在2015年與某集體土地的成員簽訂了《土地承包協議》,協議中約定張某的某公司和該集體組織成員簽訂為期5年的租賃合同,張某的公司承包該集體組織成員的土地用于農作物及植物的種植和栽培。在該合同履行1年之后,由于張某的公司承包的土地正好位于該區域政府投資開發的地段,在張某公司所承包的土地的周圍,其他農戶都在漲價。于是,在張某準備按照合同的約定履行義務,繳納第二年的租金的時候,該集體組織成員的村長拒絕收取張某繳納的當年的租金,理由是要漲價。張某多次交涉均得到同樣拒絕的理由,由于承包合同中有明確的約定,若張某逾期30天不繳納當年的租金,則集體組織成員可以單方面的解除合同。眼看期限要到,為了維護自身合法權益,張某來到了公證處,向我處申請提存公證,在履行了一系列的公證申請手續之后,張某順利的辦理了提存公證,從而維護了自身的合法權益。

一家國有公司因自身業務的發展,需要將自身的一部分股份轉讓給私人企業,但是因為轉讓的股份金額巨大,加之兩家公司互不了解,為了防范可能出現的風險,兩家公司一致決定將股權轉讓金以合同約定型提存的方式先支付到公證處,等達到兩家公司約定的提取提存款的條件后,便雙方到公證處申請提取提存款,這樣一來同時保護了股權轉讓方和股權受讓方的權益,保護了交易安全。
從上述三個案例可以看出,提存公證在民事、經濟交往的過程中發揮了積極的作用,充分體現了公證機構作為社會主義市場經濟中介機構的溝通、服務、公證、監督的作用,有利于及時調整債權債務關系,預防和減少三角債,穩定社會民事和經濟秩序,并且深刻體現了公證機構預防糾紛的積極作用。因此,在以后的辦證過程中,公證機構應采取多種通俗生動的形式,大力組織宣傳活動,使公民、法人和有關部門充分認識提存公證的意義和作用,了解提存公證的條件、范圍和程序,從而更好地運用提存公證這一手段,維護公民和法人的合法權益。
注釋:
①《提存公證規則》第二條
②《合同法》第一百零四條第一款:“債權人可以隨時領取提存物,但債權人對債務人負有到期債務的,在債權人未履行債務或者提供擔保之前,提存部門根據債務人的要求應當拒絕其領取提存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