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月強
【摘要】本文在借鑒建筑行業對BIM引進過程中遇到種問題的基礎上,針對我國設計院及高校的現狀,分析了BIM引入風景園林設計的必要性,并展望了BIM在業內的發展前景。
【關鍵詞】BIM;風景園林設計;必要性
一、關于BIM
(一)何為BIM
BIM(Building Information Modeling,中文譯名為BIM)的維基百科釋義為:涵蓋了幾何學、空間關系、地理信息系統、各種建筑組件的性質及數量(例如供應商的詳細信息)的工作系統。BIM可以用來展示整個建筑生命周期,包括了興建過程及營運過程,建筑內各個部分、各個系統都可以體現出來。
BIM的目標是效率,美國精益施工學會(Lean Construction Institute)統計,只有50%的周施工計劃可以按時完成。香港是整個東亞的技術潮流風向標,香港對BIM的接受程度對于我們有著很大程度上的借鑒意義。香港政府的房屋署通過過去幾年的努力,基本上有二三十個案例的證明:BIM確實能夠給房地產生命周期帶來10%~30%的成本節約。
(二)國內外BIM應用現狀
國內對BIM的使用首先出現在香港,BIM技術受到香港政府的高度重視,香港已經決定于2015年起在所有新建建筑項目中都應用BIM技術,從而能夠將復雜的規劃設計與BIM的概念轉化為可行的立項,在多個部門會商的時候能夠起到更有效的溝通助力。國內對BIM的使用也首先在大城市的部分大型建筑項目中展開。扎哈·哈迪德建筑事務所項目總監Raymond Lau在清華大學建筑學院參數化非線性建筑設計研習班上介紹了銀河SOHO從設計到實體模型制作到施工的全過程中Revit軟件等BIM技術軟件的參與過程,上海中心大廈從設計階段開始就與Autodesk公司合作,以建設“節能、綠色、環保的超高層建筑”為目標,無論是設計、施工還是未來的運營都要采取建筑信息化系統,提高管理水平、實現高標準、低能耗的目標。萬科通過產業化之后能夠得到能耗的節約如下:施工能耗減少20%,施工用水減少60%,鋼材損耗減少60%,木材損耗減少80%,建筑垃圾減少80%,裝修垃圾減少80%。中國2010年的前十大民用建筑設計院已經全部都應用了BIM軟件和有了BIM的實踐。
二、風景園林建筑設計課程教學存在的問題
目前“風景園林建筑設計”課程教學包含3個教學環節,一是二維的案例教學,二是制作小比例的經典建筑三維實體模型,三是課程中經典建筑案例的實地參觀實習。這3個環節都存在各自的特點與急待解決的問題。
(一)二維案例教學難以全面展示園林建筑的空間信息
傳統的二維案例教學主要圍繞園林建筑總平面、單體園林建筑平面、立面、剖面等角度,展開研究與教學,這種授課方式難以把抽象的建筑二維圖紙與鮮活的三維建筑空間結合起來,無法直觀展示園林建筑的空間信息,學生學起來比較枯燥乏味。而對中國傳統園林以及園林建筑的欣賞是一個帶有時間維度的四維體驗過程,僅對單一建筑平面或者單棟建筑進行研究,難以讓人對園林的設計意匠以及園林全貌有一個較為直觀與全面的認識。
(二)通過參觀實習難以形象地了解園林與建筑的歷史變遷
課程教學實習應當在學生掌握了足夠的理論知識基礎上進行,否則只是走馬觀花,難以領會豐富多樣的園林空間信息。以蘇州的私家園林為例,其園林空間設計豐富多樣,園林與建筑完美結合。然而,僅僅通過單純的現場考察,學生難以迅速理解與把握園林建筑的風貌大局。據帶隊實習的教師反映,只有反復多次帶隊實習,教師才能初步把握園林的空間設計信息,而學生的課程實習只有一次,所以實習效果就可想而知了。
(三)制作小比例經典建筑實體模型的教學環節
在制作小比例經典建筑實體模型的教學環節中,學生通過制作小比例的經典建筑實體模型,可以借此對建筑空間與建筑造型進行仔細的推敲。但由于制作實體建筑模型耗時較長,在漫長而枯燥的模型制造過程中,學生往往容易陷入對制作工藝細節的推敲中,忽視了對建筑空間信息的研究。制作一個經典建筑的實體模型,如建筑大師柯布西耶的薩伏伊別墅,大概需要30個學時,而一學期僅有63個學時。如果課上指導學生制作模型,勢必占用大量講授建筑設計理論的時間得不償失,若安排學生課下制作模型,又會使學生疲憊不堪。經過一個學期的探索,發現能否制作一個優異的實體模型,更多地取決于學生是否具有較高的手工制作能力,而不是建筑空間想象力,而這恰恰與安排這項課程內容的初衷大相徑庭。
(四)BIM在風景園林建筑設計課程教學中的應用效果
BIM在風景園林建筑設計課程教學中的應用是立足于北京林業大學風景園林專業對中國傳統園林與建筑有著較為深厚的研究基礎上的。目前BIM已經開始輔助風景園林建筑設計課程第二學期的教學,尤其在中國傳統建筑設計研究和南方園林與建筑參觀實習中得到廣泛應用。據學生反映,BIM輔助建筑設計理論與案例的講授,較以往二維案例的講授更為生動,對園林建筑的分析具有更強的科學性與說服力。
三、結論
BIM如何結合風景園林的具體操作仍舊是一個迄今為止只停留在紙面上的命題,真正的實施需要高校、設計院、行業學會甚至是國家相關部門的通力合作才可能完成。筆者相信這首先應該是一個自下而上的過程,需要大型設計院和高校走在技術的前沿并采取措施來引領BIM這一新技術走入風景園林設計的過程。如何規劃安排相關的高校的課程,如何在設計院中進行相關的團隊組織和軟硬件構建,然后通過專家的討論會和相關部門的標準制訂來推進國家標準的實施。
參考文獻
[1]蔡凌豪.風景園林規劃設計數字策略淺論[A].2011中國風景園林學會2011年會論文集[C].北京:中國建筑工業出版社,2011:207~214.
[2]朱小羽.面向Autodesk Revit的AEC (UK) BIM標準[M].20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