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利紅
重慶市城口縣位于重慶最北端,是重慶向北的重要門戶,其得天獨厚的自然和人文環境,為生態旅游發展提供了先天優勢,具體體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一、區位優勢
城口縣地處川、陜、渝三省(市)交界處,位于重慶市東北邊緣,北與陜西省鎮平縣、平利縣、嵐皋縣、紫陽縣接壤;南與重慶市巫溪縣、開州、四川宣漢縣毗鄰;西與四川省萬源市相連。歷來有“據三省之門戶,扼四方之咽喉”的美稱。近年來,隨著脫貧攻堅的深入,農村道路硬化并實現了戶戶通,隨著渝西高鐵、城開高速的施工修建,城口縣與陜西、與重慶主城、與周邊區縣的距離將大大縮短,而且形成南來北往的蛛網似的交通樞紐,為百姓出行奠定了交通基礎。同時,伴隨鄉村旅游大興發展,與我縣毗鄰的陜西嵐皋縣、重慶巫溪縣等積極發展生態旅游,渝東北片區連片旅游發展的前景無限,而城口縣剛好處于陜西旅游和重慶旅游的環線節點上。
二、資源優勢
(一)生態氣候宜居宜旅
城口縣境內最高海拔2685.7米,最低海拔481.5米,全縣地勢南東偏高,北西偏低,境內既有低山河谷、又有中山、鋒叢,地貌特征明顯。整個城口屬亞熱帶季風氣候,雨量充沛,氣候濕潤,溫度適宜。全年15℃到25℃氣溫多達149天,年平均氣溫13.9℃,曾被中國氣象學會授予“中國生態氣候明珠”稱號。其宜人的氣候,尤其是夏季的涼爽,將吸引大量生活在“火爐”的人前來納涼避暑。
(二)森林覆蓋率高,生物多樣
城口的森林覆蓋率為64.5%,居重慶市第一,素有“天然氧吧”之美名。較高的森林覆蓋率造就了城口高質量空氣和高質量生態環境,據統計,城口的空氣優良率為97.6%,居全市第一;生態環境綜合指數居重慶市第一。優良的生態環境為動植物生存、發展提供了自然優勢。境內有各類動植物4900余種,其中,國家重點保護植物197種,有紅豆杉、珙桐等國家一級保護植物6種,國家野生保護動物100余種,有豹、云豹、金雕、林麝國家一級保護動物4種,曾被世界自然保護聯盟宣布滅絕的崖柏在城口縣重新發現。動植物的多樣性為游客前來觀賞、踏青奠定了基礎。
(三)可開發的景點多,價值高
城口縣境內已開發九重山國家森林公園、黃安壩亞高山草甸、亢谷景區、大巴山國家級自然保護區、巴山湖國家濕地公園等數十個知名度較高的景點,其高山云霧、直掛瀑布、清澈溪水、盤旋山路、五彩楓葉為廣大攝影愛好者和求新求奇的游客提供了好去處。除此之外,諸如河魚鄉農耕文化,以打造“童趣樂園,留住鄉愁”為主題,境內設“農耕文化博物館”,搜集了大量農耕文明時代的生活和勞動工具,建有農事勞作體驗場,推磨,榨油、捉泥鰍……為孩子嘻戲、老人懷念過往、城市人了解農村提供了便捷渠道。此外厚坪鄉星空龍蟠消夏避暑圣地、嵐天鄉鍋底凼世外桃源等在逐步打造中,極盡所能打造原生態生活。
三、產業優勢
(一)中藥材種植歷史悠久
城口位于秦巴山區富硒地帶,土壤富硒富鋅,被譽為大巴山“生態藥谷”。境內廣泛種植有獨活、玄森、云木鄉、平術、蒼術、藁本、黨參、天麻等藥材。據統計2017年,城口中藥材種植面積達35萬畝,引進和培育從事中藥材種植的龍頭企業7家,建成藥材基地41個,中藥材種植示范基地5個。與廣藥集團潘高壽藥業合資建設全國最大川貝母基地;與太極集團合作,成功建成西南地區首個成規模的紫菀種植基地,成功打造西南地區最大南蒼術中藥材種植基地。
(
)雞鳴貢茶名聲遠揚
城口縣境內氣候溫和、雨量充沛,日照充足,土壤多為酸性,為茶葉的生長提供了良好的自然環境,是重慶市重點產茶縣之一,也是開發富硒富鋅名優綠茶的好地方。縣內茶葉生產歷史悠久,清乾隆16年,雞鳴鄉的雞鳴茶被欽定為貢茶,并制模歲歲進貢。近幾年,伴隨名優綠茶產品特別是綠色食品的開發,城口雞鳴茶于二零零二年四月獲得國家綠色食品認證中心的綠色食品標志,是重慶市繼巴南銀針第二個獲得國家綠色食品認證中心頒發的綠色食品標志的茶葉。
(三)老臘肉遠銷海外
重慶直轄之前,城口縣是四川省的邊陲縣,對外交通被一座座大山阻擋,經濟尤為落后,生活極其艱苦,為了一年四季有肉吃,老百姓每逢過年便殺一至兩頭土豬腌制成臘肉掛在炕房上,下面用柴火熏炕,這樣熏制出來的臘肉金黃剔透、香味純正、肥而不膩,千百年來經過南來北往的人們口口相傳,老臘肉成為城口的一張名片。2007年,“城口老臘肉”成功注冊為國家地理集體商標;2009年,城口老臘肉制作工藝被列為重慶市非物質文化遺產,如今,城口老臘肉已遠銷俄羅斯等東歐國家。
四、民俗優勢
(一)風俗文化豐富
城口秉承巴蜀文化傳統,受三秦文化、楚天文化熏陶,逐步形成獨有風格。其鄉土氣息濃郁,地方特色鮮明,其中尤以錢棍舞最為馳名。錢棍舞是城口縣最為流行的民間藝術,2009年成功申報為重慶市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2011年城口萬人錢棍舞列為世界吉尼斯紀錄;2012年12月18日,中國民間文藝家協會正式命名城口縣為“中國錢棍舞之鄉”。除此之外,花鼓、獅子舞、彩船舞、蒿草鑼鼓大為盛行;民間故事、民間歌曲廣為流傳。
(二)民風淳樸,待人熱情
城口縣由于地處大巴山腹地,四面環山,加之曾經交通閉塞、經濟條件落后造就了縣內百姓互幫互助、醇厚樸實、勤勞踏實的民風,時至今日,這種古樸的民風傳承了下來,境內無論年女老少,待人接物以誠相待,和睦相處。尤其是客人到來,罐兒飯、燉豬腳、燉土雞等一道道美味的本土佳肴呈現在客人面前,令客人喜笑顏開。淳樸的民風、熱情的百姓為生態旅游的開發提供了良好的人力資源。
五、紅色文化優勢
城口是蘇維埃革命老區,王維舟、李先念、許世友等老一輩革命家曾在這里浴血奮戰過,如今城口縣是重慶市紅色革命傳統教育基地,縣城內打造了紅色文化主題公園和蘇維埃紀念公園,方便游客了解紅色過往。
城口縣因其得天獨厚的自然環境,綠色健康的產業優勢加之豐富多彩的民風、濃濃的紅色文化為生態旅游的發展提供了先天優勢,加之縣委縣政府近幾年的著力打造一定會使游客來有所玩、來有所獲、來有所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