程守田 于騰
近年來,費縣深入貫徹中央放管服改革和省委“一次辦好”改革要求,從縣域實際出發,推行“四化四辦一平臺”,即“聯審聯辦顆粒化、直通快辦標準化、網上通辦信息化、服務代辦人性化”,并依托政務服務平臺建設,嚴厲查處損害營商環境的行為,明確了6個方面25條措施,全力打造“費縣辦事不費事”品牌。
一、推行顆粒化實現聯審聯辦
一是開展政務服務事項“顆粒化改造”。在全市統一縣級行政權力事項清單和公共服務事項清單的基礎上,將全部事項拆分為顆粒化的最小運行單元,最大限度壓縮自由裁量權,實現審批權限透明化、標準化,分別形成各部門單位的《行政權力事項顆粒化清單》《公共服務事項顆粒化清單》,確保縣級辦理項名稱、申請材料、環節流程、承諾完成時限實現“四個統一”。目前,共拆分政務服務辦理項1910項,其中行政權力事項清單1456項和公共服務事項清單454項。
二是建立投資建設項目“74045”集成服務模式。即7個工作日完成施工圖審查,40個工作日完成中介評估,企業在45個工作日內取得施工許可證。推行投資建設項目“聯審聯辦”,實行“一窗受理”“多圖聯審”“多測合一”“多評合一”“聯合告知”,避免企業來回跑、往返跑現象。如推行數字化“多圖聯審”后,除超限工程、大型工程外,其他工程圖審初審7個工作日可辦結,復審3個工作日可辦結,圖審效率大大提高。“寶信龍港”項目成為推行“四化四辦一平臺”以來第一個實現45個工作日取得施工許可證的項目,項目審批時效比原來快了3/4。費縣共辦理了167個投資建設項目,僅圖審一個項目每個企業需要往市里跑5、6趟,按1000趟計算,從費縣到市區往返大約100公里,總共需要跑10萬公里。實行聯審聯辦后,企業無需再跑市里,僅此一項,企業少跑腿10萬公里,節省圖審費用670萬元以上。
二、推行標準化實現直通快辦
一是制定政務服務事項“標準流程”。在政務服務事項顆粒化改造基礎上,從企業群眾辦一件事的角度出發進行流程優化,將辦一件事涉及的多個事項進行全鏈條梳理,分類建立涵蓋事項名稱、辦理時限、運行流程等要素在內的標準化業務鏈條,確保每一項政務服務事項都對應一個單獨、完整的業務流程并能夠在線上線下直接辦理,為全程網辦打好基礎。先期重點就不動產交易登記、“證照聯辦”、投資建設項目審批等高頻事項制定標準化流程,逐步實現所有政務服務事項的規范化、精細化。
二是公布“一次辦好”事項清單。對政務服務事項進行深度梳理,統一梳理口徑和標準,編制“一次辦好”事項清單。目前已向社會公布“一次辦好”事項清單,確定縣級第一批“一次辦好”辦理項1742項,其中行政權力事項1327項、公共服務事項415項,占總數的91%;第二批“一次辦好”辦理項168項,其中行政權力事項129項、公共服務事項39項,已實現全覆蓋。
三是高頻事項辦理“全面提速”。
1.企業開辦3個工作日內完成。建立“證照聯辦”機制,3個工作日內完成營業執照辦理、公章刻制、銀行開戶、涉稅辦理、社保登記等事項,可操作性強、企業需求量大的許可事項與企業營業執照同步辦理。豆黃金食品有限公司新成立了栗黃金食品有限公司,新成立公司需要完成營業執照辦理、公章刻制、銀行開戶、涉稅辦理、社保登記等一系列事項。以前半個月辦不下來,現在費縣政務大廳實行幫辦協辦,主動協助企業對接所需部門單位,栗黃金食品有限公司半天時間就完成了營業執照辦理,2個小時完成了公章刻制,銀行開戶、涉稅辦理、社保登記也在3天之內辦完,讓栗黃金食品有限公司在3個工作日就跑完所有流程,效率很高,讓企業有了獲得感。
2.不動產交易登記“1小時辦結”。優化整合不動產交易、稅收、登記辦理環節,推行不動產交易登記“整鏈條”辦理,實行“一窗受理、一網辦理、一小時辦結”。如在申報資料齊全、符合法定條件的情況下,申請人辦理二手房轉移登記、預售商品房登記等10余項事項,辦結時間由過去的1-2天提速為1小時。目前累計“1小時辦結”數量達到381件。
3.水電氣暖報裝“一次辦好”。出臺了《費縣簡化水氣暖報裝專項行動方案》,水電氣暖公司安排人員進駐縣政務服務中心,簡化報裝流程,刪減重復材料和無謂證明,實現“一次辦好”。
4.開通“政務快遞”服務。對當場無法獲取的證照證件和批復結果等,辦事群眾可按照自愿的原則選擇“政務快遞免費送達”服務,將辦事取證由“上門取”變為“送上門”,快遞費用統一由財政支付結算。
四是持續開展“減證便民”。鞏固“減證便民”成果,做到沒有法律法規依據的一律取消、能被其他材料涵蓋或替代的一律取消等6個“一律取消”。確需保留的證明材料,嚴格實行清單管理,并加強互認共享,減少不必要的重復舉證。大力減少蓋章、審核、備案、確認、告知等各種繁瑣環節和手續,上一個政務服務環節已收取的申報材料,不再要求重復提交。分2批取消調整的證明和蓋章類材料清單共55項,需村居開具的證明材料僅保留12項。
五是加快推進“一枚印章管審批”。把放管服改革與機構改革深度結合,在縣級設立行政審批服務局,實行“一枚印章管審批”,全面提升審批效率。
三、推行信息化實現網上通辦
一是高頻事項“一網通辦”。根據不動產交易登記、“證照聯辦”、投資建設項目的標準化流程,將相關業務系統與政務服務平臺互聯互通,推進數據交換共享,推廣應用電子簽章、電子簽名,實現“一網通辦、集成服務”。依托全市公共數據交換共享平臺,最大限度地精簡企業群眾辦事手續和材料。
二是常規事項“自助辦”。在縣政務服務中心建立自助服務區,通過自助服務設備可以辦理常辦的自助申報事項,也可以進行辦事指南、常見問題和辦事進度的查詢。
三是中介事項“網上超市辦”。依托省政務服務平合,進一步完善“網上中介超市”功能,確保全縣重點行業領域的中介服務機構達到3家以上。公布了縣級政務服務事項中介服務項目清單,共涉及17個部門單位的40項政務服務事項中介服務項目。摸清中介機構底數,制定出臺中介服務規范標準和監管措施,建立健全失信聯合懲戒和中介服務機構退出機制。
四、推行人性化實現服務代辦
一是群眾事務“專職代辦”。推行便民服務專職代辦制度,采取政府購買服務方式,從大學畢業生和基層后備干部中公開考選300名村級便民服務專職代辦員,每人服務1-2個行政村,實現行政村服務代辦全覆蓋。縣政務服務中心安裝視頻會議系統和監控終端設備,與鄉鎮便民服務中心、村代辦點雙向視頻連接,形成了上下貫通的三級便民服務體系,切實解決基層群眾“門難進、路難跑、事難辦”問題。編制便民服務事項代辦清單,目前共梳理出160項可代辦事項。實施專職代辦以來,全縣代辦員下沉到農村一線,累計為群眾提供全程代辦事項34.8萬件,咨詢協辦55.6萬件,直接為群眾節約交通、誤工等費用6500余萬元。
二是企業審批“全程代辦”。出臺《費縣企業投資項目代辦服務實施辦法》,對重點工業項目以及政府投資項目推行審批服務“全程代辦”制度。成立了以政務服務中心管理辦工作人員為代辦員、各行政審批部門單位派駐窗口工作人員為專辦員、項目單位聯系人為聯絡員的代辦隊伍,做到“一人受理、全程服務”,當好企業“店小二”。
五、建設政務服務平臺實現監管升級
一是打通縣直部門不共享系統。強化政務服務平臺應用,整合縣直部門單位不共享的業務系統,按照市政府要求遷移到市政務云,不能整合的,與政務服務平臺互聯互通,建立數據共享通道,實現政務服務平臺“一窗受理”。整合政務服務熱線。除110、119、120等緊急類熱線外,將其他123開頭的熱線全部整合,統一歸集到12345熱線中心,實現政務熱線“一線連通”。
二是推行政務服務實名制。對全縣政務服務事項辦理人員實行實名制管理,在政務服務平臺建立辦事人員名錄庫,逐項明確具體辦事人員,實現人崗對應、權責對等。要求各部門政務服務事項統一在山東政務服務網辦理,對于可以利用平臺但未使用的部門單位,加強督促考核,嚴肅通報問責。
三是全面加強事中事后監管。構建以權責清單為基礎、以“雙隨機、一公開”為原則、以信用監管為核心、以“互聯網+監管”為支撐、以制度鏈為保障的事中事后監管體系。公布《費縣縣級隨機抽查事項清單》,共納入34 個縣直部門單位的 264 項隨機抽查事項。在市場監管、安全生產、環境保護、文化創意等領域推行監管內容標準化,對同時涉及多層次、多部門的檢查事項,實行跨部門“隨機抽查”,推動解決任性執法、執法不公等問題。□作者系費縣縣委書記、費縣政府行政審批制度改革辦公室副主任 E:ZY
關鍵詞:放管服 品牌 改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