韓金紅,潘 瑩
(1.新疆財經大學 會計學院,烏魯木齊 830012;2.通號(北京)軌道工業集團有限公司 財務部,北京 102600)
城市投資環境的優劣直接關系到國內外投資者的投資意向,優質資源的流入會改善當地投資的效率和效果,從而影響經濟的發展。推進“一帶一路”建設,重點是要發揮其沿線城市支撐作用,從而可以輻射帶動周邊城市共同發展,對于優化城市之間的資源配置以及統籌區域經濟發展具有重大意義。
縱觀國內外關于投資環境的研究可以發現[1-6],考察對象從單一到多數,分析體系從松散到系統,研究方法越來越規范;關于“一帶一路”的研究文獻不斷豐富[7-11],視角越來越寬泛。但是目前對沿線節點城市投資環境方面的研究鮮有涉及,因此本文以“一帶一路”沿線的36個城市為考察對象,通過構建投資環境評價指標體系,依托因子分析法,客觀評價“一帶一路”沿線城市的投資環境。本文的創新之處在于首次通過因子分析法對“一帶一路”沿線重要節點城市的投資環境進行評價,為改善沿線城市的投資環境提出建議。
本文在充分借鑒已有評價指標體系的基礎上[12],考慮到數據的可獲得性和可操作性,結合“一帶一路”沿線城市實際狀況,本著全局性、差異性、有效性、可操作性以及可量化的原則,從基礎環境、經濟環境、人力資源、政府行為、社會服務水平5個角度考慮,并選取15小類,共計28個具體指標,如表1所示。
本文選取的研究對象為“一帶一路”沿線城市,由于涉及的節點城市眾多,所以選擇的樣本的標準是:中國政府發布的《愿景與行動》中明確提出的節點城市和重點涉及省區的省會城市,共計36個樣本,包括北京、天津、哈爾濱、沈陽、長春、大連、上海、連云港、合肥、寧波、杭州、福州、泉州、廈門、青島、煙臺、鄭州、西安、長沙、武漢、南昌、南寧、廣州、深圳、汕頭、湛江、海口、三亞、重慶、成都、昆明、蘭州、西寧、銀川、烏魯木齊、呼和浩特(由于拉薩市數據缺失較多,故未作分析)。指標體系中的原始數據來源于《中國城市統計年鑒2015》及城市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公報。
為了消除量綱的影響,本文采用極值法對各指標的原始數據進行標準化處理。
2.2.1 因子分析條件檢驗
利用stata12.0對相關數據進行KMO檢驗和SMC檢驗,KMO的結果值為0.7685,SMC的均值為0.98。上述檢驗表明各變量有較高的相關性,適合采用因子分析法。
2.2.2 公因子提取
按照特征值大于1和方差累計貢獻率大于85%的原則,選取前4個公因子,其累計方差貢獻率達到87.62%,表明這4個公因子能夠涵蓋原始信息的87.62%,代表性相對較高,如表2所示。

表2 提取的公因子特征值和貢獻率
2.2.3 因子命名
為明確和清晰投資環境的內部結構,對因子進行正交旋轉,獲得更具有解釋力的公因子。旋轉后因子載荷矩陣如表3所示。

表3 旋轉后因子載荷矩陣
由表2和表3得知,第一公因子對投資環境的貢獻率達到47.66%,表明各指標在第一公因子上集中了大部分的載荷,是決定投資環境的重要因素。其中,供水總量X3、移動電話年末用戶數X4、互聯網寬帶接入用戶數X5、公園綠地面積X6、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X12、城鄉居民儲蓄存款余額X13、金融業從業人員X16、年末金融機構人民幣各項存款余額X17、年末金融機構人民幣各項貸款余額X18、職工平均工資X20、教育支出X21、科學技術支出X22、地方一般公共財政預算收入X23、地方一般公共財政預算收入X24、公共圖書館藏書X25、醫生數X26、床位數X27、從業人員期末人數X28等指標主要反映城市基礎設施水平、城市金融服務水平以及政府和社會支持水平因素,命名為城市化水平因子。
第二個公因子在客運總量X1、貨運總量X2、固定資產投資X9、普通高等學校在校人數X19指標上的載荷較大,它反映了城市的交通運輸能力、潛在投資能力以及人力資源等要素,命名為潛在能力因子。
第三個公因子在近兩年地區生產總值平均增速X7、人均地區生產總值X8、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X14、城鎮居民人均消費性支出X15指標上的載荷較大,主要反映城市的經濟發展水平,命名為經濟發展因子。
第四個公因子在第二產業占GDP比重X10、第三產業占GDP比重X11指標上載荷較大,故命名為產業因子。
2.2.4 計算因子得分及排名
利用表4的因子得分系數矩陣,計算各個城市的因子得分。

表4 因子得分系數矩陣
按照表4所示的各個指標所對應的因子得分系數和標準化處理后的原始變量,計算出四公因子F1、F2、F3、F4的具體得分,再按照各因子所對應的貢獻率占4個公因子方差貢獻率之和的比值為權數,得到綜合的投資環境評價得分F,按照分數結果的大小進行排序,如表5所示。

表5 “一帶一路”沿線城市投資環境得分及排名
通過因子分析的結果可以發現,各城市投資環境之間存在一定的差異。在空間上總體呈現出由東部向西部、由沿海向內陸逐漸降低的趨勢,這也是符合現實狀況的,我國東西部地區、沿海與內陸地區間的城市發展水平差異較大。排名第一的是北京,第二是上海,第三是重慶,廣州、深圳、天津分別位居第四到第六名,綜合得分均在0.25以上,投資環境較優越。這六個城市作為我國的直轄市或者經濟特區,物質基礎雄厚,受國家政策傾斜的影響,對優質資源的吸引力大;城市的硬件設施條件完善,社會服務水平高;市場容量大,潛在投資機會以及就業機會多,具備良好的城市投資環境。排名在7~15名的城市大多位于我國的東部或南部,綜合得分在0.1~0.2之間,投資環境一般。由于東部、南部的地區優勢,這些城市對外開放程度相對較高、經濟實力較強、輻射帶動作用較大;排名較靠后的城市綜合得分在0.1以下,投資環境不太理想,城市大多處于我國中西部內陸或者規模較小、城市化發展水平相對較低的特點突出,對于資源的吸引力小。
基于“一帶一路”沿線36個城市投資環境的測度,結果表明各城市投資環境存在較大的不均衡性,東部投資環境較中西部地區優勢明顯。各沿線城市居于關鍵地位,不同類型的城市其關注點也是不同的,每個城市存在不同的優勢和劣勢,因此,各城市要積極調動和發揮各自的優勢資源條件,借助“一帶一路”倡議,整合和配置沿線的優質資源,提升城市投資的產出水平,增進東、中、西部各區域之間的互動與合作,不斷改善和提升投資環境的質量,促進沿線地區經濟繁榮。
本文通過對投資環境影響因素的分析得到以下啟示:(1)充分發揮沿線核心城市的輻射帶動作用,接受輻射的城市再發揮輻射作用,從整體上改善和提升“一帶一路”沿線城市的投資環境。(2)地區、城市之間的經濟發展不是孤立的,通過不同區域聯動發展實現更大范圍、更高層次的合作交流,合理引導資源的流動,實現高效配置資源從而不斷改善各城市投資環境。(3)在城市化水平因子方面大多得分為負數,表明各城市的發展水平較低,基礎設施建設是推進“一帶一路”實施的硬件因素,只有提高各城市的基礎設施水平才能保障各國之間的通暢交流。(4)優化城市產業結構,各城市的產業因子得分均較低,不同城市居于不同的產業層次和產業類型,應該重視產業之間的合理分布,優化產業結構,推動區域交流合作和產業集聚蓬勃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