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故事
她雖然退休了,但還想留在三尺講臺上,講更多做人的道理,讓學生成為對社會有責任感的人。教師不僅僅是傳授知識的教者,更是育人的智者。王桂霞說:“如果,再給我四十載,我仍然選擇做一名普通的教師。我沒有遺憾,只感慨時光太快了。”
冰天雪地的留念
從教45年的王桂琴,目前退居溫暖宜人的廣東省珠海市。她在沈陽從教期間曾帶過8屆畢業生;在珠海從教期間曾帶5屆初中畢業生。
回憶自己在遼寧省沈陽市任教的經歷,王桂霞不能忘記這樣一幕場景:
沈陽的一個寒冷冬日里,大雪封住了城市的主要車道,人們在風雪中艱難前行,初中的學生們要去街道掃雪,有學校、年級、班級的掃雪地段,為了城市的交通,班級有這樣的班規:雪停就是命令!
在北陵大街的橋底下的班級雪段,被汽車軋得結結實實,用掃帚是清理不了的,鐵鍬受力面積小,一鍬一鍬的鏟除,也是異常困難。每次面對冰天雪地的任務,王桂霞都會捏出一把冷汗。氣溫在零下20℃,初中學生也只有十二三歲,需要班主任有強大的號召力。
深秋,王桂霞就會安排男生自己動手找來板材,再用特大號釘子釘好兩個一米長、半米寬的大木板扒犁,用作推雪的工具。班里要預備4個用柳條編織的大筐,4把大掃帚,4把鐵錘子。如果遇到冰雪的時候,就先用錘子鑿鑿,然后用扒犁推推,接著用掃帚掃掃,再用鐵鍬鏟鏟,最后放在柳條筐中,倒入綠化帶。王桂霞說:“我們要未雨綢繆,先做好入冬的準備。”
“潔白的雪花飛滿天,白雪覆蓋著我的校園”,唱著這首學生寫的校園歌曲,王桂霞帶著學生走上雪段。這首歌是她帶的1977屆畢業生——刁斗寫的。每次唱起這首歌,作為語文老師,王桂霞都會有一種幸福感。告訴掃雪的學生們,分組合作,集中兵力,從中間路段,向兩邊突擊,注意安全,聽指揮,守紀律,班長、組長認真負責,學生們的哈氣,在帽子上,口罩上結成冰花,各個小臉紅撲撲的,露出亮晶晶的雙眼。白色的雪堆積在綠化帶中,為明年春天孕育著新綠。
學生們不怕苦,不怕累,唱著歌回到學校。一名學生在作文課上寫道:“王老師,如媽媽一樣,在雪中為我們指揮交通,以身作則地鏟雪。我們喜歡沈陽的冬天,更喜歡下雪,這樣我們更能感受到冬日的溫暖與溫馨,我愛這個班級。有時我更希望周日有雪,這樣,王老師會帶我們來到沈陽的北陵公園,帶我們去打雪仗,溜冰。歡聲笑語蕩漾在白色的童話世界里。”
一名學生,一生回憶
王桂霞與學生的互動是幸福的。在課堂上,面對學生一張張笑臉,一雙雙求知的眼睛,她感到滿足,有種感動。王桂霞說:“學生們畢業后,從遠方寄來的賀卡,我能感到茫茫人海中,有種師生的牽掛,感受到師生間的依戀、關心、知心。”
在課堂上,王桂霞傾聽學生的心聲,全心全意為學生釋疑解惑,因材施教,愛治其心、嚴導其行。王桂霞說出這樣一件事:
“1997年,我教的一個學生叫于超,當年他因為理科強,尤其是數學成績突出,每次考試幾乎是滿分。但是他的語文成績并沒有如數學成績一樣,語文表達能力,尤其是口頭表達能力,總是有口頭語‘那,那……甚至一次發言,他說了21次‘那字,我鎖了一下眉頭,希望能轉變他的現狀。
“當時,與我一起搭班的數學老師是劉福,他是我的1978屆學生。我們合作非常愉快,他教的數學成績也一直是很優秀,如今也評為遼寧省特級教師。我們為于超同學量身定做了一份‘中考計劃。最后,于超數學滿分,通過了清華附中在遼寧省的特招考試,前往首都——北京學習。
“考試結束后,我和于超就在語言表達方面做了深入互動,讓他意識到語言輸出的條理性,思路的清晰性,他慢慢有所變化,‘那字也消失了。”
教師是學生的良師益友,更是學生心中的燈塔。要做好引導,有效的互動,才能讓師生建立強有力地信任感。如今已經退休的王桂霞想對學生們說:“抓緊時間,與時間賽跑,不虛度年華。”
本刊點評
教師固然要幫助學生學習,更要關注孩子的成長,尊重孩子的自尊心,與他們建立親密平等的朋友關系。堅信孩子有獨立處理事情的潛質,盡可能支持他們。失敗時,應鼓勵安慰;成功了,要及時表揚。對學生的教育和引導就應做到全方面,這需要教師全身心的付出。王桂霞以自己的行動證明:為學生指路的人,一生受學生敬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