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政堅 李晉榮 王秀萍 李強 李巧紅
【摘要】開展大數據審計是內部審計發展的必然趨勢。在大數據環境下,利用大數據開展分析,是內部審計提升工作效率、節約審計成本、有效識別風險、增加組織價值的有效方法和手段。本文就大數據環境下,如何利用大數據技術開展審計工作提出一些思路及具體路徑。
【關鍵詞】大數據 內部審計 數據 審計方法
傳統的內部審計基于不同數據采用具體方法,在對指定數據查詢的基礎上,將相關信息歸集分析和確認。其優點是準確、直觀,其缺點是工作量大、數據相關性不強、數據趨勢變動不直觀等。大數據審計能夠彌補上述缺點。如今,開展大數據審計是內部審計發展的必然趨勢,特別是在大型企業建立企業資源計劃(ERP)的基礎上,開展大數據審計引領著內部審計發生深刻的變革。國網陽泉供電公司在積極探索下,總結提煉出了較為系統、完整的大數據審計模式,為開展大數據審計探索出了一條新路。
一、大數據審計下內部審計的轉變
(一)審計指導思想的變化
企業開展大數據審計,審計歸集的信息有了較大量變,使得內部審計能夠從更宏觀的層面看待問題,也就為組織價值實現提供了更加廣闊的視角,使內部審計能站在組織目標的實現角度來看待問題。相較于傳統內部審計而言,看待問題的角度,要從局部向整體轉移,微觀向宏觀拓展。只有這樣,內部審計才能夠更好地提供審計增值服務,被企業決策層所認同。因此大數據下的內部審計指導思想應進行轉變,圍繞組織目標的實現開展內部審計。
(二)審計目標的轉變
開展大數據審計,不能停留在歷史結果的審計評價,而是要對歷史結果的形成內因進行評價,對事物發生、發展變化趨勢進行專業推演,對事物演變過程提供參考意見。只有這樣,才能夠為企業未來發展提供有價值的增值服務。這就需要由傳統的評價審計為目標向新型的增值服務為目標進行轉變。
(三)審計方式的轉變
傳統模式下的內部審計,追求的是精準,以確保審計結果客觀公正。大數據審計下,審計目標由面向歷史向面向未來轉變,數據的精準需求讓渡于趨勢變化,審計方式面臨著調整。這種調整,不僅包含單個審計項目的方式調整,更多的是審計項目計劃編排和審計目標實現上要有一定的調整、變化。具體而言,是以問題為導向的審計結果評價讓位于以管理效果評價為導向的審計項目執行,歷史審計向未來審計轉變。
(四)審計方法的轉變
面對大量的數據,采用傳統審計方法顯然不能滿足快節奏的需求。這就需要采用大數據分析方法提升審計效率。這樣不僅加快了數據處理速度,甚至可以將傳統抽樣樣本擴大為總體,而且也可采用公開發布的公共信息進行審計,可對數據的不同載體形式加工處理,可對非現場數據進行遠程處理等。這樣不僅不會降低審計結論的可信程度,反而能夠提升其可利用價值,對企業決策更有裨益。
(五)審計結果報告的轉變
審計目標轉變了,審計結果報告中,面對歷史的審計結果報告將向面對未來的審計意見表述轉變。報告中的體現重點表現為審計意見和建議的部分,審計發現問題成為了審計意見和建議的說明和依據。這樣突出的是審計意見和建議,對組織目標的實現更有價值。
二、企業開展大數據審計的具體路徑
(一)審計項目計劃編制
在大數據審計下,審計項目計劃編制中,要注意審計保證業務和審計咨詢業務的合理劃分,要圍繞組織目標的實現,靈活采用不同的審計業務模式組織實施。如在審計實務中開展的工程建設項目全過程審計,傳統模式下存在時間長、投入大、效果差、整改難的弊端。如今可采用審計咨詢業務模式組織實施,開展事前規范、事中把控、事后評價,最大化地發揮內部審計咨詢服務功能。
(二)審計項目實施
(1)審計方式?,F代計算機、網絡及企業資源計劃(ERP)技術的實現,為開展非現場審計創造了條件。非現場審計方式可節約人力時間成本,提高審計數據的及時、公正性,有效提升審計工作效率,還可通過網絡對審計現場進行圖像、視頻等審計資料的即時傳遞,保證了審計資料的及時、真實性。
(2)審計方法。大數據審計方法多種多樣,且不限于載體、形式和來源。例如:①審計抽樣:可將抽樣樣本擴大為樣本總體,利用計算機對樣本總體全部篩選,快速選出異常數據進行標注。如對大額現金支付檢查,可導出現金明細賬,對大于1000元的現金支付進行篩選。②偏離度篩查:對有固定關聯度的數據篩查。如對社保基金的檢查,導出全部職工基本養老保險繳費數據,按照固定比例計算,篩查偏離固定比例的數據。③方差篩查:對于偏離平均值的數據進行篩查。如工程項目建設管理費的檢查,導出工程項目建設管理費和工程項目總投資,計算方差,對離散度較大的數據進一步核查。④數據異動篩查:對于數據變動繪制直線(折線)圖,觀察數據變動K值。如檢查成本均衡入賬,導出區間成本發生數據,繪制圖表,觀察K值變化情況,確定審計疑點。⑤歷史數據比對:對一定時期內的數據變化進行數據分析。如觀察企業資產變動情況,導出一定時期的資產數據,繪制圖表,觀察K值變化情況。⑥與公開數據比對:導出企業指定數據,與社會公開信息比對。如查看企業的盈利能力變化,導出一段時期內的經營結果,與國民經濟(或行業公布數據)進行比對,確定企業盈利能力。⑦隱形關聯數據比對:有一定關聯關系的數據比對。如查看企業成本與銷售配比關系,導出項目成本與銷售收入,繪制圖表,查看數據的關聯情況。⑧趨勢預測:對相關數據進行趨勢變化預測。如觀察企業盈利能力、償債能力、現金流等,導出相關數據,繪制圖表,預測數據變化趨勢。⑨綜合數據比對:對由一定關聯度的數據進行比對,觀察數據變化的一致性。如產品銷售和產品成本變化曲線,與應交稅金和進項稅變動曲線比對,確定產品銷售的真實性。⑩文本與數字的比對:對不同種類的數據進行轉化,查找其相關性。如對‘三重一大”貫徹落實,將相關會議紀要等文本進行數字化,利用正則表達式進行關鍵字檢索,與相應的數據進行比對。音頻影像資料的收集處理:對音頻影像資料進行歸集加工處理,形成審計證據。如工程項目隱蔽工程的現場監理資料等進行歸集,形成審計證據。
(三)審計結果報告
在大數據審計下,審計結果報告的重點應向審計意見和建議傾斜,重點將審計結果的意見和建議有針對性地圍繞組織目標展開,同時將審計發現問題作為意見和建議的支撐依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