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駐臺北特約記者 崔明軒 蕭師言
隨著11月24日臺灣“九合一選舉”進入倒計時階段,島內各候選人展開了最后激戰。由于政績不佳、民生凋敝,民進黨在全臺各地,甚至在以前一直被稱為“民進黨大本營”的高雄,選情都不樂觀。為了挽救告急的選情,民進黨當局再次大肆炒作“大陸滲透”,誣稱大陸通過所謂“銳實力”“干預臺灣選舉”,國民黨高雄市長候選人韓國瑜等人也被扣上“通共”的“紅帽子”。更有美國官員公開附和稱“有外在勢力試圖改變臺灣風向”,“這是非常危險的”。不過,島內多數民眾和媒體都對民進黨這種選舉套路不屑一顧。臺灣《聯合報》稱,在民進黨的治理下,臺灣一天天變得虛弱。“兩年多來,兩岸和平發展無以為繼,臺灣民心已歷經了很大的轉折。當民進黨的‘中國威脅牌開始失靈,也就是民主見真章的時刻了”。
“銳實力正在穿透臺灣”
這兩天,臺當局給自己慣用的“抹紅”“反中”的選舉套路找到了一個“新詞”——西方借以指責中國的“銳實力”。英國《金融時報》21日稱,臺當局官員指控北京正在通過滲透和散布假消息,干預臺灣選民選出他們的市長、議員及里長,“企圖以銳實力影響臺灣選舉”,這種指控也正在一些西方國家引發回響。報道引述臺灣陸委會副主委邱垂正的話稱,這種手法自特朗普當選以來在西方出現,西方給它冠上一個新名詞:銳實力。邱垂正說,“沒有人比我們更清楚(大陸的)銳實力,因為我們正處于它的最前線”。臺前調查局官員還進一步解釋大陸的“銳實力滲透”,“他們不再押注臺商,不再依靠國民黨,而是主動在臺灣扶植自己的勢力,他們深入草根,甚至進入了民進黨的權力基礎”。
“銳實力”這張牌也被蔡英文用于催票。21日,她在民進黨臺北市長候選人姚文智的造勢晚會上稱,有“境外力量在鋪天蓋地地介入臺灣選舉”,通過社交媒體散布假信息,以網絡霸凌“想讓不同意見的人閉嘴”,“所以你們手中的這一票,要告訴全世界,臺灣就是臺灣,我們是臺灣,從來不是中國臺灣”。親綠的《自由時報》22日稱,為了應對“大陸干預”,臺當局跨部門機關已成立“資訊安全應變小組”,“國安”單位正密切監控“大陸網軍”,“隨時因應可能面臨的境外勢力網軍對計算機計票系統發動的攻擊”。
《自由時報》22日報道了一條聳人聽聞的“大新聞”:“操縱臉書上百‘僵尸賬號,中國網軍‘跨境云控系統被曝光”。報道稱,“中國網軍”的這一軟件可同時控制100個臉書賬號,將IP位置定位在其他
國家,還可設定每個賬號點贊、分享、回復的間隔時間,1天能加10萬個臉書好友?!爸袊W軍利用‘跨境云端系統,在網絡上帶風向以影響臺灣選情?!?/p>
該報還發表社論“提醒”選民,“敵暗我明,中國銳實力正在穿透臺灣,隱形軍團的幽靈在臺灣上空徘徊”,而最大的隱憂在于“他們所扶植的政黨與候選人當選”。
綠營還邀請“港獨”勢力探討“對大陸銳實力的應對之道”?!杜_灣醒報》22日稱,“臺灣民主基金會”前一天邀請香港“真普選聯盟”召集人鄭宇碩以及被香港立法會取消議員資格的羅冠聰等人共商“香港經驗與反制之道”。臺“中研院副研究員”吳叡人在會上稱,臺灣目前出現三大問題使大陸可對臺進行“強烈的銳實力攻擊”,包括“外交
脆弱”、過分依賴大陸經濟、內部有許多親陸派,“從這次選舉我們非常清楚地看到,中國對臺灣的銳實力滲透攻擊已經是登堂入室”。
未查到“陸資介入”
臺灣《聯合報》稱,如果注意到最近選舉新聞中出現的關鍵詞,如“境外勢力”“境外資金”,或者更直接的“中資”“中共網軍”等,就知道綠營又開始打“抹紅牌”了。國民黨高雄市長候選人韓國瑜首當其沖被扣了不少“紅帽子”,日前有網絡流言稱有10億元人民幣的陸資流向韓國瑜陣營,僅高雄檢方就接到兩三百件檢舉。
臺當局下大力氣查大陸“銳實力滲透”,到底成果如何呢?《中國時報》22日稱,據臺警政署統計,截至21日,查獲選舉賭盤9件,但查獲的都是傳統六合彩賭盤,“未發現任何陸資”。臺警方稱,陸資要進入島內而不被發現,不是容易的事,且檢方和警方大力查緝地下匯兌,并未發現異常跡象。
臺灣“聯合新聞網”21日稱,民進黨日前還發布“杜絕中國魔手伸入臺灣——反介入、顧臺灣”競選廣告。對此,臺灣淡江大學全球發展學院院長包正豪炮轟“民進黨無恥無下限”。他質問,如果民進黨真的相信自己的指控,為什么不直接舉報?檢調部門應立刻調查并逮捕那些“特定候選人”,“為什么不這樣做,反而是用影射的手段?”他批評說,選舉選到這么卑劣,難道真的不出奧步(花招)就不會選嗎?
到底誰是“境外干預因素”
針對民進黨當局的抹黑,國臺辦多次回應稱,我們從不介入臺灣選舉,這種說法完全是無中生有,憑空捏造。民進黨當局蓄意在兩岸同胞之間制造隔閡,升高敵意,破壞兩岸關系,以此撈取選舉利益。
在不少島內輿論看來,真正“干預臺灣選舉”的另有其人。臺灣《上報》21日稱,美國在臺協會主席莫健日前接受臺灣TVBS電視臺采訪時稱,“有外在勢力試圖改變臺灣風向,散播不實信息,這是非常危險的”。TVBS播出這段采訪后不久就將視頻從網站上撤下。TVBS稱,莫健有關“外力”的說法引發多名重量級學者的嚴重質疑,該臺基于新聞中立,對于有高度爭議的新聞以下架方式處理,以免被政治操弄,相關決策過程“沒有任何外力介入”。
對TVBS下架莫健訪談,綠營媒體立即大肆炒作,稱TVBS是“受到對岸壓力”。臺當局通信傳播委員會(NCC)也出手調查,并約談TVBS。NCC的理由是,莫健是重要人物,專訪具有高度新聞性,為何電視臺播出后卻突然下架,要求業者說明內控決策過程。對此,“聯合新聞網”21日稱,媒體基于編輯方針等各種考慮,從網站下架新聞是經常發生的事,NCC居然要去幫業者判斷“這則新聞很重要,怎么可以隨便下架”?作為號稱獨立機關的NCC竟毫不遮掩地將手伸入媒體,干預媒體編輯制播內容,到底誰違反新聞自由?
TVBS網站也透露稱,事件發生后,美國在臺協會不僅致電關切為何沒再續播,而且還透過其文化組來電要求重新上架,并告誡TVBS,如果不上架,就是“對美國政府不尊重”。此前,美國在臺協會高雄辦事處前處長杜維浩還在綠營候選人粉絲專頁上貼文稱,高雄人應該以“新”高雄為傲。報道稱,在臺灣選舉前夕,美國的外交人員成為“全球唯一向臺灣緊繃選情公開喊話的境外官員”。如果檢視莫健專訪事件,不禁令民眾感慨,在大選前夕,究竟誰是“外在勢力”?誰在“新聞干預”?
“反中抹紅”牌還奏效嗎
“不久前美國中期選舉,特朗普也猛打‘中國介入牌,結果顯然并沒有得分。如今蔡政府也指控‘大陸介入臺灣選舉,似乎與特朗普遙相呼應。幾天后,‘九合一選舉就要攤牌,‘大陸介入牌能有助綠營得分嗎?”“中時電子報”22日這樣問道。
對此,臺灣“中國文化大學”新聞系主任胡幼偉稱,“臺獨反中”是民進黨基本路線之一。但民進黨用這一招用了十多年,“從民意來看,這些路線擋了民眾財路,愈來愈多人開始強烈反彈”。
《聯合報》稱,民進黨“反中”政策和采取的對抗策略實際上是在阻礙臺灣的發展腳步。過去20年,臺灣人均收入從領先韓國4000美元到落后6000美元,正是民進黨“反中”所帶來的災厄。久而久之,民眾已看出其“買空賣空”的真面目,漸漸不再上當。報道稱,一場地方選舉,民進黨卻把基調升高到“統獨”,真正目的其實是在釋放煙霧,轉移焦點。
“歷史將會怎么記載2018年底這場驚異的選戰,是從苦悶壓抑中脫困、翻轉臺灣的新開始?還是船過水無痕、終究慨嘆惘然的一場幻夢?24日將會給出答案。”《中國時報》22日稱,此次選舉,避政治、拼經濟成為主軸。臺灣經濟遲滯、產業與民生陷入困境,是必須盡快解決的顯性課題,但實際上兩岸關系的發展和突破,才是真正的關鍵?!?/p>
●本報駐臺北特約記者 崔明軒 蕭師言
隨著11月24日臺灣“九合一選舉”進入倒計時階段,島內各候選人展開了最后激戰。由于政績不佳、民生凋敝,民進黨在全臺各地,甚至在以前一直被稱為“民進黨大本營”的高雄,選情都不樂觀。為了挽救告急的選情,民進黨當局再次大肆炒作“大陸滲透”,誣稱大陸通過所謂“銳實力”“干預臺灣選舉”,國民黨高雄市長候選人韓國瑜等人也被扣上“通共”的“紅帽子”。更有美國官員公開附和稱“有外在勢力試圖改變臺灣風向”,“這是非常危險的”。不過,島內多數民眾和媒體都對民進黨這種選舉套路不屑一顧。臺灣《聯合報》稱,在民進黨的治理下,臺灣一天天變得虛弱?!皟赡甓鄟?,兩岸和平發展無以為繼,臺灣民心已歷經了很大的轉折。當民進黨的‘中國威脅牌開始失靈,也就是民主見真章的時刻了”。
“銳實力正在穿透臺灣”
這兩天,臺當局給自己慣用的“抹紅”“反中”的選舉套路找到了一個“新詞”——西方借以指責中國的“銳實力”。英國《金融時報》21日稱,臺當局官員指控北京正在通過滲透和散布假消息,干預臺灣選民選出他們的市長、議員及里長,“企圖以銳實力影響臺灣選舉”,這種指控也正在一些西方國家引發回響。報道引述臺灣陸委會副主委邱垂正的話稱,這種手法自特朗普當選以來在西方出現,西方給它冠上一個新名詞:銳實力。邱垂正說,“沒有人比我們更清楚(大陸的)銳實力,因為我們正處于它的最前線”。臺前調查局官員還進一步解釋大陸的“銳實力滲透”,“他們不再押注臺商,不再依靠國民黨,而是主動在臺灣扶植自己的勢力,他們深入草根,甚至進入了民進黨的權力基礎”。
“銳實力”這張牌也被蔡英文用于催票。21日,她在民進黨臺北市長候選人姚文智的造勢晚會上稱,有“境外力量在鋪天蓋地地介入臺灣選舉”,通過社交媒體散布假信息,以網絡霸凌“想讓不同意見的人閉嘴”,“所以你們手中的這一票,要告訴全世界,臺灣就是臺灣,我們是臺灣,從來不是中國臺灣”。親綠的《自由時報》22日稱,為了應對“大陸干預”,臺當局跨部門機關已成立“資訊安全應變小組”,“國安”單位正密切監控“大陸網軍”,“隨時因應可能面臨的境外勢力網軍對計算機計票系統發動的攻擊”。
《自由時報》22日報道了一條聳人聽聞的“大新聞”:“操縱臉書上百‘僵尸賬號,中國網軍‘跨境云控系統被曝光”。報道稱,“中國網軍”的這一軟件可同時控制100個臉書賬號,將IP位置定位在其他
國家,還可設定每個賬號點贊、分享、回復的間隔時間,1天能加10萬個臉書好友?!爸袊W軍利用‘跨境云端系統,在網絡上帶風向以影響臺灣選情?!?/p>
該報還發表社論“提醒”選民,“敵暗我明,中國銳實力正在穿透臺灣,隱形軍團的幽靈在臺灣上空徘徊”,而最大的隱憂在于“他們所扶植的政黨與候選人當選”。
綠營還邀請“港獨”勢力探討“對大陸銳實力的應對之道”?!杜_灣醒報》22日稱,“臺灣民主基金會”前一天邀請香港“真普選聯盟”召集人鄭宇碩以及被香港立法會取消議員資格的羅冠聰等人共商“香港經驗與反制之道”。臺“中研院副研究員”吳叡人在會上稱,臺灣目前出現三大問題使大陸可對臺進行“強烈的銳實力攻擊”,包括“外交
脆弱”、過分依賴大陸經濟、內部有許多親陸派,“從這次選舉我們非常清楚地看到,中國對臺灣的銳實力滲透攻擊已經是登堂入室”。
未查到“陸資介入”
臺灣《聯合報》稱,如果注意到最近選舉新聞中出現的關鍵詞,如“境外勢力”“境外資金”,或者更直接的“中資”“中共網軍”等,就知道綠營又開始打“抹紅牌”了。國民黨高雄市長候選人韓國瑜首當其沖被扣了不少“紅帽子”,日前有網絡流言稱有10億元人民幣的陸資流向韓國瑜陣營,僅高雄檢方就接到兩三百件檢舉。
臺當局下大力氣查大陸“銳實力滲透”,到底成果如何呢?《中國時報》22日稱,據臺警政署統計,截至21日,查獲選舉賭盤9件,但查獲的都是傳統六合彩賭盤,“未發現任何陸資”。臺警方稱,陸資要進入島內而不被發現,不是容易的事,且檢方和警方大力查緝地下匯兌,并未發現異常跡象。
臺灣“聯合新聞網”21日稱,民進黨日前還發布“杜絕中國魔手伸入臺灣——反介入、顧臺灣”競選廣告。對此,臺灣淡江大學全球發展學院院長包正豪炮轟“民進黨無恥無下限”。他質問,如果民進黨真的相信自己的指控,為什么不直接舉報?檢調部門應立刻調查并逮捕那些“特定候選人”,“為什么不這樣做,反而是用影射的手段?”他批評說,選舉選到這么卑劣,難道真的不出奧步(花招)就不會選嗎?
到底誰是“境外干預因素”
針對民進黨當局的抹黑,國臺辦多次回應稱,我們從不介入臺灣選舉,這種說法完全是無中生有,憑空捏造。民進黨當局蓄意在兩岸同胞之間制造隔閡,升高敵意,破壞兩岸關系,以此撈取選舉利益。
在不少島內輿論看來,真正“干預臺灣選舉”的另有其人。臺灣《上報》21日稱,美國在臺協會主席莫健日前接受臺灣TVBS電視臺采訪時稱,“有外在勢力試圖改變臺灣風向,散播不實信息,這是非常危險的”。TVBS播出這段采訪后不久就將視頻從網站上撤下。TVBS稱,莫健有關“外力”的說法引發多名重量級學者的嚴重質疑,該臺基于新聞中立,對于有高度爭議的新聞以下架方式處理,以免被政治操弄,相關決策過程“沒有任何外力介入”。
對TVBS下架莫健訪談,綠營媒體立即大肆炒作,稱TVBS是“受到對岸壓力”。臺當局通信傳播委員會(NCC)也出手調查,并約談TVBS。NCC的理由是,莫健是重要人物,專訪具有高度新聞性,為何電視臺播出后卻突然下架,要求業者說明內控決策過程。對此,“聯合新聞網”21日稱,媒體基于編輯方針等各種考慮,從網站下架新聞是經常發生的事,NCC居然要去幫業者判斷“這則新聞很重要,怎么可以隨便下架”?作為號稱獨立機關的NCC竟毫不遮掩地將手伸入媒體,干預媒體編輯制播內容,到底誰違反新聞自由?
TVBS網站也透露稱,事件發生后,美國在臺協會不僅致電關切為何沒再續播,而且還透過其文化組來電要求重新上架,并告誡TVBS,如果不上架,就是“對美國政府不尊重”。此前,美國在臺協會高雄辦事處前處長杜維浩還在綠營候選人粉絲專頁上貼文稱,高雄人應該以“新”高雄為傲。報道稱,在臺灣選舉前夕,美國的外交人員成為“全球唯一向臺灣緊繃選情公開喊話的境外官員”。如果檢視莫健專訪事件,不禁令民眾感慨,在大選前夕,究竟誰是“外在勢力”?誰在“新聞干預”?
“反中抹紅”牌還奏效嗎
“不久前美國中期選舉,特朗普也猛打‘中國介入牌,結果顯然并沒有得分。如今蔡政府也指控‘大陸介入臺灣選舉,似乎與特朗普遙相呼應。幾天后,‘九合一選舉就要攤牌,‘大陸介入牌能有助綠營得分嗎?”“中時電子報”22日這樣問道。
對此,臺灣“中國文化大學”新聞系主任胡幼偉稱,“臺獨反中”是民進黨基本路線之一。但民進黨用這一招用了十多年,“從民意來看,這些路線擋了民眾財路,愈來愈多人開始強烈反彈”。
《聯合報》稱,民進黨“反中”政策和采取的對抗策略實際上是在阻礙臺灣的發展腳步。過去20年,臺灣人均收入從領先韓國4000美元到落后6000美元,正是民進黨“反中”所帶來的災厄。久而久之,民眾已看出其“買空賣空”的真面目,漸漸不再上當。報道稱,一場地方選舉,民進黨卻把基調升高到“統獨”,真正目的其實是在釋放煙霧,轉移焦點。
“歷史將會怎么記載2018年底這場驚異的選戰,是從苦悶壓抑中脫困、翻轉臺灣的新開始?還是船過水無痕、終究慨嘆惘然的一場幻夢?24日將會給出答案?!薄吨袊鴷r報》22日稱,此次選舉,避政治、拼經濟成為主軸。臺灣經濟遲滯、產業與民生陷入困境,是必須盡快解決的顯性課題,但實際上兩岸關系的發展和突破,才是真正的關鍵?!?/p>
環球時報2018-11-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