澳大利亞廣播公司11月22日報道,原題:從裝錢的紅包到香煙:中國無處不在的行賄文化中的隱秘套路在張鵬(音)的父親于北京某醫院計劃接受脊柱手術的前一天,他將一個裝有4000元現金的紅包偷偷塞到外科醫生手中。當遭到對方拒絕后,34歲的張感到驚愕不已——此舉意在確保醫生在手術過程中為其父親盡最大努力?!按撕笪矣衷噲D給她紅包,但再次遭拒。”張說道,“她真是一位好醫生。”
中國患者家屬給醫生送紅包是普遍現象,他們希望在醫療體系中得到關照。其實,發紅包是中國在過年、婚慶和慶生等喜慶活動中常見的傳統習俗之一。但作為一場持續反腐行動的一部分,北京正盡力杜絕有關意在行賄的送紅包行為。過去5年,在這場被稱為“打虎拍蠅”的反腐行動中,已有150多萬名黨員干部遭受處分。
中國政府此前已明令禁止醫生收受紅包,但在現實生活中有關部門卻很難對此類送禮習俗進行有效監管。眾所周知,除送紅包外,中國人還流行送昂貴香煙、禮品卡甚至奢侈手包,而送禮對象不僅包括公務員甚至還有中小學教師。如今,隨著移動支付越來越普及,電子紅包已成為中國人收送錢財的新形式。薩塞克斯大學教授丹·豪克表示,任何在中國待過的人都意識到,反腐是一種始于社會“最低層”的難題。當被問及是否將紅包視為一種賄賂行為時,豪克表示,紅包是已存在成百上千年的文化元素,問題是如何劃定正常禮尚往來與期待不當回報之間的界線。
盡管承認需要更長時間才能使中國送禮文化發生改變,但墨爾本大學政治學教授霍爾姆斯認為,第一步或許是提高人們的意識?!?/p>
(作者克里斯蒂娜·周,王會聰譯)
環球時報2018-11-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