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琳琳
摘 要:革命紀念館通過舉辦陳列展覽和視聽等手段向社會公眾,尤其是青少年傳播各種知識,弘揚革命精神,是青少年感知歷史、認識現(xiàn)在,探索未來的重要文化殿堂。它在教育方面具有不可取代的獨特作用,它向社會承擔著一種職責是對青少年傳播先進文化,進行革命傳統(tǒng)教育的最佳場所。
關鍵詞:革命紀念館;青少年學生;教育功能
習近平總書記在十九大報告中提出,要堅定文化自信,推動社會主義文化繁榮興盛。他說,沒有高度的文化自信,沒有文化的繁榮興盛,就沒有中華民族偉大復興。要堅持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文化發(fā)展道路,激發(fā)全民族文化創(chuàng)新創(chuàng)造活力,建設社會主義文化強國。革命紀念館是紅色文化的弘揚和宣傳陣地,如何把紅色資源利用好、把紅色傳統(tǒng)發(fā)揚好、把紅色基因傳承好,對廣大觀眾特別是青少年學生進行愛國主義教育,具有重要的意義。
1 革命紀念館是對青少年進行宣傳教育的重要場所
革命紀念館通過珍藏的革命文物和黨史資料為開展愛國主義教育奠定了豐厚的物質(zhì)基礎,發(fā)揮革命文物的愛國主義教育作用,對于培養(yǎng)中華民族一代新人,具有重要的現(xiàn)實意義。因為文物的真實性,它有著巨大的說服力;文物的直觀性,又具有強烈的感染力,尤其是易于被青少年理解和接受。結(jié)合傳統(tǒng)節(jié)日和歷史紀念日對青少年學生進行愛國主義教育,既針對性強,又易于被教育者接受。革命紀念館充分利用其獨特的寶貴資源,組織形象化的陳列展覽,開展系列教育活動,使廣大青少年在心靈上得到凈化,思想上受到啟迪,行動上看到實效,真正達到愛國主義教育的目的,正確樹立青少年的人生觀、榮辱觀、歷價值,增強青少年的責任感和使命感。
紀念館基本陳列有力地支持了學校教學,是對青少年學生進行思想品德教育的最好場所,如何保證當代青少年擁有堅實的精神支撐,做到理性、堅忍、不迷失,其重要一點就是積極構(gòu)建當代青少年的核心價值觀,要讓青少年懂得愛祖國、愛人民、愛家鄉(xiāng)是人的基本道德準則。革命紀念館利用老一輩無產(chǎn)階級革命家和先烈們大量鮮活的生動事例在青少年開展處理好奉獻與索取、名譽與利益、集體與個人關系的教育。樹立青少年無私奉獻,明辨是非,關愛他人,勇于同不良行為作斗爭的人文素養(yǎng)。革命紀念館所展示的民族英雄、仁人志士、革命先烈的高尚品格和感人事跡,將激勵青少年繼承和發(fā)揚革命優(yōu)良傳統(tǒng),從小培養(yǎng)艱苦奮斗、奉獻務實的精神。
2 革命紀念館在青少年教育中的不足
2.1 革命紀念館自身宣傳力度不夠
革命紀念館自身宣傳力度不夠,對青少年缺乏吸引力,在許多發(fā)達國家,市民參觀博物館或紀念館的平均次數(shù)達到每人每年3-5次。反觀我國,對學生只重視“填鴨”式的知識濯輸,那么他們同樣對宣教的紀念館沒有興趣。楊靖宇將軍紀念館對青少年觀眾缺乏吸引力,首先是展覽形式太傳統(tǒng),更新速度較慢,主要以靜態(tài)的圖片展示為主,不能適應新生代人群的需求。其次是自身的宣傳力度不夠,被動的等待學生來參觀學習,很少組織革命紀念館英雄事跡進校園的活動。最后楊靖宇紀念館也沒有充分利用互聯(lián)網(wǎng)這個手段,加強自身的宣傳,如通過網(wǎng)絡、報刊等媒體,對紀念館的工作進行重點宣傳。
2.2 學校不夠重視對學生進行革命紀念館的教育
由于應試教育對我國的長期影響,學校只重視學生分數(shù)的提高,對學生的愛國主義教育、革命傳統(tǒng)教育也只是停留在說教的簡單層面。對于駐馬店市的青少年群體來說,生活在楊靖宇將軍故鄉(xiāng)是多么幸運的事,然而學校卻并沒有充分發(fā)揮楊靖宇將軍的先進事跡對學生的教育作用,只一味對學生進行課本的講解與學習,很少組織過學生集體參觀革命紀念館的活動,對革命紀念館的教育長期處在不重視的狀態(tài)。
2.3 家長認為參觀革命紀念館無關緊要
通過筆者對一些家長的訪談得知,大部分家長認為參觀革命紀念館無關緊要,學生在周末或者節(jié)假日,大部分有條件的家長會給孩子報一些輔導班、興趣班。他們和學校一樣,只重視孩子學習成績的提高或者培養(yǎng)一些技能,忽視對青少年的愛國主義教育。即使有家長愿意帶孩子走進革命紀念館,也只是單純的對展品的參觀和游玩。對于文物所體現(xiàn)的內(nèi)涵也沒有傳播給孩子,大多選擇拍照留念,購買紀念品等。
3 如何實現(xiàn)革命紀念館對青少年的教育功能
3.1 充分挖掘革命紀念館對青少年的吸引力
革命紀念館如何利用自身憂勢,吸引廣大的青少年群體自覺走入館內(nèi)參觀和學習,筆者從以下三個方面進行了分析。
1)創(chuàng)新陳列內(nèi)容、豐富展示方式。楊靖宇將軍紀念館應該定期對陳列內(nèi)容進行更新,不局限于楊靖宇將軍的事跡,東北抗聯(lián)的英雄群體感人事跡,都應該被挖掘和展示。撰寫適合青少年文化層次的講解稿,突出趣味性,使講解通俗易懂,寓教于樂。在向春少年展示的過程中,配上繪聲繪色的幻燈片,更加能吸引春少年的注意。
2)綜合應用高科技手段,還原林海雪原。楊靖宇紀念館雖然也有半景畫聲光電等展示手段,但總體利用科技手段還比較單一和落后。應該不斷的引進先進的現(xiàn)代化的展示手段,改變目前比較枯燥和呆板的格局,在這方面,政府應給予財政支持?,F(xiàn)在楊靖宇紀念館正在進行改擴建,相信不久的將來,楊靖宇將軍紀念館可以做出更加逼真的歷史場景,使青少年走進紀念館可以切身體驗那個崢嶸的年代。
3)充分利用紀念館官網(wǎng),發(fā)揮紅色教育宣傳作用。目前紀念館的網(wǎng)站內(nèi)容較少,展示手段較單一,所以紀念館的網(wǎng)站建設需要進一步加強,可以設計適合青少年瀏覽的內(nèi)容,潛移默化的達到對青少年的愛國主義教育和革命憂良傳統(tǒng)的教育目的。
3.2 革命紀念館應加強與學校的合作
為了更大程度的發(fā)揮紀念館的教育作用,紀念館本身不能被動等待學生進入館內(nèi)學習,最有效的辦法就是加強與學校的合作。首先,讓廣大青少年學生走進紀念館是紀念館與學校合作對青少年進行愛國主義教育,革命傳統(tǒng)教育的最普遍形式。為了便于青少年觀眾參觀學習,紀念館可以創(chuàng)新講解方式,比如讓學生自己擔任講解員,使學生參與其中,激發(fā)他們的學習興趣。其次,紀念館也可以主動走進學校,在一些特殊的節(jié)日舉辦講座、報告會等,講解抗戰(zhàn)時期涌現(xiàn)出來的先進人物,使學生能夠感染他們高尚的品格,進而自發(fā)的在以后的學習生活中規(guī)范自己的行為習慣,自覺向先進人物學習,達到教育的目的。最后,革命紀念館可以與學校合作舉辦一些相關的知識競賽,充分調(diào)動他們的學習積極性。通過這些活動方式,讓青少年逐步樹立起正確的價值觀。
3.3 家長應重視學生的革命紀念館教育
革命紀念館教育不光是學校和紀念館的工作,家長也應該重視對孩子進行紀念館教育。楊靖宇將軍紀念館先后出版了《楊靖宇將軍的故事》、《楊靖宇傳》、《楊靖宇將軍畫報》等刊物以及《步入輝煌》、《少年楊靖宇》等影視光盤,作為家長,完全可以將這些讀物買來給孩子觀看,在孩子的周末或者節(jié)假日,應該抽出一點時間,帶孩子走進紀念館,接受愛國主義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