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圖書館應在既有途徑之外,加強與校友聯絡機構、文廣系統、當地民間組織、非遺相關機構部門及個人的工作,豐富地方文獻收集途徑,加強地方文獻分類編目及保護工作,加大設備投入,優化采編工作流程,擴大對館藏地方文獻的宣傳,利用參考咨詢和文獻傳遞加強文獻流通,并對當地地方文獻研究活動提供專業支持。
關鍵詞:圖書館;地方文獻;資源建設
近年來,各地圖書館陸續開展了對地方文獻的收集與利用工作。作為當地政治、經濟、文化等多方面信息的載體,地方文獻的資料價值與社會價值自不待言,而圖書館作為信息資源集中收集整理與利用的中心,對于保護、整理和利用地方文獻具有不可替代的意義。
1 圖書館在地方文獻資源建設方面具有先天優勢
地方文獻資源建設較之學術資源及一般公共資源建設而言,渠道更多、內容更復雜、對工作強度及持續性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相對于傳統的地方文獻資源建設部門來說,圖書館具有先天優勢,足以勝任這項工作。
首先,圖書館長期主要從事文獻收集整理與利用工作,在收集渠道、整理工作及如何發揮作用方面積累了豐富的工作經驗。這些經驗能迅速被移植到地方文獻資源建設上來,從而減少適應過程中可能出現的人力、財力及時間精力的浪費。
其次,在長期的工作實踐中,圖書館在人員和部門設置上形成了一套完整的體制,其運行效果已經過多年實踐的檢驗。隨著我國文化事業的深入開展,很多公共圖書館及高校圖書館都建立了專門的地方文獻科室,部分圖書館還在經費方面予以專門資助,足以從人力、財力方面為地方文獻資源建設提供可靠保障。
再次,圖書館既是文獻資源的收集整理機構,也是開展文獻資源利用與傳遞工作的重要組織。由圖書館來主導地方文獻資源建設,不僅便利了政府、公司企業、社會組織及個人使用這些文獻資源,還有助于推動地方文化事業繼續進步。
2 圖書館應豐富地方文獻收集途徑
從已有的工作經驗來看,圖書館開展地方文獻收集工作的途徑主要包括以下幾點:
1)地方黨政機關、事業單位等機構組織。常見的如圖書館定期派員去往基層政府、方志辦、黨史辦、統計、工商、稅務、文廣等收集與地方政治經濟文化發展有關的各類統計資料和文件文獻。
2)社會團體及參政議政組織的專門委員會。常見的如社科聯、科協、文聯、政協文史委員會等,這些機構或部門通常能與當地各種學會、協會等自發社會團體組織建立持續的聯系,并會定期編輯整理相關文獻,圖書館與這類組織保持聯系,有利于高效收集來自民間的科學、人文類文獻。
3)面向個人征集地方文獻。
4)通過查詢公開出版物、建立并跟蹤地方文化人才庫獲取反映當地情況的出版物或作品。
上述諸種途徑對地方文獻資源建設的作用自不待言。隨著當前科學技術的持續進步以及地方文化發展的情況出發,我們可以從以下方面創新文獻收集途徑,豐富館藏資源。
1)與當地中小學及大專院校校友聯絡機構保持聯系,及時把握原籍當地人士在各自工作領域的動向,尤其是對從事科學研究或文學創作的人士進行跟蹤了解,及時收集到他們的相關出版物。
2)與當地文廣系統建立長期合作機制,確保能夠及時查詢相關出版物的最新信息。
3)加強與當地老年大學、文聯、收藏者協會及各類愛好者組織的聯系,及時發現各類有價值的非公開出版物,擴大對歷史文獻、特色文獻的收集力度。
4)加強與非物質文化遺產管理部門、傳承人、專門協會及基層鄉鎮村的聯絡,便利收集這類富有地方特色的文獻及其它資源。
5)面向社會公眾擴大宣傳,幫助公眾了解圖書館在收集整理及利用地方文獻方面的職責,暢通接受捐贈的渠道,豐富來自于社會個人捐贈的文獻。
3 圖書館應加強地方文獻整理保護工作
伴隨地方文獻資源建設工作的深入開展,圖書館界對地方文獻的種類、形態等問題也有更加豐富的認知,除傳統的書籍、報刊等印刷品品類外,如錄音、錄像、工藝品等也逐漸進入人們的視野,尤其是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工作的開展,對圖書館開展地方文獻整理保護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圖書館應首先加強對地方文獻的分類編目工作。不同于一般公開出版物,地方文獻中不僅有大量非公開或非規范性文字資料,還有諸如照片、影音帶等電子資源。因此,圖書館應當加強對地方文獻的分類編目的研究,根據實際情況,編訂富有可操作性的分類編目標準,為整理保護工作提供依據。
地方文獻的形式多樣,也對圖書館的閱覽、收藏環境提出了更高要求。在保證對常見出版物進行保護的基礎上,圖書館在經費和人手上針對特種文獻資源進行專門配置。地方文獻的收集整理需要圖書館采編部門長期持續的開展工作。因此,圖書館應針對這一情況,在工作流程、績效考核等方面有所調整,以提高對地方文獻的整理、入庫、造冊及上架等工作的效率。
4 圖書館應加強地方文獻開發利用工作
如何在豐富館藏的同時擴大對文獻資源的利用是長期以來圖書館面對的問題。不同于服務社會公眾的一般文獻,也不同于服務于科研人員的專業文獻,地方文獻在豐富社會認知、提高文明程度及助力地方經濟社會文化發展方面具有不同替代的作用。在各地圖書館紛紛開展地方文獻資源建設的今天,如何加強對地方文獻的開發利用工作、擴大地方文獻使用率、豐富地方文獻應用場景顯得尤其重要。
1)擴大宣傳,豐富社會認知,廣泛開展基于地方文獻的社會活動。圖書館不僅需要在征集文獻和收集文獻線索方面面向社會廣為宣傳,同樣也應當就如何利用地方文獻廣而告之。地方文獻往往反映的是一地的歷史與現實情況,當中既有豐富的統計數據,也有同樣豐富的實例個案,既有人文藝術歷史類作品,也有自然科學及哲學社會科學內容。圖書館應在宣傳中強調利用好地方文獻對黨政機關、事業單位、社會組織、企業法人及社會公眾的意義和價值,引導各類主體去發現地方文獻與自己的本職工作或興趣愛好之間的聯系,深化大家對于文獻開發利用的認識。圖書館應向文化館、博物館等機構取經問道,學習他們利用館藏資源開展主題周、宣傳月、系列講座及三面向等工作。
2)利用參考咨詢和文獻傳遞。參考咨詢和文獻傳遞既是圖書館提供讀者服務的重要方式,也是擴大交流影響、提高文獻資源利用效率的主要方式。圖書館應在基于傳統館藏資源進行這類工作的同時,將已編目入庫且能夠對外提供的地方文獻納入參考咨詢和文獻傳遞標的。圖書館可以加強與本地地處相同地理區域、文化區塊以及相同發展階段的各地的溝通交流,在地方文獻資源建設方面互通有無、相互借鑒,提高文獻的使用價值。有條件的圖書館還可以考慮就適宜的地方文獻建立專門的數據庫,便利各類主體進行查詢和閱覽。
3)對地方文獻專門研究活動提供支持。基于地方文獻開展研究工作,近年來在歷史、檔案、民族、文學、藝術乃至法律、經濟等領域已經變得常見起來。因應這一形勢需要,圖書館應當大力鼓勵并支持當地政策研究部門、科研院所、民間智庫等利用本館地方文獻展開研究,不僅應當定期向對方推送地方文獻編目信息,還可以利用已有的文獻傳遞、學術館員等資源及工作制度,對基于地方文獻開展的研究工作提供實質支持,通過加大對地方文獻的開發利用,實現真正的資源建設和保護傳承。
作者簡介
楊晚潛(1984-),女,貴州銅仁人,銅仁學院圖書館,副研究館員,研究方向:地方文獻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