鄭帥斌
摘 要:隨著利率市場化蓬勃發展、金融脫媒現象異軍突起、互聯網金融及股份制商業銀行加劇銀行業競爭,我國的存貸利差將會日益縮減,我國商業銀行的利息收入會受到較大影響。然而我國商業銀行非利息業務持續較快增長,已然成為拉動商業銀行收入的新動力。本文主要以非利息收入的風險影響和傳導機制為理論基礎,對我國商業銀行非利息業務的風險現狀進行分析,并提出商業銀行的應對建議。
關鍵詞:商業銀行;非利息收入;銀行風險
1 引言
隨著國民經濟的持續增長和資本市場的逐步開放,直接融資業務的引入大大削減國民的存貸業務的熱情,給商業銀行帶來不小的困擾。又隨著以支付寶,微信支付等為代表的互聯網業務的興起。因為其便捷性,互聯網金融吸引了大批的中小投資者,也一定程度上減少了銀行流動資金的來源。2006年底,中國放開資本市場允許國外企業參與,以外企獨資,中外合作為代表的商業銀行也開始逐漸吸收國內客戶的存款。變向限制了國內銀行的收入。人民幣利率市場化進程開始沖刺,2014年10月中國人民銀行放開人民幣貸款利率上限,根據國際市場先前的經驗來看,這個趨勢會大幅削減銀行存貸業務開展,銀行收入主要來源存貸利息會有所降低。
隨著商業銀行的不斷發展,各商業銀行為增加收入,開始拓展收入來源,在此發展經營過程之中形成了非利息收入這一概念。近年來,我國商業銀行非利息收入業務取得了比較快速的發展,無論是銀行經營管理人員還是研究學者對于該類業務都給予了越來越多的關注。在此背景下,為了保證銀行利潤不受到大幅影響,應當有意識的借鑒前人的經驗,大力開展非利息收入業務。但也要有所警覺,事物都是有兩面性,即使非利息收入會帶來不小的收益,其風險性也是不可忽視的,更有甚者,部分業務的風險遠高于傳統型的業務。目前對非利息收入的影響還沒有定性分析,主要因為其動態化的原因。本文深入分析了目前非利息收入與我國商業銀行風險的內在聯系。
本文在剖析非利息業務的風險影響和傳導機制的基礎上,細分了非利息收入的市場結構差異程度對銀行的風險影響,研究對商業銀行如何有效開展非利息業務框架體系的優化有重要的參考意義。通過研究銀行的規模是否會一定程度削弱非利息收入所帶來的風險,根本目的是促進銀行管理者開展多元化業務,完善收入體系,增加績效收入,提高收益的同時有效規避風險,保障銀行的穩定發展。
2 我國商業銀行非利息收入的風險傳導機制分析
資產組合理論通過各項業務的合理配置組合,保證一個或多個業務的失誤不會連帶整個組合,最終實現規避風險。以協同效應為理論基礎,商業銀行可以通過多元化業務種類,拓展業務范圍,從而提供更加優質更加細分的服務,直接享受范圍經濟的收益。資產組合理論和協同效應理論都可以有效分散非利息業務帶來的風險,但是都有一定的前提。
在市場上找出內部相關性為零的資產組合易如反掌,可以將資產組合理論最大化應用,但是在銀行的業務中并不是每個業務兩兩毫無內部相關,非利息業務會受到傳統業務的制約,會給原有的組合帶來新的風險,影響其風險分散的功能。其次,不考慮國內市場的現狀,盲目追求協同效應,可能會適得其反,造成下列風險。
2.1 管理風險
銀行開展非利息收入業務是部分會應用到業務之間的關系延續性,通過銀行現有的存量客戶去疊加新的產品,也有一部分,通過與其他行業合作拓寬客戶渠道創新產品。但是業務的多元化也會需要額外的管理,因為不同的業務配比會存在著不一樣的風險,銀行原有的風險監控體系不一定適用于所有,而且面對各種風險,處理的難度也會增加。
非利息收入業務可以關聯很多其他業務,當銀行向其他行業拓寬市場時,自身專業知識限制,對新市場的認知片面,將會面臨比原有市場更大的風險,采用多元化營銷戰略,增大了銀行監管和協調兩方面的難度,可能會經營出現問題或者信息獲取殘缺,影響銀行的進一步決策。針對業務之間內部關聯性測定也會存在誤差,最終會導致風險監控管理上出現混亂。銀行與其他行業在層次結構運營理念上可能會出現分歧,小小的不穩定可能都會釀成最終的崩盤,造成難以控制的風險。如此以往,會適得其反,不僅無法實現規模經濟或范圍經濟,甚者可能會使風險難以掌控。
2.2 杠桿風險
杠桿系數是衡量經營風險的參考指標,它與風險呈正比例。作為非利息收入占比最大的份額,手續費及傭金收入分為銀行卡類、支付結算類等業務,業務的開展會增加固定成本收入,并且由于固定成本的特殊性,這部分收入不會受到其他因素的影響,擴大業務規模,逐漸接近規模經濟效應,削弱固定成本實現創收。開展多元化戰略,銀行會投入更多的資本,提供過更多技術支持和專業人員配置,這樣會增加杠桿系數從而使風險增加。如果銀行內部存在出現業務交叉現象,就會出現重復計算的現象,使得杠桿系數過高,流動性風險增加。
根據上述分析來看,非利息業務特別是手續費及傭金業務能有效分散風險,但也因為其自身特殊性會帶來后續的管理風險,杠桿風險。在資產組合理論和協同效應理論的雙重因素影響下,加上實現需要一定的條件,非利息收入對銀行的經營風險有緩解調節的作用。
3 商業銀行開展非利息業務的建議
3.1 優化手續費與傭金收入結構
我國非利息業務發展的勢頭強勁,可是國內的銀行已經習慣了最基本最原始的存貸款項目,還有這些項目衍生的其他業務,如手續費就是衍生于傳統的利息項目,其發展之迅速令人嘆為觀止,已經一躍成為非利息收入中占比舉足輕重的重要組成部分。盡管手續費業務受到市場的影響較小,所帶來的收入也相對其他業務而言,也更加穩定,在銀行績效和風險管理的雙重因素引導下,起到了正面的作用,但一把雙刃劍的使用一定要把握度,在政策鼓勵其發展的同時,銀行應當警惕該業務帶來的企業規模變化和一定程度上收入的變化以及內在的變動會帶來的影響。由于不論從收益水平還是服務質量角度,知識密集型業務在收益和服務方面都要遠超于勞動型,這樣的業務才是未來銀行發展的重心所在,也是市場發展潮流所驅使的。我國的商業銀行應該著重完善內部結構,在風險和收益這個亙古不變的矛盾中尋求一個支點,一個平衡點。
3.2 合理發展銀行投資收益
投資收益作為我國商業銀行非利息收入的必不可缺的一部分,它將加劇銀行面臨的風險。因此,商業銀行著眼于非利息收入的發展和風險控制。由于商業銀行越來越受到資本市場的引導,未來必將成為銀行業蓬勃發展的紐帶。投資收益經營主要通過以下兩種途徑:大型商業銀行設立分支機構或者通過股權控制金融集團。目前很少會有選擇第二種途徑,商業銀行根據發展需求和發展方向設立專業性分支機構,從而使得市場內的經營主體增加,達到全方面混合經營的目的,相應地提高整個機構的效益。投資收益自身受到市場影響會產生較大的波動,需要理性發展,掌握好該業務發展需要的空間和市場變動。所以,商業銀行開展投資收益業務時,首先要做好風險評估和必要的防范措施,并且需要配備較為專業的人才和設備,從而可以把控住業務發展過程中出現的各種風險。
3.3 加強對非利息業務的風險管控及優化
商業銀行需要形成一套垂直風險管理模式。在業務中實行統一監管和風險管理,定期統一向上級匯報風險狀況,為更快更準確發現風險,解決風險做好準備。該體系的建立有助于文化背景的培養,也可以有效提升員工整體的風險意識和專業水平,鼓勵大家踴躍發言,說出自己的想法,從而更加有效控制風險。其次,劃分業務監控的各層級重點。由總行統一負責銀行卡、投資等需要資金、系統資源和網絡支持的業務,分支機構負責由系統資源支持的業務,如承諾、顧問、擔保等;分支級負責支付結算、代理等操作性較高,風險系數較低的業務。此外,樹立完善的內部控制管理方法,重點是著重增強風險評估方法和預警機制處理。商業銀行應該著重針對潛在的市場需求、客觀的成本收益和風險水平的可控制性詳細分析,確定是否能夠投資研發新的市場產品,從而更好地度量其特有的風險特征和交叉風險。迫切需要建立一種可廣泛應用于各種風險覆蓋的度量模型。最后,結合了資本與風險兩種因素,形成新的模式。可以根據分支機構或業務部門之間存在的配置差異來分配適應其配置的資本,從而有效覆蓋轉移風險,實現業務的提升和投資收益增加的雙重目標,進一步協調經營投資和風險管理的內部聯系。
綜上所述,自從銀行業成立以來,風險監管的話題一直是經久不衰的。經濟全球化,金融自由化,我國商業銀行不得不面臨改革重組等變化,但是無論如何變革,風險管理是刻不容緩的了。通過上述研究的可知,要想風險把控好,把控好非利息業務占比是重中之重。事物總是有兩面性的,非利息業務也不例外,一方面可以提高商業銀行的營業收入,但是另一方面過高的非利息收入占比也未必都是好的,非利息收入占比只是用來衡量銀行業存貸款業務外盈利情況的一項指標。所以我們在衡量銀行承擔風險的能力時,不能光看非利息收入占比的多少,還需要看資產收益率、銀行的規模以及整個經濟當下的情況。
參考文獻
[1]張羽,李黎.非利息收入有利于降低銀行風險嗎?一基于中國銀行業的數據[J].南開經濟研究,2010,(4):69-91.
[2]寇宏.我國商業銀行非利息收入占比對經營風險的影響研究[D].復旦大學,2011.
[3]劉明彥.銀行業收入結構:美國、德國和中國的一項比較研究[J].財貿經濟,2012,(5):69-7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