盛杏紅
摘 要:就業問題是全中國人民都非常關心的重要問題,完善我國的就業失業統計制度正變得越來越重要。目前,也是全中國學術界尤其需要研究的重要課題。中國屬于發展中大國,也是全世界人口最多的國家。一方面,結構調整和體制改革遺留下來的下崗失業人員的在就業問題一直被政府部門的工作人員所關心,另外一方面,“大學畢業生畢業就失業”的問題一直困擾著大家。數以萬計的農村勞動力又會在整個過程中發生轉移就業的問題。不僅就業問題總量巨大,而且內部也包含著諸多矛盾。因此,尤其需要在建立健全完善的就業失業統計制度的基礎上來緩解就業壓力,從而解決我國嚴重的就業問題。
關鍵詞:就業失業政策;統計制度;探究策略
目前,就業失業統計工作是我國非常重要的一項基礎性的工作,也是就業和創業決策中的關鍵工作。而完善就業失業統計制度在深化改革和創新實踐中也正發揮著越來越重要的作用。本文先對就業失業統計概念進行闡述,之后再對我國就業失業統計制度的現狀進行具體的分析,最后再對解決就業失業統計制度中出現的問題提出相應的對策。
1 就業失業統計制度的相關概念
1.1 就業范圍人員
要想更好地明確就業失業統計制度的相關概念,明確地知道就業和失業的相關概念顯得非常重要。而根據國際標準對就業的相關定義:在法定年齡內的相關人員,如果本身具有一定的勞動能力,而且又通過生產資料和從事合理合法的勞動來獲取勞動報酬和經營收入的活動,類似上述的人員就會被納入就業統計的范疇[1]。而我國《就業服務與就業管理規定》中對以下三種情況進行了明確地規定??傮w而言,就業人員包括以下這三種:第一,與用人單位建立勞動關系的勞動者;第二,分散于社會各處的個體經營者和雇傭工人;第三,活躍于社會各階層的靈活就業人員。
1.2 失業范圍人員
一般將失業者分為自愿失業者和非自愿失業者。從長遠的角度看,自愿失業者并不會被納入失業統計的總體對象中。國家統計局對失業概念的規定和國際定義并不完全一致。所謂的失業者指的是在一定年齡以上,具有勞動能力的相關人員沒有在調查期間以某種方式在尋找工作的社會現象。符合上述條件的人員就被定義為失業人員。
此外,人力資源社會保障部門還對失業的概念進行了全盤的界定,而這其中主要包含登記失業人員和辦理失業人員兩大類型。登記失業人員指的是失業人員主動向業務服務機構辦理失業登記的一種行為。而辦理失業登記只是一種主動尋找工作的表現。從調查的角度來看,登記失業人員的概念要比調查失業人員的范圍小很多。
1.3 就業失業統計制度
就業失業統計制度指的是通過設計科學而合理的指標體系,并采用相應的調查方法來反映社會勞動力資源利用的情況。在整個過程中尤其需要采用嚴密的組織形式,對就業和失業的現象進行準確、及時和全面的搜集調查,并向全社會直接發布相應的就業統計信息。而在整個過程中,就業失業的統計對象是以自然勞動人口為基礎的,其根本的的是為了給政府的宏觀調控、企業的決策管理和個人的求職全方位提供統計和咨詢的信息,從而才能夠有效地實現對整體社會活動的統計和監督,從而為就業失業信息未來的發展更好地提供全方位的服務信息。
2 當前我國就業失業統計制度實施中存在的問題
2.1 在業與失業沒有明顯的界限
在國外一般都對勞動者在一定時期的工作時間內所取得的勞動報酬的量進行了全面的規定。凡是在一定階段和一定勞動時間內,所獲取的勞動報酬在經過一段時間累計之后達到相關標準的人,都將被視為在業,而如果沒有達到相關的要求則被定為失業。但是在我國就業失業登記的過程中,通常在一定時期內,對從事勞動時間的標準如果缺乏明確的界定。衡量一個人到底是否失業并不是如國外一般以“勞動事實”為依據的,而是最終以“是否登記”作為標準的。而這樣做的結果就會使得我國就業失業統計的數據出現失真的現象。
而事實情況下:第一,有的人員在期間并未申報失業,但是實際也沒有工作;第二,有的人雖然在就業服務機構進行了求職登記,但是在失業期間仍然從事一些臨時的工作,甚至在路邊擺一些小攤[2]。而其實這樣一類人員并不是完全意義上的失業。由于就業和失業人員界定不清,那么必然會導致失業就業人員統計失真,最終導致登記數據不準確。
2.2 就業和失業統計范圍過窄
我國在調查就業和失業統計制度的過程中,經常會采用“1小時”工作時間來界定就業和失業,而這樣并不能夠準確地反映整體就業和失業的情況。而按照國際的管理,所謂就業統計范圍指的就是勞動者在一定時期內以累計的工作時間為基礎,其取得的報酬能夠滿足生活基本需要的人。失業統計的范圍則與其相反。與其他國家不同,我國仍然采用“1小時”工作時間來界定就業和失業之間的界限,這其中存在著明顯不合理的現象。
3 完善我國就業失業統計制度的策略
3.1 通過全面整合現有統計制度來構建科學的失業統計指標體系
可以使用抽樣調查方法來彌補現行登記方法存在的問題和不足,以便能夠全面健全人口普查制度。尤其需要以調查勞動力為基礎來進行失業登記、重點調查和統計報表相結合的失業統計制度體系的建立,只有這樣才能夠更好地反映目前就業的現狀和就業的形勢。
此外,要全面建立以有代表性、可測量性、可操作性和可比較性等就業指標為基礎的科學就業失業統計指標體系。所有的就業指標都要能夠全面地反應勞動力的資源總量、結構和參與率。也可以將互聯網等新興業態的指標全面納入就業統計范圍,并在勞動調查的過程中充分反映出就業不充分和非正規就業等各方賣弄的調查項目內容。而所有失業統計的指標不僅要能夠全方位地反映出失業的現狀和程度,還要能夠更好地反映出青年失業率、女性失業率和其他失業率等指標。
3.2 通過全面完善統計工作的機制來加強溝通
只有通過明確責任分工和部門協作才能夠更好地發揮出統計部門專業的優勢和其他職能部門的優勢,從而更好地提高就業統計數據的質量。而相關人社部門的人員尤其需要通過建立工商、民政、質檢和與其他部門有關的信息交換制度來更好地定期收集新登記的非企業的單位名單[3]。而很多公共就業的服務機構尤其應該通過全面建立統計臺帳制度來及時更新名單,并讓單位更好地進行跟蹤服務,只有這樣才能夠更好地完善就業登記手續。
以全民參保登記為契機,將機關失業單位和社會團體人員全面納入就業登記范圍內,只有這樣才能夠全面擴大就業登記覆蓋面,并通過進一步優化業務流程來更好地完善就業登記和社會保險登記的信息共享機制,從而做好相關就業信息的對比和核查。
3.3 通過強化統計能力建設來更好地夯實統計基礎
為了能夠更好地完善我國的就業失業統計制度。尤其需要在重視基層平臺建設和人員配置的基礎上,對鄉鎮就業和社會保障公共服務中心的設置進行進一步制度化,也只有這樣才能夠進一步強化鄉鎮和社區的公共就業服務平臺的建設,并通過全面加強經費保障來有效提高基層就業服務的信息化水平。而各個地方的行政領導對于基層統計數據的質量更有直接的責任。
4 結束語
“就業乃民生之本”。本文從我國就業失業統計制度的概念入手,認真分析當前我國就業失業統計制度中存在的問題,并在之后采用相應的措施來更好地完善我國的就業失業統計制度,從而才能夠從根本上提高我國的就業率。
參考文獻
[1]曾湘泉.我國就業與失業的科學測量和實證研究[J].經濟理論與經濟管理,2016(3):26-29.
[2]岳希明.我國現行勞動統計的問題[M].經濟研究,2017(3):129-133.
[3]熊鴻軍,戴昌鈞.就業失業統計指標的國際比較與借鑒[J].商業研究,2016(4):43-4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