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高等數學》作為一門公共基礎課,對工科院校學生基本素養的培養及后續課程的學習起著非常重要的作用。本文探索高等數學資源共享課程的項目建設思路,項目實施基本情況,成效,存在的問題和原因分析及進一步推進《高等數學》資源共享課程建設的建議。
關鍵詞:高等數學;資源共享;素質教育;資源建設
基金項目:本文系江西省教改課題“高等數學資源共享課的教學策略研究與實踐——以南昌工程學院為例(項目編號:JXJG-15-18-11)。
資源共享課建設始于2012年未,它同時是國家精品開放課程建設項目的組成部分,旨在促進教育教學觀念轉變,引領教學內容和教學方法改革,推動高等學校優質課程教學資源通過現代信息技術手段共建共享,提高人才培養質量,服務學習型社會建設。資源共享課以量大面廣的公共基礎課、專業基礎課和專業核心課為重點,以課程資源系統、豐富和適合網絡傳播為基本要求,經過國家、省、校三級建設,形成普通本科教育、高等職業教育、網絡教育多層次、多類型的優質課程教學資源共建共享體系,為高校師生和社會學習者提供優質課程教學資源。高等數學是工科院校的一門基礎必修課,一直學校都比較重視。
1 建設思路
高等數學課程是高等工科院校各專業培養計劃中重要的公共基礎理論課,在高等工科院校,高等數學的學習,不僅使學生的知識結構擴充,更重要的是,對培養學生的創造性思維能力、抽象概括能力、邏輯推理能力、自學能力、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能力、對開闊學生思路,提高學生綜合素質等都有很大幫助。因此,高等數學公共課程的教學一直深受重視并且不斷提出高要求。
幾年來,我們以省級資源共享課程評估指標體系為依據,進一步全面推進課程的教學內容、教學方法、教學手段、教學條件和師資隊伍的建設,在保持現有特色和優勢的基礎上,更加注重體現現代教育思想和觀念,與全國高等教育的改革發展相適應,以應用型本科人才培養質量要求為檢驗的唯一標準,力求作出自己的特色,找出一條符合工科院校辦學特色的高等數學教學的新路。努力使本課程成為省優質資源共享課程,為地方經濟建設培養優秀的人才。具體思路如下:
1)進一步加強師資隊伍建設。充分發揮老教師“傳、幫、代”的作用,使年輕教師盡快成長。逐步形成一支學歷結構合理,職稱結構合理的高素質的師資隊伍。
2)進一步加強本科高等數學教學規律的研究。要求教學團隊的每個人都要積極研究教學規律,研究教材,研究課程所涉及科學領域的發展情況,從而研究如何搞好本課程的教學。加強教學科研研究,從教學的模式,學生學習的心理狀況,學生的智力發展規律,知識的積累等方面進行探索。
3)加強教材建設,積極組織教師進行《高等數學》教材的編寫工作,爭取在專科教材編寫已取得豐富經驗的基礎上,用2-3年的時間編寫出適合我校本科學生特點的《高等數學》教材。
4)努力轉變教育思想,更新教育觀念,推進教學方法和手段的改革與創新。充分發揮現代信息技術在教學過程中的作用,尋找教學改革新的突破口。
5)因材施教,實施并不斷完善具有特色的多層次分級教學模式,極大限度地調動教師和學生的積極性
6)加強教學資源建設,建立功能齊全的高等數學立體化教學平臺,提供全方位、多角度的網上教學資源。
2 實施基本情況
為了將我校本科《高等數學》課程建設成為省級資源共享課程,我們將《高等數學》教學的全過程視作一個系統,對各教學環節進行全方位的改革與創新,努力構建出了一個符合時代要求的、全新的、特色鮮明的教學體系,重點在以下方面做出了努力并取得良好效果。
2.1 重新確定高等數學的基礎地位與教學理念,明確教學目的,準確把握培養目標
全體數學教師統一思想,認清開設高等數學的基本意義:一是提升學生的科學文化素質,培養良好的思維品質,教給學生思考和解決實際問題的科學方法和必要技能,從而全面提升學生適應未來社會發展的綜合素質和能力;二是奠定必要的數學基礎,為不同專業的后續課程學習提供知識和方法論的支撐;三是滿足學生繼續學習的需要,為學生進一步深造提供必要的基礎。
2.2 強化目標意識,實施目標教學與管理
在高等數學教學的全過程中強化目標意識,實施目標教學與管理,把教學工作的各項目標逐一分解落實到教學的各個階段、各個環節甚至落實到每一堂課的教學中去,并規定相應的信息反饋和調節控制措施。
2.3 因材施教,實施并不斷完善具有特色的多層次分級教學模式,極大限度地調動教師和學生的積極性
建立了高等數學的多層次教學體系,從人才培養質量的角度出發,抓住當前對大學教育影響面很廣的數學教學中存在的主要問題和現象,抓住現行數學教學中尚未處理好的矛盾,選擇合理的教學定位。
2.4 建立高等數學黨員輔導站,把高等數學教學與黨建工作有機結合
為了提高高等數學教學質量,提供一個師生交流的新平臺,為學生學習高等數學提供及時、有針對性的幫助,理學系充分發揮共產黨員的先鋒模范作用,在全校率先成立了“高等數學黨員輔導站”,每星期的周六或周日下午組織三至五名黨員數學教師對學生進行義務輔導,對促進全校高等數學教學質量的提高起到了良好的效果。。
2.5 搭建立體化教學平臺,打破封閉的教育環境,實現優質資源共享
隨著我校信息化基礎設施建設的推進和完善,我系積極爭取賽爾畢博公司和院網絡中心的支持,在全省率先將Blackboard網絡教學平臺引到高校的數學課教學之中,開展基于網絡的教學應用。作為一種現代化的教學手段,在網絡教學平臺的支持下,對轉變人才培養觀念、以學生為主、優化學習方法,開展教師和學生進行網上互動式的教學活動,彌補數學課堂教學的不足,增進教師和學生的聯系,使數學教學不受時間和地點的限制,朝著體驗式、探究式、自主式學習方向發展,對學生主動學習、協作式探索的能力提高,對教學質量的進一步提高必定有極大的促進作用。
3 成效
經過多年的探索、實踐、改進、總結及應用,理清改革的思路,成果顯著,我們初步掌握了本科工科院校教育教學規律,我們積極配合專業教學改革,廣大高等數學任課教師能積極參與本課程建設各項工作之中,自覺應用最新的研究成果和先進的改革經驗指導教學工作,使整個課程內容體系不斷趨于科學合理和完善,教學質量穩步提高。我們從專科教育的 “重概念與計算”、“必須與夠用”的教學原則,轉變為以學科為導向,培養高素質多用途的合格人才的本科教學理念,在教學中取得了良好的效果,受到了同學們的歡迎。
近幾年來,通過學院“質量工程”的實施,我們不斷更新教學理念,高等數學教研室重新整合了人力資源,組織確定了以一部分有經驗的教師為骨干的本科《高等數學》課程的教師隊伍,注重選拔優秀課程帶頭人和骨干教師,按現代化教育要求,積極開展本科高等數學的教學研究,重點改革教學內容、教學方法和教學手段;實行課程負責人制度,強化教學環節的質量管理與控制,使高等數學教學質量和教學水平不斷上新臺階,形成了自己獨有的特色和優勢。
4 存在的問題及原因分析
通過此次實踐,我們對《高等數學》課程建設和教學改革等方面又有了新的認識。同時對照資源共享課程評審指標體系,發現還存在一些問題和不足,有待于在今后的建設過程中不斷完善。存在的不足、需要進一步努力的主要表現在以下方面:
1)資源共享課程網站的利用率偏低。引導學生使用資源共享課程,促進學生自主學習是資源共享課程建設的初衷。但在實踐中我們發現,學生作為資源共享課程的最終受益者,缺乏對資源共享課程的理解和認識,不少同學甚至不知道資源共享課程為何物,影響了資源共享課程實際作用的發揮。我們今后要不斷培養學生的資源共享課程的使用意識,讓學生真正了解資源共享課程的內涵和用途,使資源共享課程成為學生學習生活的一部分,引導學生成為資源共享課程的使用者、利用者和監督者。
2)資源共享課程網站的修改與維護不便,網站的交互性還有待于加強。網站僅僅停留在為學習者提供基本資料的服務層面上,沒有真正實現師生之間的互動,無法達到網絡課堂教學相長的目的。
3)充分發揮學生學習的主動性和自覺性還做得不夠。由于生源素質、課時計劃、評價方式等因素的限制,傳統的滿堂灌的教學模式還存在,采用啟發式、討論式、研究式方法組織教學活動難于真正展開。怎么樣更有效地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啟動學生的思維,促進學生積極思考,激發學生潛能,提高效率將是我們長期研究的課題。
4)對教學團隊成員來說,還需要更高水平的信息技術手段及多媒體教學的方法,其整體水平還需進一步提高。另外如何開發高水平的《高等數學》課件,將傳統教學方式與現代多媒體技術完美地結合起來,也是我們長期探索、追求的目標。
5)學生應用數學的能力、創新意識和創新能力還有待于進一步提高。必須加強實驗室建設及實踐性教學,增加開設數學實驗課及數學建模選修課、數學文化選修課的數量。要針對不同的專業,不同層次的學生,合理安排教學內容的理論和實驗部分。
5 進一步推進《高等數學》資源共享課程建設的建議
1)建設《高等數學》資源共享課程必須以科學發展觀來統籌,樹立“以人為本”和全面建設觀念,切實處理好學科專業建設與課程建設的關系、教學與科研的關系和教書與育人的關系,并狠抓科學的建設規劃的制定、教學內容的改革和教材建設、師資隊伍的建設、教學方法和教學手段改革和管理機制建設等方面的基本工作。
2)學校應進一步加大資源共享課程建設的力度。課程建設是高校教學工作的重點,是確保人才培養質量的最重要的教育教學基本建設任務之一。《高等數學》是理、工、農、醫、文各科高等教育中涉及學生最多、門類最廣、對學生影響深遠的課程之一,進行《高等數學》資源共享課程建設,對培養高素質人才意義重大。
3)資源課程建設要有我們自己的特色,要有創新,要以提高學生數學素質為中心,多種措施并舉,提高教學質量。
4)加強與兄弟院校的交流,積極選派相關教師參加各類研討會,開拓思路,資源共享。
參考文獻
[1]任葉慶,張鴻雁,鄭洲順.高等數學教學資源網絡化研究[J].教育教學論壇,2014,(52):156-157.
[2]張炳華,侯二飛,蘭天.基于數字化校園的綜合參考咨詢系統設計[J].科技視界,2015(1):77.
[3]肖翔.《概率統計》交互式網絡教學平臺的探索與研究[J].上海工程技術大學教育研究,2014(4):37-39.
[4]熊德之.高等數學精品課程教學的改革與實踐[J].中國電力教育:上,2007(11):88-89.
作者簡介
胡娟(1981-),女,漢族,浙江淳安人,講師,研究方向:英語語言文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