童永芳
摘 要:英語語法是一項費時費力卻不容易提升的技能,尤其是對于高職英語專業學生來說,雖然學習了多年的英語,掌握了英語語法的一些規則,但是卻無法利用英語語法知識應用在翻譯和寫作中,造成了翻譯和寫作的內容或是結構不合理,或是錯誤很多,影響了對于內容的正確理解。然而,學生的英語聽、說、讀、寫、譯能力或多或少都會受到學生英語水平的影響,英語語法教學時英語專業學生提高自身英語綜合能力的基礎。因此,探索如何培養學生具備較強的英語語法能力至關重要。課題組提出創新英語語法教與學的具體策略,旨在提升學生們的英語語法運用能力。
關鍵詞:高職英語專業;英語語法實踐能力;創新研究
1 英語語法教學的目的和意義
一直以來,英語語法都被當作為對于英語進行使用的一種規律,是人們使用英語進行交際的過程中所使用的語句為使對方能夠理解其含義而建立的一套規則,是學習英語的一項必要過程。以往的觀念認為,英語的語法教學實際上就是對于語法規則進行系統的教授,并且同時讓學生們通過大量的反復練習來對這些規則進行了解和掌握,所以一直以來英語的語法教學也被認為是英語教學過程中的重點內容。一般來說在英語教學過程中,對于英語語法的教學和英語詞匯短語的教學是分開進行的,并不是非常重視其中的交際功能。一些語言學家認為,英語語法雖然是英語詞匯、句子等進行應用的規則,但是更是重要的交際工具。一位美國的教育家曾經說過,學習一門語言,應該具備判斷一個句子是否符合使用規則的技能,同時能夠按照規則對于該語言進行使用。也就是說,對于高職院校學生進行語法教學的目的在于培養他們把語法應用到交際和寫作當中的能力。
2 職業院校英語語法教學的現狀
2.1 教師方面
職業院校的老師習慣于采用傳統的教學法講授課程,把語法項目講解作為主要的教學形式,每堂課花費大量的時間用于逐條講解語法規則,然后利用剩余的較少時間布置學生做一些練習題。語法課比較枯燥,學生只是被動地接受知識,導致學生學習英語語法的主動性不高。而且英語語法課時不多,任課教師課后也很少跟蹤學生們的學習動態,缺乏全面的教學安排,所以教學效果不佳。
2.2 學生方面
職業院校的學生入學英語成績平均一般,英語學習興趣不高,英語語法基礎知識不夠扎實,雖然經過多年的英語學習,仍然無法利用系統的語法知識解決寫作和翻譯中的問題,因此在英語運用過程中無法判斷翻譯和寫作內容是否準確。為了更準確了解學生的實際英語語法水平,任課教師針對高職院外語系的應用英語專業學生進行了調查,從中了解到學生的語法學習問題較多,如句子結構不會有效分析、漢語思維的英語句式大量存在、主謂一致錯誤現象等。
針對這些問題,任課教師多次召開會議認真研討,積極采取策略指導學生攻克一道道難關。通過師生的共同努力,學生們的語法實踐能力有了顯著的提升。
3 高職院校英語語法教學策略
3.1 掌握語法教學時機
高職學校的英語課程很大程度上是和學生的專業相關聯的,例如酒店英語、旅游英語以及商務英語等等,這種局限性必然會給教材編排的豐富性帶來一定的難度,如果教師們僅僅根據教材的內容進行教學,那么必然會使得教學過程變得枯燥乏味,學生們失去學習熱情,進而在課堂上無法集中注意力。另外,一些教材當中對于語法的編排比較松散,沒有規律,所以教師們在進行教學之前,應該通過通讀教材來對于教材的內容進行合理的改進。高職英語教師應該充分的考慮到高職院校學生們的實際特點,有針對性的對于教材內容和教材以外的內容進行整合,建立一個新的語法教學結構,進而激發學生們對于英語語法學習的積極性。例如在教學飯店吃飯這一內容時,除了教材當中所提到的內容,教師也應該對其進行相應的擴展,更換新的語境,來對語法進行應用,讓學生們能夠更好的理解語法的使用規則和含義。同時也能夠讓學生們感受到英語語法的魅力和重要性,從而激發學生們的學習積極性。
3.2 采用對比教學方法
1)任務驅動原則。為了很好地掌握語法知識,首先要運用任務驅動的方法激發學生興趣。每次圍繞某個“任務”激發學生的求知欲、探究欲。任務驅動可以貫穿整個教學環節,從導入、新授到實際運用都盡量把學生“驅動”起來,參與到課堂教學中去。
2)自主學習原則。求知的第一步是發現問題、提出問題。質疑問難是英語語法學習的重要組成部分,語法學習不能完全依賴于課堂、教師,學生必須擁有自主學習、獨立思考的習慣,可以單人、小組形式進行探討交流、分享合作。
3)課內外結合原則。鑒于課堂教學課時不夠的事實,課內外結合是必不可少的。筆者充分利用網絡優勢,要求學生課前完成教師布置的“任務”。教師課中點評完成課前任務情況,指出錯誤,導入課程,講解重難點,拓展知識,模擬實踐,布置作業。課后學生自主學習、實時反饋,教師實時答疑。利用這一原則收到了較好效果。
3.3 內隱知識的語法活動形式
輸入增強活動與大量化輸入活動都是提供結構輸入的活動形式。輸入增強活動通過畫下劃線、用粗體或不同字體或不同顏色顯示等突出目標結構的方式,使學習者在閱讀理解的同時注意到目標結構。大量化輸入則通過給予學習者大量含有同一或同幾種目標結構的句子或篇章來提高目標結構出現的頻度,增加他們注意到并理解目標結構的機會。這些結構輸入活動不涉及外顯元語言規則的解釋或呈現,也不要求學習者從輸入信息中總結歸納出語言規則。通過體驗、理解輸入信息并注意目標結構,學習者以一種更為依靠直覺的方式處理數據,并將其整合至自己的內隱知識資源中,這樣,學習者在有意識地去注意目標結構時和進行以意義為主的交際活動時都能夠使用目標結構。本文嘗試將此活動運用于學生開展交際任務前的相關準備階段,讓學生閱讀包含某些可用于他們隨后交際任務結構的對話或篇章,使他們理解、體驗特定結構在具體情境下的意義及使用,從而可以在隨后的交際任務中運用,而不需要仔細追尋總結這些結構的外顯使用規則。此活動證明,可以比較有效地促進學生在隨后的交際活動中語言輸出的流利度。
否定反饋既可以促進外顯知識發展,也可通過不同的形式促進內隱知識的發展。實際上,不少否定反饋形式都不提供外顯知識信息,也不以引出學習者對外顯語法規則的學習為目的。這些否定反饋形式包括文字改動、明確糾正、澄清要求、引導以及重復。文字改動是以正確的表達方式重述學習者不正確的語言輸出所要表達的意思;明確糾正直接指出錯誤并提供正確的語言形式;澄清要求告訴學習者的某部分語言輸出不被理解;引導是引導學習者使用正確的語言形式;重復則只是重復學習者犯錯誤的表達的部分或全部,暗示他們表達有誤。有不少的實證研究已表明否定反饋(特別是針對語言交際活動中所犯錯誤的否定反饋)有助于內隱知識及其在語言溝通中的使用。
4 結束語
在實際的教學工作中,要有效的避免傳統的以語法為主線的古板教學方法,要針對高職院校學生的實際特點,有針對性的對于教學內容和教學方法進行改善,為學生們建立更好的語法基礎,從而提升高職院校英語教學質量和效率。
參考文獻
[1]霍娜,龍浩.英語語法教學中漢語遷移及研究[J].海外英語,2017(23):224-225+236.
[2]祁樹艷.高中英語語法教學的改進策略分析[J].現代交際,2017(23):126-128.
[3]胡壯麟.英語語法及其發展史[J].北京第二外國語學院學報,2017,39(05):5-16+119.
[4]林晶晶.高校英語語法教學目標之探討[J].寧波工程學院學報,2017,29(03):128-1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