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晨昕 劉艷文 黃譯萱 孫陽波
摘 要:獨立學院自1999年開辦以來,目前全國已有三百余所,承擔了1/3的本科培養任務。獨立學院的快速發展,不但豐富了我國高等教育的辦學機制,而且在提高優質教育資源的輻射力和擴大高校辦學規模方面起到了積極的作用。專業改革無疑是獨立學院創新的重點和難點。
關鍵詞:獨立學院;工商管理;分流培養
1 分流培養定義
分流培養模式是在全面推行素質教育的基礎上,按學生主體來設計教育培養模式,提高教育教學質量、發揮學生優勢特長、全面發展學生能力。根據獨立學院學生的潛能和特點,要對學生因材施教、量體裁衣的培養,以“自擇專業方向、分類培養、后期分流”為原則,構建相應的人才分類培養模式。分流培養模式較好地解決寬基礎與針對性強的矛盾、學制短與適應性強的矛盾,有利于提高教育教學質量、發揮學生優勢和特長、全面發展學生能力,培養出的人才更能適應社會的需要。
2 工商管理大類專業分流運行的典型案例情況
作為獨立院校,吉林華橋外國語學院自2012年開始在工商管理類專業實行大類招生、分流培養,實施“通識教育+專業培養”兩階段培養模式。經過3年的運行,在專業分流方面主要分為工商管理、市場營銷和人力資源管理3個專業,主要方法是在學生進入大學學習的3個學期后,進行分流培養,分流的過程在第4個學期開學前結束。2012級和2013級學生進行分流時采取的方式是:首先進行專業動員會,由3個專業帶頭人進行專業介紹為學生講解專業的培養特色、學科建設、教學條件、師資隊伍、社會需求和發展前景等,之后由學生根據志愿選擇進行預報名,預報名結果出來后按照學生的學分績點從高到低進行篩選,如果學分績點相同的情況下按照英語成績1~2大一兩個學期的精讀、視聽說和口語的平均分高低進行排列。2014級進行專業分流時學院總結了前2年的經驗教訓,規范了專業分流流程:公布分流方案→專業分流動員會→填報志愿→組織分流→公布分流結果。
3 工商管理大類分流運行機制的實踐困境
我國實行工商管理大類分流大類招生這種培養模式的高校已越來越多。但是分流培養雖然給高校的人才培養帶來了許多優勢,但也存在一些問題,主要表現在以下方面:
3.1 專業分流導致專業分化加劇
對所謂的“冷門專業”的發展產生沖擊學生在進入高校后,從通識教育開始直到大類分流的過程中,由于學生對具體專業的前景了解不夠清晰以及部分學生“隨大流”的心理很容易在專業分流的過程中形成各個專業冷熱不均的現象。如果任由學生進行這種自主選擇,所謂的“熱門專業”和“冷門專業”就形成了,而隨著“大類招生、分流培養”模式的推進,“熱門專業”人數就會越來越多,“冷門專業”人數也會越來越少,最終給“冷門專業”的發展帶來巨大沖擊,甚至直接被高校所淘汰,既不利于高校的綜合發展,也不利于綜合人才的培養。
3.2 完全根據學分績點分流不符合素質教育趨勢
預報名結果出來后按照學生的學分績點從高到低進行篩選,很多學生進入大學后會稍微放松,這種測試不能完全體現學生的綜合素質,況且大學選擇專業主要是看對專業的興趣度和自己未來的發展方向,而這一點是無法由成績判斷出來的。此外,如果學分績相同的情況下按照英語成績1~2大一兩個學期的精讀、視聽說和口語的平均分高低進行排列。英語成績并不能代表學生對該專業的感知和認識能力,從而導致某些同學因為英語成績而錯失自己喜歡的專業。這些都不利于學生以后的發展,所以導致專業分流的不合理。
3.3 課程設置不夠合理
實施大類招生、分流培養不應該僅僅是相近學科的簡單合并,而應該通過在課程、理念、體系等方面的優化改革賦予學生在專業學習上更多的自主權,讓學生來自主選擇。但是隨著我國越來越多的高校實施大類招生,課程體系的建設還并不是那么合理。例如,高校課程的必修課遠遠多于選修課,而真正體現學生差異性培養的課程卻是選修課。高校一般把課程設置為公共課程、專業基礎課、專業選修課,其中公共課和專業基礎課一般設定成必修課,而公共課和專業基礎課的比例較大。在這種情況下,學生幾乎沒有太多選擇的余地。這種課程設置影響學生的全面發展,不利于培養綜合型的高素質人才。
4 針對大類分流中產生問題的思考與對策
4.1 做好分流前引導工作
在學生進入高校的前一至兩年內開展專業導學之類的課程,使學生對以后將要選擇的諸專業的學習方向、學習難度、就業前景等方面有一定了解,幫助學生在分流中消除盲目性,消除“隨大流”的可能性。在分流開始前應該對學生進行必要的引導,讓學生了解各專業,具體內容包括開展講座、實踐活動、安排導師等。開展講座可以請高年級的學生來談談自己學習專業知識的感受以及對所學專業的看法。
進行實踐活動可以讓學生參觀專業實驗室、工作室,親身感受各專業特點。同時,安排輔導員、各專業教師接受學生對于專業分流相關問題的咨詢,幫助學生了解自己的興趣和能力,以順利地選擇到適合自己的專業,避免扎堆現象的出現。
4.2 設置多角度的考評指標
多角度的考評指標可設置如下:分流前學期的課程成績、實踐課程成績、專業基礎知識預選成績。專業基礎知識預選是指學校可以在分流之初可以對學生志愿填報的專業進行基礎知識考試,既可以培養學生自學能力,也為以后的專業知識學習能力進行預測,更好地幫助學生進行專業選擇。多個角度設置考評指標能夠綜合學生各方面的素質,更好地幫助學生為了自己選擇的專業做出努力,從而順利進入該專業進行學習。
4.3 工商管理大類分流培養應適應
“三個需求”、做到“三個結合”、實現“三個轉變”,以確保工商管理大類分流培養的運行機制長效、暢通。
1)適應市場要求,導師科學指導與學生自主選擇相結合,從教師為中心向學生為中心轉變。大類招生的目的是厚基礎、寬口徑,養“T”型人才。在“寬厚”過程中,要引導學生選專業方向,強調個性發揮,允許學生根據自己的實際情況選擇發展方向,依據市場需求,結合學生特長、能力,導師全過程引導與學生自主選擇結合,充分發揮學生潛能及對學校資源的自主選擇,實現從教師為中心向學生為中心轉變。
2)適應社會需求,大類寬口徑培養與專業強能力提高相結合,從教學為中心向學習為中心轉變。緊跟社會需求,科學合理地調整專業結構,拓寬專業口徑,改革課程設置,培養出“厚基礎、寬口徑”的復合型人才。教師在教學過程中改變專業教育培養模式下的單純傳授知識和技能的教學模式,而向培養學生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轉變,實現從教學為中心向學習為中心轉變。
3)適應就業需求,先進教育理念與頂崗應用實訓相結合,從學校中心向社會為中心轉變。大類招生階段就要為分流工作做準備,讓學做好思想準備,為穩步分流工作準備。工商管理大類分流工作,僅僅靠說教、教育浮夸不行,導師制的建立要求導師帶學生跑市場、走基層,準確掌握就業需求。分流不是看專業熱不熱門,而是要看就業需求。將先進教育理念與頂崗應用實訓相結合,實現從學校為中心向社會為中心轉變。
參考文獻
[1]李文,段姝.工商管理專業大類招生分流有效路徑的研究[J].教育現代化,2018(12):177-178.
[2]何靜.高職院校實施專業大類招生培養的現狀特征與實施建議[J].教育理論與實踐,2015(24):21-22.
[3]萬璐,程寶棟,田明華.經濟管理大類招生的專業設置與分流及其啟示[J].中國林業教育,2016(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