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玲昌
摘 要:“不忘初心”是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治國理政、全面從嚴治黨的重要思想,具有深刻的歷史內涵與現實意義。紅船精神是黨初心的首次表達,奠定了初心的根本內容。新時代下,要弘揚紅船精神,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永葆共產黨先進性、筑牢執政之基、確保永續發展動力。
關鍵詞:紅船精神;價值取向;先進性
為誰發展,是經濟發展理論和實踐要解決的基本問題,也是一個關系執政黨執政基礎的根本性問題。十九大報告以新的高度強調了堅持以人民為中心,這既是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的重要內容,也是新時代堅持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基本方略。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就要堅持黨和國家一切工作的出發點和落腳點是實現好、維護好、發展好最廣大人民根本利益,要以人民需要為出發點和歸宿。誕生于浙江嘉興南湖的紅船精神,是中國革命精神之源,也是黨的先進性之源,體現著中國共產黨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的核心價值觀。
1 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的根本價值取向,是中國共產黨的發展壯大的根本原因
1.1 共產黨的特質決定了其根本價值取向
中國共產黨以人民為中心的根本價值取向是由黨的理想和信念決定的,它來源于馬克思主義的理論學說。中共一大關于黨的綱領的規定,首先將黨定義為一個無產階級的政黨,它的最終目標是共產主義。1922年7月召開的中共二大,根據列寧關于民族和殖民地革命的理論,正確地分析了中國社會性質和革命性質,在此基礎上,制定了黨的最高綱領和最低綱領。最高綱領和最低綱領的制定是黨把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和中國革命實際相結合的一個重要成果。實際上,從我們黨成立的那天起,黨就代表著無產階級的利益,黨的價值觀是以 “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為核心的共產主義價值觀。
1.2 以人民為中心的根本價值取向是共產黨發展壯大的實踐必然
中國共產黨的根本價值取向是在長期的發展過程中經過不斷的經驗積累形成的。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的根本價值取向,是中國共產黨的發展壯大的根本原因。在不同的歷史時期,中國共產黨根據當時基本國情、時代背景的需要,在實踐中不斷探索,最終形成了以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為本質特征的核心價值。
習近平總書記提出“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黨的十九大報告又對“以人民為中心”這一重要命題的豐富內涵作了深入的闡述:人民是歷史的創造者,是決定黨和國家前途命運的根本力量。必須堅持人民主體地位,堅持立黨為公、執政為民,踐行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的根本宗旨,把黨的群眾路線貫徹到治國理政的全部活動之中,把人民對美好生活的向往作為奮斗目標,依靠人民創造歷史偉業,這進一步深化了對黨“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的核心價值觀的認識。
2 紅船精神蘊含共產黨人為人民謀福利的根本價值取向
中國革命先驅們學習并接受馬克思主義,成為堅定的馬克思主義者,創建馬克思主義政黨—中國共產黨,由此孕育了紅船精神。2005年,習總書記時任浙江省委書記時,對紅船精神的內涵提煉為:“開天辟地、敢為人先的首創精神,堅定理想、百折不撓的奮斗精神,立黨為公、忠誠為民的奉獻精神。紅船精神是中國革命精神的源頭,它第一次回答了黨“為什么出發”這一根本性問題,體現出中國共產黨的核心價值追求。紅船精神產生、發展的過程,也正是中國共產黨一步步確立自己核心價值的過程。
在紅船上誕生的中共一大綱領首次提出要把工人、農民組織起來、發動起來。“中共一大”通過黨的第一個綱領,規定:“以無產階級革命軍隊推翻資產階級,由勞動階級重建國家,直至消滅階級差別,采用無產階級專政,以達到消滅階級的階級斗爭目的;廢除資本私有制,沒收一切生產資料歸社會所有。”體現出鮮明的人民立場,代表工人農民最廣大群眾的根本利益。在艱苦的革命年代,中國共產黨要戰勝強大的敵人,既要依靠“貧苦階級”,還要搞“民主的聯合戰線”;中國共產黨的這種革命方式與依靠對象,也為后來中國共產黨完整提出群眾路線埋下了伏筆。“中共二大”進一步強調中國共產黨是無產階級中“最具有革命精神”和“為無產階級之利益而奮斗”的政黨,進一步向人民表明初心,并扎根于廣大人民群眾,把追求民族獨立和人民解放作為奮斗目標,將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作為黨的宗旨,將為人民謀利益作為黨的最高價值追求。毛澤東同志在思考和回答我們黨為什么能夠取得勝利的時候,曾經說過:“站在最大多數勞動人民一面”“拜人民為師,這就靈了”。這兩句話,講清了中國共產黨成功的秘訣,就是一切為了人民,一切依靠人民。正如習近平總書記所說,“依水行舟,忠誠為民,成為貫穿中國革命和建設全過程的一條紅線,也是‘紅船精神的本質所在”。保持對人民的赤子之心,為人民謀利益,是我黨初心的立場落點,是我黨從一個小黨、新黨、革命黨逐漸成長為一個大黨、老黨、執政黨的根基所在。
3 弘揚紅船精神,堅持以人民為中心,永葆共產黨人執政為民初心
“紅船精神”,作為革命精神的源頭,全面概括了黨的初心與使命,也正是“以人民為中心”發展思想的生動體現。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進入了新時代,新時代中國共產黨肩負著新的歷史使命,新使命要求有新擔當、新作為。同時,中國共產黨又前所未有的面臨著新的挑戰新的矛盾,這就需要大力弘揚“紅船精神”,進一步發揮革命精神的力量,不斷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的根本價值追求,永葆共產黨人執政為民初心。
3.1 弘揚“紅船精神”,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
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就是堅持馬克思主義價值觀,要以不斷改善民生為發展的根本目的,擺正經濟增長與改善民生的關系。在黨的十八屆一中全會上,習近平同志就曾指出:檢驗我們一切工作的成效,最終都要看人民是否真正得到了實惠,人民生活是否真正得到了改善,這是堅持立黨為公、執政為民的本質要求,是黨和人民事業不斷發展的重要保證。各級領導干部要切實堅持人民主體地位,要想群眾之所想、急群眾之所急、解群眾之所困。
3.2 弘揚“紅船精神”,依靠人民創造新的歷史
進入新時代,我們站在新的發展起點、面臨新的發展任務和發展目標,急需匯集全體人民的集體力量,尊重人民的首創精神,汲取廣大人民的智慧和力量,把人民作為發展的力量源泉,依靠人民創造歷史偉業,踏上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新征程。
面向大眾、服務人民是弘揚紅船精神的價值和意義所在。但是目前,我們卻面臨著傳承主體缺失的現實問題。毫無疑問,廣大黨員干部和青少年是傳承紅船精神的主體,但是現在部分黨員干部和青少年置身于紅船精神之外,部分人喪失了理想信念。新功利主義、新實用主義思潮甚囂塵上。一部分黨員干部忘記了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的宗旨,利用手中的權利謀取私利,嚴重損害了黨的形象,疏遠了黨群關系。因此,弘揚紅船精神,就要根植于廣大人民群眾,尤其是黨員干部和青少年的思想教育過程中,著重加強對紅船精神的準確理解和情感認同,不斷創新傳承途徑和方法。
3.3 弘揚“紅船精神”,要以公平正義回應人民美好生活的需要
促進社會公平正義,落實共享發展理念。實現社會公平正義是我們黨的一貫主張,公平正義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內在要求,共同富裕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根本原則。公平正義是人民美好生活的題中之義,必須推進全面依法治國,堅持法治造福人民、保護人民,著力解決違背社會公義的難題,將維護最廣大人民權益、增進最廣大人民福祉落實到法治的全過程。要解決好群眾身邊的不正之風問題,把改進作風成效落實到基層,解決好聯系服務群眾的“最后一公里”問題,真正讓群眾受益,努力取得人民群眾滿意的實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