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本刊記者 包冬冬
自2013年9月啟動,至2017年12月落下帷幕的涉氨制冷企業液氨使用專項治理工作,取得了顯著的成效。原國家安全監管總局監管四司司長馬銳認為,這是工貿行業最有成效的一次專項整治。
2013年6月3日,發生在吉林省寶源豐禽業有限公司的一場大火,奪走了121人的生命。同年8月31日,位于上海市寶山城市工業園區內的上海翁牌冷藏實業有限公司發生氨泄漏事故,造成15人死亡,7人重傷,18人輕傷。2起在社會引起強烈關注的事故,讓氨這種物質的安全問題進入到了公眾的視野,更引起了黨中央、國務院的高度重視。
2013年9月,國務院安委會統一部署,要求各地區、各部門和有關企業持續開展涉氨制冷企業液氨使用專項治理工作(以下簡稱專項治理)。經過4年時間,專項治理成效如何?涉氨制冷行業及企業目前的安全狀況如何?本刊記者專訪原國家安全生產監管總局監管四司司長馬銳,請他做詳細介紹。
馬銳說:“在黨的十九大報告中,習近平總書記強調,保障和改善民生既盡力而為,又量力而行,一件事情接著一件事情辦,一年接著一年干。涉氨制冷企業的專項治理正是遵照總書記的要求做的。我認為,這次專項治理是工貿行業多年來最有成效的。通過4年的專項治理,全國基本消除了‘人員較多生產場所采用氨直接蒸發制冷空調系統’和‘快速凍結裝置未設置在單獨作業間內,且作業間內作業人數超過9人’兩類重大隱患(以下簡稱‘兩類重大隱患’),完成了專項治理確定的‘取締關閉了一批不具備安全生產基本條件的非法違法企業,治理整改了一批液氨使用存在安全隱患的企業,提升了一批安全管理基礎較好的企業’的目標任務。”
4年前,為什么要開展專項治理?馬銳介紹:“2013年,吉林省寶源豐公司‘6·3’特別重大火災爆炸事故發生,氨雖不是主要禍源,但卻引起了社會公眾、媒體的廣泛關注,給全社會普及了氨的安全知識。非常不幸的是,當年8月31日,上海翁牌冷藏實業有限公司發生氨泄漏的事故,造成15人死亡。這引起了當時國家安全監管總局的高度關注。由于氨的用途十分廣泛,因此,從2013年9月開始,國務院安委會下發通知,在全國范圍內啟動了針對涉氨制冷企業的專項治理。”
為了將工作做實,原國家安全監管總局充分分析了涉氨制冷企業的特點及生產作業方式,提出將“治理‘兩類重大隱患’”作為啃下這根硬骨頭的關鍵。
馬銳說:“氨作為傳統的制冷劑,具有經濟實惠的特點。大部分涉氨制冷企業利潤薄,十分青睞這種價廉物美的制冷劑。同時,還是因為利薄,這些企業普遍存在安全管理水平低、設備設施落后、人員素質偏低的情況,安全投入更是相對較少。另外一個特點,像禽類、水產類等涉氨制冷企業,凡是存在肉類拆分、分割等加工環節,都屬于勞動密集型企業,一個車間內兩三百人作業的情況并不少見,有的甚至能達到三四百人。這就是專項治理啟動前,我國涉氨制冷企業安全生產的基本情況。”
馬銳介紹:“與涉氨制冷企業安全管理水平偏低相對的,是老百姓日益增長的消費需求。與多年前相比,自己冷凍儲存食品的老百姓越來越少,大多數人都是現吃現買。面對日益增長的消費需求,國務院安委會在制定專項治理目標及工作要求時,提出以遏制重特大事故為重點,提升涉氨制冷企業的安全生產水平。第一,抓重點。在數量眾多的涉氨制冷企業中,哪些隱患會引發重特大事故?我們認為,是在加工車間里的‘兩類重大隱患’。于是,我們按照有關法規要求,提出了一些操作性較強的安全措施,如禁止企業在操作間將液氨引入做空調系統冷媒,這樣,可以消除企業車間內最大的安全隱患。對于單凍機,我們要求在車間內設置隔離的單獨操作間,即在不違反機器工藝要求的基礎上,將風險控制在可控范圍之內。同時要求‘快速凍結裝置未設置在單獨作業間內,且作業間內作業人數超過9人’,9人的要求是一種工作方法,如果一個單間難以滿足要求,就可以設置2個單間隔絕,提示大家通過控制危險區域的作業人數,加強風險管控,降低重特大事故發生的風險。”
“第二,專項整治不求急功近利,重在抓出實效。”馬銳說。“4年里,我們每年組織開展各類專項治理或行動,督促屬地和部門落實監管責任。國務院安委會辦公室對未完成‘兩類重大隱患’整改的地區和企業每年進行通報,多次組織省際交叉互檢、明查暗訪、督導調研推動專項治理工作扎實開展。有關部門組織開展了氨制冷裝置特種設備專項治理、農副產品加工和冷凍廠等涉氨制冷企業安全大排查大整治專項行動、消防設備設施專項檢查,均取得了良好成效。”
此外,馬銳強調:“這次專項整治得到了各地黨委、政府的高度重視和大力支持。各地區積極組織開展專項治理的督查檢查、明查暗訪、交叉檢查、聯合執法、專家會診檢查等,實現了企業監管執法檢查全覆蓋。北京、河北、江蘇、海南、云南等省(區、市)明確了安監、質檢、工商、公安、消防、經信、農業等有關部門在專項治理中的監管職責,各部門各司其職相互配合,逐步形成了監管合力。”
在談及專項治理的成效時,馬銳說:“在驗收總結的時候,我們十分欣慰地看到,涉氨制冷企業已經連續2年沒有發生亡人事故。行業安全標準規范得到完善,完成了‘三個一批’的目標任務,即取締關閉了一批不具備安全生產基本條件的非法違法企業,治理整改了一批液氨使用存在安全隱患的企業,提升了一批安全管理基礎較好的企業。實現了監管執法企業全覆蓋,樹立了典型示范企業,如中糧集團蒙牛乳業、內蒙古伊利集團。”
馬銳著重介紹了2個成效。他說:“這次專項整治培訓了大批的基層安全監管人員和企業管理人員,通過多種形式、多種渠道的學習,提高了他們的理論知識水平、改進了技術管理手段,進而實現規范執法、規范管理。另外,各地區均按照要求完善了‘一企一檔’監管臺賬,做到了‘一企一驗收表’。4年的專項整治中,各地每年都要匯總‘一企一檔’‘一企一驗收表’到總局,總局有專人負責整理、梳理,發現問題又反饋給各地。經過3次匯總、梳理與反饋,不斷地總結經驗、分析研判,務實有效地解決行業及企業存在的現實問題,得到了各地的廣泛認可,也助推專項整治順利完成。”
馬銳說:“同時,我們也注意到,很多地區抓住了這次專項整治的機會,整合、提升地區的產業結構,推動整個產業朝著集群化方向發展,將原來散落在不同區域的涉氨制冷企業,搬遷改造至一個集中地區,再通過建設物流鏈,推動產業健康有序發展。集群化的產業發展不僅淘汰了一批落后的涉氨制冷企業,提升了企業的安全管理、安全技術水平,更有益于區域將優勢產業做大做強。”
對于下一步工作安排,馬銳指出:“2017年底,《國務院安委會辦公室關于涉氨制冷企業液氨使用專項治理工作情況的通報》(安委辦〔2018〕7號)下發,標志著這次專項治理已經結束,涉氨制冷企業納入日常監管。我們還將抓緊開展其他領域的監管工作,如涉爆粉塵、鋼鐵企業治理。”“當前正直黨和國家機構改革時期,我們按照中央提出的思想不亂、工作不斷、隊伍不散、干勁不減的要求,一如既往,一件事情接著一件事情辦,一年接著一年干,為工貿行業安全生產水平提高持續努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