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黑龍江鶴崗市圖書館 柴欣
隨著我國經濟社會的不斷發展,人民生活水平日益提高,對精神文化需求不斷增強。在這種發展趨勢下,公共圖書館應根據地域特點合理建設符合本地區發展的公共圖書館發展體系,注重實際,實現優質資源下沉,從而促進本地區公共圖書館服務體系的發展。
基本建立覆蓋全社會的公共文化服務體系,是黨的十七大提出的全面建設小康社會奮斗目標的新要求之一。為此,中共黑龍江省委辦公廳、黑龍江省人民政府辦公廳聯合下發了《關于進一步加強公共文化服務體系建設的實施意見》(黑辦發〔2008〕9號,以下簡稱《意見》)。為貫徹落實《意見》精神,加強鶴崗市的公共文化服務體系建設,積極響應黨的十七大提出的“把發展公益性文化事業作為保障人民基本文化權益的主要途徑,加大投入力度,加強社區和鄉村文化設施建設”的號召,改善我市圖書館館舍面積小、與同級館比較相對落后、服務輻射面小等不利因素,2009年提出了建立社區圖書館的戰略部署,總體目標是以市圖書館為總館,分三年在向陽區、工農區、東山區、興安區、興山區、南山區六區112個社區逐步建設112家鶴崗市圖書館社區分館(2009年建立20家社區圖書館)。逐步形成布局合理、方便讀者利用、具有鶴崗特色的圖書館公共服務體系。
(一)建設的必要性。為了促進鶴崗地區圖書館事業發展,傳承文明、普及科學文化知識,增進鶴崗地域人文和諧與繁榮,帶動地區經濟的發展,堅持把發展公益性文化事業作為保障人民基本文化權益的主要途徑,堅持以政府為主導、統籌規劃、加大投入、因地制宜、分步實施,著力提高公共文化產品供給能力,解決人民群眾最關心、最直接、最現實的基本文化權益。市政府在2009年工作報告中將投資100萬元,建設20個社區圖書室工作作為市政府十大工程,百件實事之一。2010年,市政府工作報告中又提出建設10個社區圖書室。
(二)建設現狀。2009年市政府提出興建20家社區圖書室,2010年建設10家社區圖書室,從省來說都是具有前瞻性的戰略決策,為我市圖書館事業帶來空前的發展機遇。鶴崗市圖書館與30家社區圖書室同步實現現代化管理,實現全市圖書館聯網。經過幾年的運行,鶴崗市社區圖書室取得長足發展,能夠正常開展各項接待讀者借閱服務工作,滿足社區居民的閱讀需要,同時利用節假日、“4·23世界讀書日”等契機開展了讀者活動,受到了社區居民的歡迎。
(三)建設標準。鶴崗市下設6個行政區,為了保障普遍均等的服務原則,保證合理的地域單元設置,在社區圖書室建設前期進行了大量的驗點工作,對所有擬建社區圖書館進行了詳細的摸查,先后對六區50多個社區開展了多輪驗點工作,最終確定30家建設單位,基本形成了覆蓋面廣、受眾群體多,布局優化合理的發展格局。參照國家《公共圖書館建設用地指標》,結合我市社區實際,社區公共圖書室房屋面積要求達到50平方米以上并配有專用電腦,每個社區圖書室建設標準:政府為每個社區圖書室投入5萬元,藏書2000冊、報紙10種、期刊30種,配備閱覽桌5個,椅子20把,書架6個,期刊架1個,報紙架2個;軟件方面:使用interlib圖書館自動化軟件,各社區圖書室成為鶴崗市圖書館的一個服務部門,實行現代化借閱管理。
(一)投資估算。圖書館是社會公益性事業,需要政府每年加大投入,尤其是期刊報紙收藏有延續性,需要每年為社區圖書室固定匹配訂閱10種報紙、30種期刊的資金,每年需要1萬元(一個社區圖書室)。社區圖書室開展借閱服務工作,全年365天開館,必備的業務經費每年需要匹配資金1萬元(一個社區圖書室)。匹配每年圖書購書經費1萬元(一個社區圖書室)。如果政府加大投入,社區圖書室與市圖書館聯網,在全市實現圖書館網絡化管理,讀者可以在全市各處圖書館通借通還,方便讀者就近閱讀,提升城市文化內涵,這筆費用需要每個社區圖書室投入1萬元,市館投入10萬元,每年向省圖書館上繳圖書館系統使用費用1萬元(整個系統),每年網絡運行費用5000元。這樣,政府前期需要投入11萬元,每年匹配1萬5000元,就可以實現全市圖書館系統自動化管理。
(二)規范管理。在總分館制建設中,作為總館的鶴崗市圖書館保證了對分館按標準運行建設。統一制作鶴崗市社區圖書室標牌、社區圖書室工作制度、社區圖書室借閱制度、社區圖書室借閱卡等。圖書的采購和加工,鶴崗市圖書館采取了統一采編模式,確保社區圖書館圖書質量和加工程序規范。由社區安排人員負責圖書日常管理工作,周開館30小時,為社區居民免費提供借閱服務。市圖書館負責對圖書統一編目,對社區圖書館管理人員進行業務指導,各社區圖書館圖書定期輪換,實現資源共享。
(三)合理界定總館功能。公共圖書館體系是未來公共圖書館建設與發展的必然趨勢,國際上通行的圖書館總分館制往往由總館對分館的人才物實現統一管理。但由于我市總館和分館分屬于兩級不同的政府管理和供養,因此我市的總分館制由市圖書館為總館,社區圖書室作為分館,構成公共圖書館服務網絡。因此,在界定總館職能的時候,總館對分館的管理功能主要是業務指導和資源調配,并不對分館的人才物進行管理,但總館可以嘗試的介入分館的人員管理,并提出合理化建議。這樣保障了在現有條件下,總分館制合理靈活的運作,更好地促進總分館制良性發展。我市的社區圖書室為總分館制,即由市圖書館為總館,社區作為分館,構成公共圖書館服務網絡。
(一)建立健全的政府保障機制。在圖書館服務體系成功運行的國內外經驗表明,明確規定總分館制的運行主體和主導力量非常關鍵。2016年12月29日,文化部、新聞出版廣電總局、體育總局等五部委聯合印發的《關于推進縣級文化館圖書館總分館制建設的指導意見》,明確要求各級要把建立縣級文化館,圖書館總分館制作為加快構建現代公共文化服務體系的重要內容,納入政府重要議事日程。
(二)將建設成效進一步合理發展。鶴崗市總分館制的發展建設,促進了社區居民平等享受公共文化服務,可以說社區圖書館已經成為居民日常不可缺少的一部分。然而在社區圖書室的建設中,如何將現有的建設成果進一步發揮其服務功能,總館統籌協調,共建共享,提升效能是需要我們進一步思考的問題。一是解決人員短缺的問題,我們向社會廣泛吸引志愿者的積極參與,這樣進一步弘揚了無私奉獻友愛互助的精神,同時客觀上緩解了社區圖書室人員短缺的問題。二是全面借助數字圖書館網站系統,探索新型服務方式,促進數字文化服務城鄉統籌一體的服務供給能力。
(三)社區圖書室發展路徑探析。要突破社區圖書室發展瓶頸,要立足實際,把握現有公共圖書館建設體制機制的建設特點,力爭多角度解決社區圖書室發展問題。各區政府把社區圖書室發揮作用情況,納入對辦事處、社區工作年度目標,與辦事處、社區工作掛鉤。通過媒體加大宣傳力度,營造讀書氛圍,同時給發揮作用不好的圖書室造成輿論壓力。整合社區圖書室閑置資源,調回市圖書館發揮作用。適當調整不發揮作用的圖書室,促動其他圖書室的有序發展。
綜上所述,我們相信,總分館制一定會獲得更大的發展,“服務無止境”,服務的方式和觀念也可以不斷突破。如果能讓所有的市民在家門口的圖書館或者服務網點上共享到我們的圖書館資源和服務,將是造福市民的大事,也必將給我市經濟社會發展提供更好的服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