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鹽城師范學院 吳碧玉;鹽城市政府督查室 田夏
公共部門績效評價作為當代公共行政改革的一項重要內容,正逐漸成為政府管理實踐和公共管理研究的熱點主題。鹽城市自20世紀90年代開始積極探索并推行績效管理,經過多年的變革完善,逐漸明確起以中心工作、重點工程和項目等工作為重點考核對象,以工作的完成質效為量化評估標準,以目標管理為評估核心的公共部門績效管理系統。本文將通過對鹽城公共部門績效評價發展歷程進行研究,總結成績,為完善地級市績效評價體系提供研究事例。
鹽城市已在公共部門績效管理改革方面探索了近21年。強化服務意識,簡化行政流程,改進管理方式,在推動經濟社會又好又快的發展的同時,也推進了政府管理方式的創新。現有的公共部門績效評價體系延續了歷年來國內外目標管理的經驗做法,同時根據鹽城發展實際,對評價方式、主客體構成、指標體系等進行了改革創新。
(一)起步階段(1997年至2000年)。1997年開始對全市9個縣(市、區)和112個市直部門實行“兩個文明”建設考核。在其后幾年中,以經濟社會發展為重點,逐漸完善對工業、農業、服務業等方面的績效評價辦法,并通過不斷地優化調整各版塊分值比例,搭建起一個較為完整的目標任務考核體系。
(二)民眾參與階段(2001年至2004年)。為了解決群眾反映強烈的機關作風問題,2001年,鹽城市發動廣大群眾共同參與,在江蘇省內較早地開展了“萬人評議機關”活動。2002年,開始探索將公眾評議正式納入公共部門績效評價體系。中共十六大召開后,將“兩個文明”建設考核調整為“三個文明”建設考核,并明確將群眾作為公共部門效能建設的評估主體,將“人民群眾滿意度”列為公共部門的重要考核指標,設置了滿意、基本滿意和不滿意三個評議等次。
(三)革新探索階段(2005年至2007年)。自2005年起,進一步加大對生態環保、民生幸福等方面工作的評估側重;增加了年度考核周期內的定期考核評估次數,加大平時考核力度;對各項重點工作的時效、質效、效益進行量化、動態化考核評估,實行季度督查、月度報告制度,并將評比結果納入全年考核中運用。2007年,將全面小康指標體系中民生指標放在了更加重要的位置。
(四)整合提升階段(2008年至今)。2008年,正式將全市“三個文明”考核調整為全市目標任務績效管理考核。2011年,新設進位爭先獎,通過目標績效管理和制度進一步激勵約束公共部門。2012年,新增并強調了“三服務”方面工作的考核獎懲,并首次將安全生產工作和文化建設工作列為單項獎,將文化工作獎范疇擴展為社會事業發展獎。2017年,將原有各單項獎內容全部納入綜合先進獎考評,各類考核均不設加分項,切實做到了高度統一。自主研發績效管理信息系統,對德才素質、工作表現、群眾評價等進行數據測評、動態監控、全面評價,對職能履行、創新創優等提出了進一步的剛性考核要求。
(一)通過績效評價提升了公共部門的工作質效。鹽城市在多年來公共部門績效評價的實踐探索中,逐漸形成了結合地方實際、適應時代要求的績效評價體系,成立了公正客觀、科學有效的問責體系,既檢驗了政府各部門的行政效能與服務品質,又激發出了廣大干群的責任感和使命感,在確保廣大群眾利益的同時,不斷加強了政府本身在法治、效能、責任等方面的建設。
(二)通過績效評價體現了公共部門為民服務理念。在績效評價體系變革中,鹽城市不斷轉變行政理念,持續加大對民生問題的關注,樹立起群眾利益本位的績效觀。將年度民生實事工程列為重點績效考核項目,提升公民參與政府績效評估的物質與知識能力基礎,培育公民的參與意識,豐富拓寬參與渠道,加強與民間專業評估組織的合作,從傳統的偏重經濟增長轉變到民生工作上來。
(三)通過績效評價拓寬了群眾參政議政的渠道。近年來,鹽城市借助網絡、新媒體等平臺,拓寬了市民了解掌握民生實事項目進展情況的信息渠道,并結合第三方抽樣調查等方式積極開展績效評議工作,圍繞人民群眾的所想所求,將評議結果轉化為有關部門完善工作和實事立項的重要參考。廣大市民參與績效評估程度的逐年增高、動力增強,體現了政府“以人為本、執政為民”的服務導向。
經過多年來的探索實踐,鹽城市公共部門績效評價的變更呈現出鮮明的時代特征,從單純的目標考核走向了綜合性的績效評估,通過研究分析,其發展方向有三個趨勢特點。
(一)績效評價的主體結構發生了轉變。從變更的四個發展階段來看,不同階段的考核評估主體及其職責和作用有較為顯著的區別。

鹽城市績效管理發展各階段考核評估主體及職責和作用
鹽城正逐漸將評判權都交給社會和群眾,從原本單純的上級對下級職能工作完成情況的檢查驗收,轉變為多元主體對公共部門職能工作質效的績效評估。
(二)績效評價的方式發生了轉變。在起步階段,鹽城市主要是在年終對各部門的年度工作完成情況進行檢查,這種結果檢查形式較為單一,注重了結果而忽視了過程,對提升部門工作效率和工作質量的作用也不甚明顯。在2005年,首次增加年度考核周期內的定期考核評估次數,加大平時考核力度,對各項重點工作的時效、質效、效益進行量化、動態化考核評估。各部門工作的情況得到及時監控,從過程監督上保證工作高效高質的完成。評估方式從原本對公共部門工作完成情況的檢查轉變為對工作質效的綜合評價。
(三)績效評價的標準發生了改變。在起步階段,擬定的大多數目標任務指標都是如組織領導情況、重點工作落實情況這類的定性指標,在年終考核評價中,考核主體存有較大的主觀隨意性,在個別公共部門工作的考核上,容易形成分管市領導的“一言堂”。鹽城市逐步對評價指標設置開展定量化改革,特別是在公共部門業績評估上針對性更強、更加切合實際。對于難以進行量化的目標任務,雖然繼續運用定性指標進行考核,但進一步加強了評價主體的多元化,尤其是在民眾和第三方組織等其他主體的參與和加入后,隨著評估主體的周延擴大,最大限度地保障了考核評估結果的公正性、科學性。評價標準從原本的定性評價轉變為定量、定性評價的并軌整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