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湖南省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圖書館 唐劉晏
少數民族地區圖書館直接面向基層,服務地方,但由于經濟文化發展限制,少數民族地區圖書館建設相對落后。現代技術如民族文字處理技術、數據庫技術、電子計算機、光電文字處理技術、聲像處理等技術對少數民族地區建設數字化圖書館提供支持,打造民族地區圖書館品牌,發揮資源優勢。
現代技術的不斷更新以及數字化圖書館建設格局的形成使少數民族地區圖書館成為亟待釋放資源潛能的文化儲地。
(一)應用民族文字信息處理技術奠定數字圖書館建設基礎。為了推進少數民族地區文化資源的保護開發和發展,20世紀80年代,國家實施少數民族文字電腦化處理。對蒙古文字、藏文等操作系統進行軟件處理,對部分少數民族地區文字符實行國家標準,并建立多種排版系統。少數民族文字信息化處理工作取得的成就成功應用到圖書館數字化建設中,解決了少數民族地區數字化圖書館建設的民族文字排版問題,并取得可喜成就。
(二)數據庫建設提供數字化建設物質保障。民族地區蘊含著豐富的文獻資源,其中關于民族研究、民族文字研究、民族地方研究等特色資源,構成了少數民族地區圖書館的核心競爭力。數據庫建設根據對民族文化的揭示深度和資源的重要程度建立了索引型數據庫、摘錄型數據庫以及全文型數據庫。數據庫建設力求為讀者提供最多最全的檢索途徑,并通過數據庫檢索到使用率低的古籍文獻。數據庫建設根據少數民族文獻資源的特殊性提供多樣的深度檢索,通過對數據的深度加工,便于為讀者提供便捷的服務。目前少數民族地區圖書館已經組建了可以進行資源共享的網絡檢索服務,少數民族文獻資源具有鮮明的民族特色,且主題凸顯,在數據庫不斷擴大的基礎上提供圖書館建設過程的物質基礎。
(三)現代技術的廣泛應用實現服務創新。電子計算機、光電技術、聲像處理技術在少數民族文獻工作中得到廣泛應用。使少數民族圖書館業務工作實行全面自動化、網絡化管理。一些民族館藏機構對文獻進行計算機管理,文獻利用工具注入科技元素,彰顯現代化。借助光學縮微技術,文獻資料易于長久保存。中國民族圖書館利用微縮技術復制出十多種少數民族文字館藏文獻,供單位使用,產生了良好的社會和經濟效益。此外聲像技術可以將獨具特色的非文字文獻進行記錄和保存,形成以音像作品、美術攝影、電影等為載體形式的特色民族文獻。
少數民族圖書館更需要借助現代技術進行服務創新,針對民族地區圖書館文獻資源特殊性的特點,將通信技術、云技術使用雙語館藏,更新管理和維護技術,提升民族文化保護能力和水平。新型技術的使用使讀者的體驗度和滿意度不斷提高。
少數民族圖書館館藏資源是中華民族優秀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現代技術的應用可以適應民族地區經濟社會的發展現狀,可以吸引更多民眾了解少數民族文化,促進少數民族文化廣泛傳播和交流。數字圖書館建設過程中可以更好地保護少數民族古籍,通過現代技術對紙質古籍進行數字化處理,實現全文存貯可以長久保存古籍內容,并為研究、讀者提供豐富的資料。少數民族圖書館數據庫建設促進圖書館、高校等單位的資源共享,有利于少數民族文化資源的開發和深度利用。少數民族文獻轉化為數字形式,便于國內外學者借助互聯網,查閱研究信息,資源共享,合理利用。
(一)民族資源數字化,保護民族文化。現代技術對民族地區特有的資源進行數字化處理,為讀者使用圖書館豐富而有特色的館藏民族文獻資源提供便利。高品質少數民族數字圖書館建設應立足于對館藏資源的全面開發利用,館藏資源數字化是實現資源高效利用的現實途徑。少數民族資源數字化豐富了民族文化,且便于開發利用特色數字資源,提升少數民族地區圖書館服務質量。
(二)加強質量控制,提高服務質量。若缺乏質量控制和管理機制,圖書館的館藏資源將無法高效開發應用。充分發揮少數民族圖書館在文獻資源組織方面的優勢,肩負起網絡信息資源組織的重任。依據一定的衡量標準,對民族信息收集、考證,確保信息源頭權威、真實、完整。
(三)外購數字資源,豐富館藏資源。少數民族地區圖書館建設中首先可以借助現代信息共享優勢,外購資源,加快圖書館建設進程。且購買技術操作具有便捷性,可以節約開發成本。從萬方、超星、中國知網等信息資源提供商處購買富有民族特色的數字化資源,發揮資源共享的優勢,實現信息集成,提供更優質的服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