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鐵嶺師范高等專科學校 王晶
隨著計算機和通信技術的飛速發展,人類正經歷從PC時代向智能手機時代的轉變。在此背景下,騰訊公司于2011年推出了一個為智能終端提供即時通信服務的免費應用程序——微信。自上線以來,微信已經覆蓋中國百分之九十多的智能手機,微信服務已經廣泛地深入到各個領域,并極大地便利了人們的工作與生活。
由于微信日益強大的功能,微信在各大高校迅速普及開來。圖書館利用微信公眾平臺技術來創新圖書館的服務模式,緊跟用戶的需求,加強和讀者用戶的溝通,為用戶提供隨時隨地移動服務,使得圖書館資源“活”起來,提高共享利用率,惠及更多的讀者和用戶。針對目前微信在高校圖書館利用的不足和局限,對微信未來在圖書館的應用提出幾點建議,希望增強未來圖書館的移動服務,加強圖書資源利用和讀者的管理溝通,使得造福更多的讀者。
目前,基本所有的高校都建立了微信公眾號,但是建設情況和利用水平參差不齊,存在諸多的不足和局限,主要體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一)開展微信移動服務的觀念不強。微信這一新型媒體很好地迎合了新一代高校大學生對于移動服務的需求,高校圖書館利用這一平臺能夠更好地拓展移動互聯網時代讀者服務功能,構建圖書館與讀者親密的互動關系。然而目前很多高校建立圖書館微信公眾號出發點,只是為了“跟風”,或者是學校政績和資源體現,而完全偏離服務讀者的初衷。很多開通微信公眾平臺的高校圖書館利用率低,未能和讀者開展很好的溝通,多數高校圖書館微信服務還處于嘗試和摸索階段。
(二)微信公眾平臺服務內容、功能單一。目前一般高校微信公眾平臺服務概括起來,主要包含:1.信息推送服務。2.信息咨詢服務。3.數字閱讀服務。4.個人圖書館服務。5.自定義菜單服務等。服務功能相對較為單一死板,未能針對移動互聯網發展新特點,突破傳統的服務模式。
(三)微信公眾平臺服務范圍存在局限。各大高校建設微信公眾平臺的著眼點,是基于服務本校讀者,但缺乏與其他高校間的交流互動。各高校以及各公共圖書館之間的資源建設存在嚴重的重復性浪費問題,在互聯網高度發達的今天,未來應該考慮資源整合、共享,提高圖書館移動服務的精準性和質量。此外,微信公眾平臺的讀者參與度嚴重不足,讀者往往是被動地接受信息,無法與管理者展開互動促進。
針對目前高校微信公眾平臺建設利用的不足與局限,本文對微信公眾平臺未來在圖書館的創新應用提出以下幾點建議,希望對未來高校圖書館的建設提供一定的參考。
(一)規范微信公眾號命名方式。由于中國高校和公共圖書館數量眾多,目前各圖書館微信公眾號的命名方式不統一,數量不明確,查找進入微信公眾號極為不便。針對此情況,相關管理部門應該規范各圖書館微信公眾號的命名方式,并且按照情報檢索方式建立目錄鏈接,使得讀者方便查找和進入各大圖書館微信公眾平臺,并且同時加強監管和維護力度。
(二)增強微信公眾平臺與讀者的互動。目前絕大多數高校圖書館,只負責管理和維護微信公眾平臺的日常傳統功能,而讀者的需求無法快速準確得到體現與滿足。高校圖書館應該建立讀者與圖書館、讀者與讀者間的交流和訴求窗口,使得廣大讀者真正參與圖書館情報資源的利用和管理,借助大眾的力量,使得知識情報資源真正的“活”起來,而不是藏于書庫無人問津。并且同時增加讀者分享讀書體會心得的功能模塊。
(三)利用大數據、云計算管理圖書資源。加大對高校圖書館微信公眾平臺技術的投入力度,利用大數據、云計算來真正了解讀者對于整個學校甚至社會圖書資源的利用統計信息,了解讀者的讀書規律、喜好,各種圖書資源的利用情況等等。利用這些信息,國家或學校能夠更好地作出合理的決策,優化資源配置,解決重復建設和浪費問題。同時加強各高校和公共圖書資源的共建、共享,減少重復投入,并且加強公益部分資源的投入力度,在移動服務日益發達的時代,使得圖書館服務更多的人群,更好解決讀者與圖書資源之間的需求矛盾。
(四)微信公眾平臺與網絡連載資源推送對接。利用微信公眾平臺與網絡連載資源的推送對接,能夠彌補現有館藏資源更新速度的不足,同時外延圖書館館藏資源概念,使得圖書館服務功能更廣,增加微信公眾平臺品牌營銷力度,更好地造福廣大讀者。
隨著移動服務的不斷發展,未來圖書館的建設方向將向移動服務傾斜,同時極大改變了人們對于傳統圖書館服務功能的認知,讀者也需跟著時代發展,改變固有觀念和利用圖書館的方式。圖書館微信公眾平臺的功能,必須要隨著微信本身功能的增加而不斷地做出調整完善。更為重要的是,圖書館微信移動服務應該以讀者的需求和服務作為根本宗旨和導向,不斷完善微信移動服務的功能模式,并且重視與讀者的互動溝通,讓廣大讀者成為真正的圖書資源利用和管理者。大數據、云計算將成為未來處理日益復雜事物的重要手段,應該利用其技術手段從頂層層面來統籌協調管理和利用全社會的圖書資源,更好地服務于廣大讀者用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