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山東交通學院 閆榮金
國家教育部在《普通高等學校圖書館規程》中明確規定,高等學校圖書館是學校的文獻信息中心,是為教學和科研服務的學術性機構,是學校信息化和社會信息化的重要基地。文獻采訪是高校圖書館文獻資源建設的首要環節,是圖書館工作的基礎和核心,直接影響圖書館對教學和科研的服務水平。因此文獻采訪的質量控制非常重要。
(一)圖書出版發行情況。市場經濟大環境決定了圖書出版發行機構都以經濟利益為出發點,蹭熱點、選題重復、職稱書、內容重復的教材、同書異名、同書不同社或高利潤低質量圖書盛行等現象層出不窮,圖書品種多但質量良莠不齊。一些學術性和專業性強的專業類圖書因面向的受眾讀者面狹窄,出版少發行少,學術性原創圖書不多。對大學圖書館來說,要滿足讀者教學或科研需要的高質量、專業類圖書尤其是新學科專業圖書不易采購。
(二)高校政策。高等教育評估政策中幾乎沒有涉及對文獻資源建設質量的把控。為迎合高校評估指標,經費供給猛增或減少,采訪政策不穩定。當經費供給量突然增加時,為完成數量指標突擊采選,大量購置偏離館藏建設結構和實際需求的圖書,增加廉價圖書復本量或大量收集捐贈圖書,圖書質量和種類被忽視,增加無效采訪的文獻,違背文獻采訪系統性、連續性、發展性。
(三)采訪方式和技術。高校圖書館的采訪方式主要是書目采訪、現場采購和網上采購。書目采訪選擇性大,具有時效性,但圖書信息少,無法了解圖書裝幀、紙型等,常錯選圖書,不能保證到貨圖書符合采購規則。現場采購直接接觸圖書內容,但因現場時間緊、人員多等限制,能采訪的圖書數量和出版社受到限制。網上采訪圖書更新快,涉及出版社廣,但牽涉到經費報銷、發貨等環節,只適合零星采購。查重技術也會影響采訪質量。查重結果不準確直接影響采訪質量和經費使用,因此要精準查重。
(一)收集文獻采訪信息。為最大限度緩解有限的經費供給和無限文獻資源需求之間的矛盾,全面搜集信息以作出合理有效的采購決策。包括學校的辦學定位、科研層次、各學院的專業設置、主干學科、各專業課程設置、重點科研項目、經費預算、現有館藏概況、文獻利用情況、讀者需求信息、全國圖書出版發行情況、互聯網有影響力的圖書排行、圖書出版專業報刊書目、全國大型書展和館配會信息、書商提供的定期推送圖書信息等。
(二)選擇書商和出版社。采訪人員與書商的合作是否暢通直接關系整個采訪工作能否有序進行。選擇書商不僅考慮報價,還要考察書商綜合實力,如提供文獻的質量、書目數量及數據信息是否齊全、供貨速度、合作的出版社情況、圖書訂到率、供貨周期、退換貨、差錯率、售后服務等方面,選擇綜合實力強的書商。核心出版社的圖書能夠把握學科的發展狀況,反映學科最新研究成果和發展趨勢,利用率比較高。根據本校專業設置有針對性地選擇權威核心專業出版社,專注專業出版社的發行動態,選購最新專業書籍,補充缺藏專業文獻。
(三)多種采訪方式互補,形成滾動式訂單。書目采訪、現場采訪、網上采訪各有利弊,根據實際情況采取適當的采訪方式,不斷調整采訪策略,取長補短,互為補充。平時注意收集采訪書目,整理圈選書商定期推送的可供新書書目、館配會圖書博覽會書目數據、核心出版社更新推送的書目、當當網和豆瓣評分較高的暢銷書書目等。利用館配會、書市、大型書展、網絡進行現場采訪查漏補缺。邀請多方人員參與選書,聯系各相關專業教師或學生參與選書,向讀者發送薦購單,靈活做好采訪工作,形成每月一次訂單或一個學期兩次訂單,形成一個良性、可控、主動、滾動式采購模式。
(四)制定文獻采訪工作規范和質量評價體系。根據學校發展明確層次、辦學定位、經費和圖書館性質、重點科研項目、已有館藏結構等,制定采訪規范和采訪評價體系,使采訪有章可依。館內自評以文獻保障率、學科覆蓋率、文獻誤訂率、各學科、類型文獻結構比率、文獻新穎度系數等一系列有機綜合的指標體系全面評價文獻采訪質量。館外以讀者評價和專家評價為主,讀者評價是通過統計文獻利用情況、問卷調查、讀者反饋評價文獻采訪工作是否能滿足讀者需求。館藏文獻的采訪質量專業評價是指對文獻的采訪和入藏情況、館藏滿足讀者的需求程度等進行全面的審核和測定并做出綜合評價的過程。通過專業化的評價了解館藏質量、專業文獻入藏情況、讀者的需求滿意度、采訪人員采訪工作的不足等。
高校圖書館的文獻采訪是一項系統工程,對其質量控制要從學校教學科研情況、讀者需求、文獻出版發行、采訪過程、文獻利用等各個環節進行,才能保證采訪到適合讀者需求的文獻資源,最大限度地滿足讀者需求。